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川省2009年财政预算变动及1至10月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时间:2010-04-09 来源:四川人大网
  

2009年11月24日在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四川省财政厅厅长 黄锦生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人民政府的委托,向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报告四川省2009年财政预算变动及1至10月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1至10月全省及省级财政预算变动情况
  (一)全省收支预算变动情况
  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以来,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未作变动,全省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仍为1050.6亿元。
  全省支出预算变动有两项:一是中央财政增加对我省包括国债补助资金在内的各类专项拨款补助403.95亿元;二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增加全省支出预算180亿元。全省一般预算支出预算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3121.11亿元基础上变动为3705.06亿元。
  (二)省级收支预算变动情况
  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省级一般预算收入预算299.6亿元,未发生变动。
  省级支出预算变动有四项:一是中央财政增加对我省包括国债补助资金在内的各类专项拨款补助403.95亿元;二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增加支出预算180亿元。三是省增加下达对市(州)和扩权试点县(市)专项拨款补助271.54亿元;四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转贷市(州)90亿元。第一、二项相应增加省级支出预算,第三、四项相应减少省级支出预算,以上四项品迭后,省级一般预算支出预算由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657.81亿元变动为880.22亿元。
  以上预算变动情况,请予审查。
  二、1至10月全省及省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四川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积极推进“两个加快”,全省经济出现回升向好态势。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继续改善,全省财政收入增幅逐月回升,质量明显改善,财政支出增幅保持了较高水平,重点支出保障有力,财政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向好态势。
  (一)预算执行的总体情况
  1.全省预算执行情况
  1至10月,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54.41亿元,为预算的90.8%,同口径增长16.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34.72亿元,为预算的91.6%,增长20.9%;非税收入完成219.69亿元,为预算的88.3%,同口径增长4%。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403.29亿元,为计划的95.1%,增长12.4%。上划中央所得税完成204.99亿元,为计划的92.8%,增长13.5%。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上上划中央“两税”收入、上划中央所得税收入后,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1562.69亿元,为预算的92.2%,同口径增长15%。
  1至10月,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283.52亿元,为预算的61.6%,增长36.7%。重点支出执行情况是:教育支出305.79亿元,为预算的73.9%,增长18%;科学技术支出16.13亿元,为预算的54.1%,增长0.7%;医疗卫生支出118.43亿元,为预算的57.9%,增长28.5%;环境保护支出42.94亿元,为预算的46.4%,增长46.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06.93亿元,为预算的74.2%,增长20%;农林水事务支出213.5亿元,为预算的70.3%,增长24.1%;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77.76亿元,为预算的76.9%,增长27.2%。
  全省基金收入完成520.79亿元,为预算的249.1%,增长-8.3%。全省基金支出完成411.81亿元,为预算的88.2%,增长-19.2%。
  2.省级预算执行情况
  1至10月,省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6.42亿元,为预算的95.6%,同口径增长17.2%。
  省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35.01亿元,为预算的49.4%,增长58.8%。重点支出执行情况是:教育支出32.16亿元,为预算的55.9%,增长1.6%;科学技术支出4.61亿元,为预算的62.5%,增长0.6%;医疗卫生支出9.86亿元,为预算的30.2%,增长21%;农林水事务支出71.68亿元,为预算的79.3%,增长8.1%;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1.26亿元,为预算的78.4%,增长42.5%。
  省级基金收入完成61.27亿元,为预算的227.8%,增长40.7%。省级基金支出完成10.4亿元,为预算的17.9%,增长166%。
  (二)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1.财政收入止滑回升势头基本稳固,收入质量明显改善。1至10月,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增幅分别为-7.8%、-5.3%、7.6%、4.5%、6.5%、10.5%、11%、12.1%、13.3%、16.6%,总体呈现逐月回升态势。前10月全省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7%,比上年同期提高6.4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增幅高于非税收入增幅16.9个百分点,收入质量明显改善。
  2.税收收入实现持续较快增长,营业税贡献突出。1至10月,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累计增幅分别为-11.3%、-4.8%、8%、5.9%、9.2%、12.8%、15.5%、17.7%、19.5%、20.9%,总体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其中,在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政策的双重带动下,前10月全省营业税完成294.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9.81亿元,对一般预算收入中的税收增长贡献率达到54.9%,成为推动税收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
  3.市县收入形势总体持续向好。前10月,全省市(州)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67.99亿元,同比增长16.3%。21个市(州)均实现了不同幅度增长。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阿坝等6个重灾市(州)一般预算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8%、23.7%、28%、62.5%、23.6%、68.3%,均高于市(州)平均增幅,阿坝州的增幅在全省21个市(州)中最高。59个扩权试点县(市)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10.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其中,除盐边、绵竹外,其余各试点县(市)均实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增幅最高的剑阁县达到150.1%。
  4.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增长水平,重点支出总体执行较好。1至10月,全省一般预算支出累计增幅分别为84.6%、72.5%、43.3%、44.7%、42.6%、54.7%、46.5%、37.7%、35.9%、36.7%。虽然近3个月来财政支出增幅有所下降,但总体上仍保持了较高增长水平。同时,各项重点支出也得到了较好的保障。前10月,全省农林水事务、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4.1%、18%、31.1%、28.5%、33.3%、20%。
