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稳定物价工作的情况报告

时间:2011-05-09 来源:四川人大网
  

   2011年3月23日在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刘捷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省政府的委托,我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2010年以来我省稳定物价的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去年以来,省人民政府在省委的领导下,在省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宏观调控政策,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供应、强化监管,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保持了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2010年,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l)累计上涨3.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累计上涨5 .0%,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和0.5个百分点,实现了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3%左右的预期调控目标。去年底,国务院稳定物价督查组来川检查,高度肯定我省在稳定市场物价和保障群众生产生活方面取得的成效,认为四川省委省政府对稳定物价工作高度重视,把我省稳定物价工作部署和工作成效概括为:“超前谋划基础牢,认识到位行动快,措施得力工作实,统筹推进效果好”。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及时出台调控措施。面对去年7月份以来以农产品为主的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的复杂局势,省政府坚持从政治的高度、经济的全局以及社会稳定的大局来把握和对待价格上涨问题。把管理好通胀预期,保持物价稳定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建立了分管副省长牵头的价格形势会商制度,省发展改革、农业、商务、畜牧、粮食、统计、调查等部门坚持每季度定期会商,不断提高价格走势分析研判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及时提出各项针对性的保供稳价调控建议,努力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趋利避害、应对得当。各地各相关部门配合联动,坚持扶持生产、保障供应与抑制不合理需求相结合,实施短期应急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理顺价格关系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相结合,维护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与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相结合,有效抑制了市场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国发〔2010〕40号)下发后,省政府庚即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制定我省具体贯彻措施,针对本轮物价上涨以农产品价格领涨的特点,提出了“以发展生产为基础,以增加供应为重点,以加强监管为保证,以保障群众生活为目标”的工作思路;提出了“组织生产、保障供应;加强预警、做好预案;加强监管、维护秩序;正确引导、稳定预期;增强调控、改善环境”五项调控意见;及时制定下发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稳定市场物价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的紧急通知》(川府发电〔2010〕66号),进一步明确了“大力抓好农业生产、切实保障农副产品供应、努力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重点保障农业生产要素供应、强化价格监测预警预案、加大市场物价监管力度、正确引导市场消费和价格预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等八项措施,要求各地各部门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及时解决物价上涨引发的现实问题和矛盾,不断完善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的长效机制,确保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二)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一是严格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下的市(州)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州)长负责制,强化对市(州)政府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绩效考核。二是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狠抓粮食面积落实,狠抓粮食单产水平提高,切实增加粮食供给总量。同时,通过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等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我省粮食种植面积近年来都稳定在一亿亩以上,2010年达到10367.6万亩,粮食总产量3633.1万吨,比上年增产50.2万吨,实现连续4年增产,为稳定物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认真落实扶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2010年全省一般财政预算“三农”投入1838亿元,比上年增长31%。及时兑付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67.2亿元,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四是强化粮食主产区建设,集中扶持88个粮食重点县,重点抓好粮食产量5亿斤以上的62个核心县,对粮食主产区实施了更有力的补贴政策。去年我省还首次用5000万元专项重奖产粮“标杆”市县。五是兴修水利,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粮食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2010年,我省开始推进“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大型工程,可以新增改善一千万亩灌面,使我省粮食生产能力提高一百亿斤。六是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城市人口规模,按照人均0.04亩地的标准在城市郊区划定保障性常年基本菜地,稳定和增加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制定了《四川省保障性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方案》,从2011年起,在全省大中城市实施保障性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工程。各级财政每年安排1.03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十一五”期间,我省蔬菜产值平均每年增长24%,全国的排名由第九位跃居为第四位,市场供应比较充足。
