2008年7月23日在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四川省商务厅厅长 谢开华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商务工作肩负实施充分开放合作和构建西部物流商贸中心的重要历史使命。时值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省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商务发展情况,意义十分重大。下面,我受省政府委托,将全省商务工作有关情况报告如下,请审议。
一、四川商务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些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省人大监督支持下,全省商务工作积极顺应国内外形势变化,紧紧把握发展机遇,“三外联动”、内外结合,开放型经济迈出新步伐,商贸流通和服务业发展呈现新活力。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外经合作实现三年翻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五年翻番。今年上半年,主要商务发展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一)对外贸易高速增长,贸易结构明显优化。2007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143.9亿美元,其中出口86.1亿美元。2003—2007年的五年期间,出口增长2.2倍,年均增幅26%。外贸依存度由2002年的7.6%提高到10.4%。有进出口实绩企业发展到2500家,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提高到42.5%和19.2%,加工贸易占全省进出口额的25.4%。出口超过1亿美元的市州达到11个,比2002年增加7个。今年上半年,对外贸易在去年高增长基础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已完成进出口额95.9亿美元,同比增长57.1%,其中出口54.1亿美元,增长45.7%。进出口、出口增幅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1.4和23.8个百分点。
(二)利用外资大幅增长,引资实效明显增强。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20.1亿美元,涉外税收115.4亿元,增长53.5%。过去五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额增长1.7倍,年均增幅21.8%。来川落户的世界500强由2002年的35家发展到135家。“西博会”初步形成西西融合、东西互动、中外合作的共享平台。今年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18.1亿美元,同比增长107.9%。外商投资项目合同外资平均规模由2002年的307万美元提升到1220万美元。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批准外商投资企业8455家,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2亿美元。
(三)外经合作快速增长,发展空间明显拓宽。2007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12.1亿美元,居全国第7位。过去五年营业额增长2.1倍,外派劳务增长1.7倍。对外承包工程优势凸显,外派劳务结构趋于优化,优势技术“走出去”步伐加快,境外加工贸易和资源开发成为重点。今年上半年,完成外经合作营业额10.1亿美元,同比增长66.1%。外派劳务1.82万人次,增长11.7%。新增境外投资企业16家,累计达到124家,对外投资额6.6亿美元。
(四)国内贸易持续增长,服务业工作明显加强。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00亿元,在全国的排位由2002年的10位提升到7位。服务业工作受到重视,省政府相继出台加快生产性服务业、民生性服务业、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等政策性文件,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4.9%,解决就业1500万人。“万村千乡”【1】、“双百市场”【2】、“东桑西移”【3】、“家电下乡”【4】等惠民工程取得较好效果,城乡市场体系特别是农产品流通网络逐步完善。现代流通方式加快推进,连锁率提高到15%。建立了涵盖1158个监测点的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生猪市场、重点流通企业等六大市场运行监测体系。今年上半年,初步统计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4亿元,增长18.6%。目前灾区商贸流通服务业网点经营恢复92.2%,灾区市场供应和物价基本稳定,主要生活必需品价格未出现大的异常波动。
(五)依法行政扎实推进,市场监管明显加强。商务立法进程加快,出台全国首部对外劳务合作管理地方政府规章,开展酒类、生猪屠宰、会展等立法调研。全面、正确贯彻《行政许可法》,商务行政审批项目由最初54项削减为38项。54项办事指南上网公布,28个行政许可事项纳入网上运行。开展猪肉质量专项整治活动,加强生猪定点屠宰,已压缩小型手工屠宰企业近三成。进一步规范酒类流通秩序,近一年来出动执法人员上万人次,查处违法经营者4000余户、假冒伪劣酒案值580多万元。典当、拍卖、二手车等行业监管加强,商务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有效应对“入世”后过渡期,形成了“四体联动、一体两翼”【5】的应对机制。产业安全数据库扩容工程稳步推进,基本覆盖我省机电、纺织、化工、农产品等主要进出口行业。
二、四川商务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尽管商务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但总体上看,仍然处于一个奋力爬坡的阶段。开放型经济和服务业发展规模不大,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区域协调发展任务繁重,体制机制不尽完善,自身建设有待加强。这些问题需要引起各方面的足够重视,并通过加快发展的办法切实加以解决。
当前,商务发展形势错综复杂,机遇与挑战相互交织,我们初步形成了“三个基本判断”:
一是在世界经济保持增长的大背景下,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美国次贷危机向消费、投资实体经济纵深发展,美元持续贬值,国际能源、粮食价格上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几率为25%,将今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从4.1%下调到3.7%,世界贸易增速从去年的6.8%回落到今年的5.6%。在全球经济出现下行、通胀压力上升的态势下,国际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升温,反补贴成为我国贸易摩擦的新热点,并影响我国宏观产业政策和制度安排。
二是在国内宏观调控的大格局中,商务持续快速增长的挑战日趋严峻。今年国家实现对CPI的调控目标难度不小,国际输入性涨价对国内传导和影响继续加深,市场保供和物价稳定任务艰巨。受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人民币持续升值、从紧的货币政策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出口企业商务成本上升。“两税合一”、土地闸门收紧、反垄断法实施等,对利用外资带来明显抑制效应。
三是在我省遭受特大震灾的大环境下,商务工作面临的困难尤为突出。汶川特大地震给商务系统带来惨重破坏。全省商务主管部门和商贸流通企业死亡2312人,伤15632人,失踪106人,商贸服务业网点受损13万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300亿元。商贸服务业和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少有的困难和挑战,5月当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利用外资增速比4月份分别回落10、29和40个百分点,6月份比5月继续呈回落趋势。