  (三)全年财政收支情况的初步判断
  今年以来,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我省经济形势出现止滑回升、快速恢复发展的良好局面。虽然有关经济数据好于全国,但我省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一些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为此,我们对全省财政形势持谨慎乐观态度,在宏观经济形势不出现重大变化的前提下,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初步预计2009年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将完成1150亿元,超收99.4亿元,同比增长19.4%;省级一般预算收入将完成330亿元,超收30.4亿元,同比增长16%;全省和省级财政均有望实现收支平衡。根据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及有关政策规定,2009年全省及省级超收收入将优先用于保障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以及其他重大民生事项。
  (四)部门预算改革推进情况
  集中归并了省级部门基本支出预算草案编制和基本支出预算执行审核职能,完善了省级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建立了人员支出预算自动生成机制,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定额分类分档管理框架体系。强化项目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完善了省级预算联审会议制度。强化部门预算执行监管,加强部门结余管理,提高了部门预算执行进度。
  (五)省对市、县的财政转移支付情况
  今年,省财政继续完善了均衡性转移支付分配办法,将标准支出的主要计算依据由过去的财政供养人员转变为区域内总人口进行测算,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村组干部报酬提标政策等因素纳入标准支出计算范围,加大对人均财力水平较低的县(市、区)的支持力度。目前,省财政已将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量资金30.64亿元下达市、县,补助总量达到了229.43亿元。其中,对县级补助204.53亿元,占转移支付总额的89.2%,按财政供养人员计算的县级人均财力提高了1000元,按总人口(常住人口)计算的县级人均财力提高了34元。
  与此同时,及时将中央专项补助资金和省级自有财力安排的专项补助资金下达到各地。1至10月,省下达市(州)和扩权试点县(市)的一般预算专项拨款补助达1148.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主要用于灾后重建、扩大内需、扶贫解困和救灾救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教育、养老保险、医疗卫生、城乡低保、基层政府运转等方面。
  (六)省人代会及人大常委会决议的执行情况
  针对省人代会和省人大常委会审查财政报告时提出的省级支出预算执行、部门预算编制、转移支付安排、预算信息联网、地震灾后重建资金管理以及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的问题,省政府责成相关部门认真研究,落实整改措施,切实改进工作,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了省人大。同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切实将代表建议贯彻在财政工作之中。建立代表约请制度,每年由厅党组定期邀请约请代表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代表的建议意见,自觉接受监督。认真开展人大代表走访工作,主动征求代表们的意见建议。定期编发《四川财政信息—省人大代表专刊》,及时分送到每一位省人大代表。
  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开展财政审计工作。针对2008年度省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报告中提出的省级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执行部门预算制度、“普九”化债补助资金分配、工业发展资金安排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四川省接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及民间组织“5·12”汶川地震救灾捐赠款物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四川省2008年至2009年6月地方财政收支专项审计调查报告中提出的财政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省政府已督促省级相关部门和市县政府认真整改落实。
  三、今年以来财政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和多种自然灾害频发的不利影响,全省各级财税部门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决策部署,切实贯彻省人代会及人大常委会关于财政工作的各项决议,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全力保障民生,深入推进改革,为促进经济止滑提速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做好资金保障工作,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进程
  一是及时下达重建基金。按照中央“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决策部署,各级财政积极筹措、及时下达重建基金。截至10月底,中央财政累计下达我省重建基金预算1241.12亿元,省财政累计拨付中央和省级重建基金1357.58亿元。全省没有任何地方因为财政资金支付问题影响重建项目开工建设。
  二是加大对灾区的财政扶持力度。及时下达地震灾区2009年综合财力补助20.38亿元,增强灾区财政保障能力。将北川、青川、汉源3个地震重灾县新增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支持灾区恢复农业生产能力。向中央争取因灾失地农民宅基地和耕地调地安置经费10亿元。
  三是强化资金监管。出台《四川省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基金)管理办法》、《关于加强省级抗震救灾捐赠资金分配管理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对灾后重建基金、救灾捐赠资金、“特殊党费”的分配使用等进行规范。通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对灾后重建项目执行情况实行在线监管。建立了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报表系统,及时发现并解决资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二)加大公共领域投入,提高财政公共保障能力
  一是支持实施“八项民生工程”。努力做好“八项民生工程”资金平衡工作。截至10月底,“八项民生工程”全省各级预算执行总额达到687.85亿元,占资金安排总额的94.7%。其中,省级财政拨付牧民定居行动计划资金15.7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牧民建房、帐篷新生活行动篷内设施运输及购置补贴等。
  二是支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政策。截至9月30日,各级安排增量资金83.54亿元,确保了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按时足额兑现。加大职业教育攻坚计划投入,支持实施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筹措资金8亿元,支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
  三是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及时下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50.64亿元。建立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扶助制度,对高校特困家庭毕业生给予就业补助。拨付资金19.57亿元,支持促进就业再就业。
  四是支持发展公共医疗卫生事业。支持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时拨付2009年已实质性启动的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6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中央补助资金11亿元、关破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保补助资金13.3亿元。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首次在全省181个县(市、区)实现全覆盖。支持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五是努力满足群众住房改善需求。推动实施省级职工住房补贴工作,目前已有122个省级单位(包括中央驻川单位)实施住房补贴。积极争取并及时下达中央廉租住房专项补助资金8.87亿元,同比增长47%。积极开展住房公积金管理专项治理工作,加强了对住房公积金的监督管理。