  (三)全力保障农副产品市场供应。一是进一步完善大宗农产品储备制度,建立粮食、猪肉、食用油、蔬菜等农副产品应急保障体系,根据市场供应和价格波动情况及时投放,增加市场供应。目前,我省已落实应急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5.8万吨,可以保证大中城市10天以上的应急供应。完成国家下达的地方粮油储备200万吨、食用油储备11.9万吨,国家和省生猪储备3万吨。二是由商务厅牵头制定了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工作方案,成立了保供协调领导小组,各地也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建立了应急商品企业数据库,与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等8个省市签订了应急保供协议,确保应急商品调得出、用得上。三是加强产销衔接,搭建产销平台。通过举办各种产销对接会、购销洽谈会、网上交易会等,调剂余缺、疏通渠道,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及时组织商品投放市场。2010年底,全省13户试点商贸企业对接合作社136个,同比增加63个;基地23.1万亩,同比增加11.2万亩;直采农产品7.4万吨,同比增加4.1万吨。超市农产品直采均价比农民自销高出10%,销售价比其他市场低15%,企业降低流通成本14%。
  (四)切实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一是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坚持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对少量混装其它农产品以及超载幅度在合理计量误差范围内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比照整车合法装载车辆执行绿色通道政策,同时将马铃薯、甘薯、鲜玉米、鲜花生列入了绿色通道品种目录。二是建立健全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执行机制,公路收费站和公路治超站及时处置和化解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免费、快速通行。三是增加成品油特别是柴油供应,重点保障农副产品等生活必需品运输车辆用油。我省紧急请求动用国家储备缓解供需矛盾,要求南充炼油厂推迟检修,协调中石油中石化四川分公司多方组织柴油调运入川,要求成都铁路局千方百计保证成品油运输,充分满足农副产品运输用油需求。四是物价、工商等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农贸市场专项检查,完善政府投资修建的农贸市场监管制度,规范和降低农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停止执行饲料、饲料添加剂检测收费等16项收费项目,降低保健食品功能检测收费等6项收费标准,切实降低市场摊贩的经营成本,降低农副产品价格流通费用。
  (五)大力维护市场价格秩序。一是加强市场价格监督检查。去年国务院40号通知下发后,全省组织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农产品价格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市场物价巡查和检查力度,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恶性炒作行为。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省查处价格违法案件2150件,实施经济制裁总额6530万元,退还消费者238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3641万元。二是及时开展市场整治行动。工商、商务等部门加大了对粮食、肉类、果蔬产品等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抑制过度投机行为,取缔非法交易;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加强了粮油等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整顿,严格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监管,切实维护农产品市场秩序和农副产品价格稳定。三是严格控制调价连锁反应。在按国家要求稳妥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和调整成品油、天然气价格的同时,注意严格控制连锁反应,及时化解出台后的后续影响,合理疏导因成本上升而造成的价格矛盾,2010年,两次实施了省级天然气价格专项调节金补贴,减少天然气价格调整对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的影响。四是在全省范围内除国家调价项目外,暂停出台任何政府提价措施,避免对市场价格的带升。五是做好热点价格的监管工作。加强对医药、教育、住房、通讯等行业的价费监管,取缔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过高收费标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价格权益。六是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督促成都市限购令执行以及县级以上城市尽快出台房价控制目标。2010年,我省重点清理整顿规范涉及房地产建设和交易过程中的收费行为,明确不在房地产开发建设和交易环节收取的项目22项,规范整改6项。针对3月16日出现的抢购加碘盐现象,全省及时组织货源投放,开展市场检查,已查处西昌哄抬加碘盐价格等案例,目前全省加碘盐供应充足,市场秩序良好。