三、加快四川商务发展的总体思路
面对当前的特有困难和严峻形势,我们将以省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为统领,按照“抓安民、保稳定、促重建、求发展”的总体要求,以非常之为、尽非常之责,负重前行、协调推进,内外并举、多管齐下,奋力夺取抗震救灾和商务发展双胜利。力争今年全省进出口总额突破180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突破30亿美元,外经合作营业额突破20亿美元,外派劳务突破3万人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700亿元。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眼全局、科学统筹,坚定不移推进商务超前发展更好更快发展。以实施“三高于、两提升、四增强”【6】为核心内容的商务超前发展、更好更快发展为总体取向,坚持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并举,“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外资外贸外经有效联动,工贸农贸技贸有机融合,贸易投资与产业良性互动,着力推进对外贸易优化发展、利用外资创新发展、外经合作突破发展、服务业协调发展。力争2008年外经贸指标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12年实现五年翻两番,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
(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力以赴恢复发展灾区商贸服务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运用财政、金融等工具,引导市场、刺激市场,鼓励商家实现商贸流通服务业的恢复与发展。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动态调整商品结构,保障灾区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供应。下力气恢复集中安置点及边远乡村商贸流通服务业,让流动售货车动起来,板房和帐篷商店开起来。建立农产品绿色通道,搞活灾区农产品流通。科学合理制订灾区市场服务体系重建规划,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强化市场运行监测监管工作,增加必要储备,千方百计确保重要商品不断档、不脱销,防止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而加剧物价波动。
(三)分类指导、创造条件,千方百计扭转对外经贸增速放缓势头。以提高外贸企业生产要素满足率、奖励外贸企业领军人物等为手段,实现“省内损失省外补、出口损失进口补、生产企业损失流通企业补、灾区损失非灾区补”。“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强化正面宣传,重塑外商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西博会、首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博览会,显示我省坚持实施充分开放合作的信心和灾后的良好形象。深入外经企业和外派劳务人员家庭,做好安抚稳定工作,确保对外合作项目顺利实施。加快灾区外派劳务培训基地建设,扩大灾区外派劳务规模,缓解灾区安置和社会稳定压力。
(四)突出重点、完善体系,加大力度推进西部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以巩固传统优势、增创新的优势为目标,构建大中小相结合、专业与综合相结合,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的市场体系,建设一批容量大、门类多、功能优的综合性市场。加快传统商业的改造升级,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以形成低成本竞争优势、便捷性服务优势为目标,统筹规划物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重点发展制造业物流和城市配送物流,培育一批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物流龙头企业。积极推行“大通关”,建立物流管理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信息的共享机制,加快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的物流产业链。
(五)依法行政、强化服务,切实增强商务发展综合保障能力。依法行政既是现代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更是现代政府管理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进一步推动商务部门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法制手段管理的转变,切实履行好商务行政执法、执法监督、法制宣传教育等职责,做到不失职、不缺位、不越位。强化商务行政效能建设、商务人才建设和商务公共服务,营造为政清简、为官清廉的良好环境,提高商务部门公信力。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商务工作是基础性、前沿性、带动性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前沿意识、爬坡意识、跨越意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省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树立更高的目标,追求更好的质量,谋求更大的发展,以大视野、大手笔、大气魄,不断开创商务工作新局面,为建设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而不懈努力。
谢谢大家!
名词解释
“万村千乡”工程:商务部从2005年开始实施的重点工程之一,在试点区域内建设25万家左右标准化“农家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我省目前有152个县参与试点,累计建设标准化农家店1.7万个、配送中心70个。
“双百市场”工程:商务部为促进农产品流通,在全国范围内改造1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100家大型流通企业。我省有9个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和16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列入工程,带动企业投资3.4亿元。
“东桑西移”工程:商务部计划建设200个万亩以上的生态蚕茧基地,形成九大新兴蚕茧出口产区;培育30个集科研开发与生产加工一体化的丝绸工业大型企业和20个国内外知名茧丝绸品牌。我省已有7个项目列入工程,新增桑园面积13万亩,直接带动19万蚕农户收入15亿元。
“家电下乡”试点:2007年财政部与商务部旨在扩大农村消费的“家电下乡”工作在山东、河南和四川三省率先试点。三省农民可以买到专为农村市场生产的限价家电产品,同时还可以从财政部门申领国家财政13%的补贴。我省已销售家电57万台件,补贴农民1亿多元。
“四体联动、一体两翼”:商务部提出的公平贸易和产业安全应对机制。“四体联动”指商务部、地方商务主管部门、中介组织、企业分工协作、信息共享、紧密互动。“一体两翼”的“一体”指政府部门,“两翼”指企业和协会。
“三高于、两提升、四增强”:商务发展主要指标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外经贸主要指标高于全省同期工业增加值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高于全省同期CDP水平。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增强商务部门对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力、对工业强省的支撑力、对促进消费的拉动力、对产业发展的先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