  六是加大政法系统财政保障力度。大力推进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建立“明确责任、分类负担、收支脱钩、全额保障”的政法经费保障新体制,明晰各级政府的保障责任,实行分项目、分区域、分部门的政法经费分类保障政策,进一步提高政法经费保障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将监狱系统就业老残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费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本级统筹,切实做好监企分离过程中监狱单位的经费保障工作,深入推进监狱体制改革。
  (三)转变财政支持方式,促进经济止滑提速
  一是做好扩大内需财政资金保障工作。截至10月31日,我省共收到财政部扩大内需项目资金预算174.15亿元;已下达支出预算171.6亿元,下达进度为98.5%。利用地方政府债券的特殊性整合相关资源,吸引银行信贷和社会资金投入,弥补灾后重建、拉动内需的巨大资金缺口。积极推进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截至10月31日,全省各级共兑付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10.67亿元,较好地撬动了农村消费市场。
  二是创新支持经济发展模式。建立金融机构贷款考核奖励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贷款、奶制品企业原料奶收购贷款中央财政贴息工作,增大金融服务总量。完善我省小额担保贷款奖补机制。
  三是加大重点领域投入力度。及时拨付工业首季止滑回升补助奖励专项资金1亿元,支持工业企业加快生产。通过专项补助、财政贴息、贷款担保等方式,推进中小企业向园区和小企业创业基地集中,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
  (四)加大扶持“三农”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下达农村沼气池建设、饮水安全资金共2.6亿元,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筹集资金8.7亿元,支持旱山村集雨节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下达资金8亿元,支持中低产田改造、水土保持项目治理等。
  二是促进现代农(牧)业加快发展。下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项目补助资金54.3亿元,支持农村环境治理。下达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现代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共4.1亿元,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进行补贴、贷款贴息。
  三是提高农民持续增收能力。下达劳务品牌培训和劳务扶贫培训资金1.25亿元,加快推进我省从劳务大省向劳务强省转变。落实财政扶贫资金9.9亿元,支持新村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建设。兑付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和粮食直补共64.14亿元,确保财政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五)深入推进财政改革,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机制
  一是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继续推进支出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省财政厅对35个项目实施重点绩效评价。拓宽非税收入收缴范围,健全罚没物资管理制度,强化政府性基金管理。加强财政资金动态监控,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试点,加大公务卡改革力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继续深化。
  二是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深化扩权强县(市)改革试点。新增的32个扩权试点县(市)已从7月1日起在财政管理体制、预(决)算管理、库款报解、资金调度、专项资金管理、收入目标的下达和考核、政府性债务管理和财政监管等8个方面与省财政实现对接。支持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理顺了省、市、县三级财政预算和交通分级管理关系。
  三是创新财政管理模式。通过担保、保险、贴息等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吸附、撬动和杠杆作用。通过财政以奖代补和风险补助机制,加快推进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支持开展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工作,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开展生态效益补偿试点,推进生态四川建设。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和新型合作医疗同步结算的“一站式”工作机制,帮助群众及时领取医疗补助。
  四是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扎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化债工作。截至10月底,全省已化解“普九”债务79.61亿元,占2005年“普九”债务锁定余额的98.3%,145个县(市、区)已将锁定“普九”债务化解完毕。初步构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会计核算办法的总体框架,在4个县开展了模拟试点。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今年是我省各级收支矛盾最为尖锐的一年,各级财政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从今年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看,财政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今后两个月,我们将在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大的监督指导下,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围绕“两个加快”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狠抓财政增收节支工作。积极组织财政收入,确保完成年初省人代会通过的收入预算目标。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车辆购置、公务接待等支出实现预定压缩目标。严格预算约束,除必要的重点支出外,原则上不追加部门和单位的支出预算,坚决防止年终突击花钱。二是加快资金拨付,督促资金使用,提高支出预算执行进度。切实做好灾后重建项目和基金中期调整后资金与项目的对接工作,及时下达预算。确保各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和民生工程资金尽快拨付到位。三是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优化支出结构,努力筹措资金,确保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农保试点等重大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四是强化财政监管。深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完善省级预算编制审批程序。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尤其是涉及民生、发展和灾后恢复重建方面资金以及捐赠资金的跟踪问效,确保专款专用、安全高效。深入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强化绩效评价
  我们相信,在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大的监督指导下,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省委关于“两个加快”的目标和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一定会如期完成。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