  (六)努力稳定社会预期。我省建立了常态的价格新闻披露机制和价格信息发布制度。一是价格主管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和相关职能部门就重大、热点价格政策问题及时予以宣传发布和沟通解释,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二是在政府网站及相关报刊上即时披露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合理引导市场消费。三是针对当前价格形势加强了正面宣传力度,稳定社会预期。去年以来,我省在四川卫视、四川日报、四川广播电台以及网络等各类媒体上加大了宣传力度,主要宣传当前我省农副产品生产稳定、供应充足的主流态势,以及政府在保障重要商品市场供应、维护正常市场价格秩序、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生活方面的决心和措施,及时发布重要商品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使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物价问题的高度关注,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增强了群众信心,稳定了市场预期。同时大力宣传价格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时提醒告诫,引导生产经营者加强价格自律,诚信经营,自觉维护良好的市场价格秩序。对我省在“绿色通道”、农副产品生产供应等方面的情况和措施,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也及时予以了报道。
  (七)全力保障群众生产生活。一是及时启动了价格临时补贴,对三类困难群体给予临时生活补助,其中农村低保对象和五保对象每人50元,优抚对象、城市低保对象每人80元,补助三类困难对象总计690.3万人。二是对家庭困难大中专学生每生80元,补贴对象合计31.55万人,同时要求各大中专院校保持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基本稳定,安排好学生生活。三是紧急下达中央财政临时生活补助资金8.4亿元,确保城乡困难群众在春节前拿到了生活补助金。四是全面上调了城乡低保金、失业保险金、基本养老金和最低工资发放标准。2010年,我省本级财政投入城市低保资金1.8亿元,投入农村低保资金1.8亿元,均比2009年投入增长12.5%。五是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的机制,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目前我省草拟的方案正在征求各方面意见,力争尽快出台。
  二、当前面临的物价形势和问题
  虽然全国和我省前期管理通胀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价格上涨,涉及品种范围广,情况十分复杂,是流动性过剩、成本上升较快、部分农产品供需不平衡、游资炒作、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多种因素互相交织、叠加、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目前并未消除,加之今年的翘尾因素影响将大大高于2010年,全国特别是我省的通胀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尤其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仍将处于高位运行,要实现全年4%左右的调控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一是粮食价格持续上行。今年以来,全球气候异常,灾害性天气频发。洪水、高热、旱情、地震交替出现,主要粮食生产国预期减产,加之海地、埃及等国的骚乱,推高了国际粮价。2月下旬,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小麦、大豆和大米期货成交均价达到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同比分别上涨了95%、71%、44%和11%。美国农业部预计,今年全球粮食总产量为21.79亿吨,比上年减产2.4%。而国内受北方小麦产区旱情影响,直接导致农产品涨价预期上升,市场投机炒作气氛浓厚,增加了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可能性。联合国粮食组织警告,世界面临“粮食价格冲击”,该组织的农产品价格基准指数已超过2007—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水平。由于国内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类权重较大,粮食价格上涨必将拉动CPI上涨。
  二是货币政策对物价的压力依然存在。治理通货膨胀的根本手段是收紧流动性。尽管已经持续了两年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转向稳健,对于降低通胀预期和抑制物价上涨将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货币政策对物价影响的滞后性,不会在短期内立竿见影,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传导过程,预计其负面效应仍将对今年特别是上半年稳定物价形成较大压力。
  三是成本上升将刚性推动物价上涨。近年来,伴随着经济高度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劳动力需求增加,用工成本大幅提高,资源、土地等要素价格也大幅攀升,成本上升的累积效应已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则更加明显。同时,深化价格改革、加强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都将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成本,推升基础性产品价格。由于成本上涨推升物价具有刚性、长期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因此,从未来趋势看,成本上升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四是输入性通胀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坚持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流动性泛滥、美元贬值将造成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走高。2月底,国际原油价格突破105美元大关,创两年半以来的新高,这直接推升国内成品油价格以及运输等相关行业成本。随着我国部分商品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也将进一步增大。据中金公司宏观经济研究团队分析,大宗商品价格每上升10%将拉动国内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4%。未来一个时期,输入性因素仍将持续,成为稳定国内市场价格的重大挑战。
  五是2011年的翘尾影响明显大于2010年。据测算,我省2010年价格上涨对2011年的翘尾影响达到2.6个百分点,明显高于2010年1.1个百分点左右的水平,其影响程度将占调控目标的65%左右,加之今年新涨价因素可能超过1.5%,因此今年物价涨幅的压力超过去年。特别是一季度,翘尾因素约4.3个百分点,这是导致我省1、2月份CPI(5.4%、6.5%)偏高的主要原因。
  由于当前推升物价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较多,长期因素与短期因素并存,目前我省物价总水平在短期内出现明显回落的条件还不成熟,全年要实现4%左右的调控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同时,我省在稳定物价保障群众生产生活方面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群众收入增长与支出压力加大的矛盾在短时期内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二是政府应对价格突发性波动的市场调控机制和能力还亟待完善和提高;三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仍然是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十分突出。
  三、扎实做好2011年稳定物价工作,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营造有利的价格环境
  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作为今年价格工作的首要任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抓好生产供应,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审慎稳妥推进价格改革,不断完善调控保障机制,努力为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价格环境。
  (一)大力促进生产流通,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坚持发展生产、增加供应作为稳定物价工作的基础,进一步强化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责任制,抓好粮食、蔬菜、养殖基地建设,认真核查粮食播种面积和生猪存、出栏数量,加强病虫害和疫情防控。搞好产销衔接、完善省内产销合作运作机制,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通过建立农超、农校对接和平价超市等办法,进一步降低农产品流通环节费用。做好粮、油、肉、莱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储备、调运及投放工作,提高市场应急调控能力,切实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
  (二)加大督查检查力度,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做好对国务院和省政府已出台价格调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工作,确保现有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继续加强市场价格检查和巡查,始终保持对价格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和威慑力,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对典型案例予以公开曝光,维护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及时开展提醒告诫,引导生产经营者加强价格自律,诚信经营。
  (三)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密切跟踪市场动态。进一步完善生产、供应和价格监测预警制度,建立更加灵敏的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对居民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信息的监测预警,做好供需平衡调查。依托各级政府监测部门和城乡市场监测网络,准确掌握信息,正确判断趋势。当前特别要密切跟踪粮、油、肉、菜以及加碘盐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和价格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预警并及时启动价格调控预案。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价格形势分析会商制度,多方合作,加强联动,不断提升价格走势分析研判的前瞻性、科学性和价格调控的有效性。
  (四)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努力稳定市场预期。继续完善健全价格新闻披露机制,及时准确发布相关重要商品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客观分析价格变动趋势,合理引导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市场行为。大力宣传政府在扶持生产、保障供应、稳定重要商品价格方面采取的政策措施及成效,积极从正面反映当前市场供应充裕,物价运行平稳,以及政府有条件、有能力保持市场基本稳定的实际情况,及时澄清不实报道,稳定市场预期。
  (五)审慎推进价格改革,积极解决热点问题。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审时度势,妥善把握政府管理价格调整的时机、节奏和力度,审慎出台调价项目,充分发挥价格杠杆调节分配和引导作用,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价格条件,以促进我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继续加强涉及教育、医疗、房地产、旅游、通讯等民生热点价费问题的规范和整治,降低过高的收费标准,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加强价格垄断监管,进一步强化对垄断行业、公用公益事业的成本监审,有效遏制其价格的不合理上涨。
  (六)建立长效调控机制,全面提高调控能力。抓紧研究制定我省应急状态下的综合性价格调控处置预案,明确和细化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任务。尽快完善出台生猪、蔬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生产供应应急保障预案和措施。进一步完善现行粮食调控预案,完善区域布点,优化品种结构,明确生产储备企业责任,进一步巩固粮食应急调控能力。抓紧研究制定“省级价格调节金管理使用办法”,有效发挥价格调节金调节市场、稳定价格的作用。尽快建立出台我省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的机制,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和谐。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本次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全省稳定物价工作的情况报告,是对全省价格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是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切实关注和关心。在此,我代表省发展改革委党组,对省人大常委会的关心、支持,表示真诚的感谢!衷心希望省人大常委会对我们工作给予更多的指导、监督和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抓好稳定物价工作,努力保持全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为实现“高位求进、加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以审议。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