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关于四川省2012年财政决算的报告
时间:2013-12-19 来源:四川人大网

2013年7月24日在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四川省财政厅厅长王一宏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报告2012年财政决算情况,请予审查。
  一、2012年全省及省级财政决算情况
  (一)全省财政决算
  1、公共财政收支决算
  2012年,全省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421.27亿元,完成预算的105%,增长18.4%;中央补助2923.88亿元;动用上年结转结余等1051.19亿元。公共财政收入总量为6396.34亿元。
  全省公共财政支出5450.99亿元,完成预算的88.6%,增长16.6%;上解中央支出等247.23亿元。公共财政支出总量为5698.22亿元。其中:农林水支出654.95亿元,增长20%;教育支出993.2亿元,增长45.1%;科学技术支出59.4亿元,增长29.8%;社会保障支出680.21亿元,增长12.8%;医疗卫生支出424.26亿元,增长13.8%;文体传媒支出120.7亿元,增长38.2%。三项法定支出增幅均高于全省公共财政经常性收入15.1%的增幅,其他各项重点支出保障有力。
  全省公共财政收支总量相抵后,年终滚存结余698.12亿元。其中:按政策规定结转下年继续安排使用的项目结余680.25亿元;累计净结余17.87亿元(当年结余5.58亿元)。全省算总账实现收支平衡。
  与向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报告的预算执行数相比,全省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减少0.03亿元,主要是决算清理期间,企业所得税、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等合计增加3.04亿元,城市维护建设税、增值税等合计减少3.07亿元。全省公共财政支出增加19.88亿元,主要是决算清理期间,城乡社区事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等合计增加57.97亿元,交通运输、一般公共服务等合计减少38.09亿元。
  2、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
  2012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1716.85亿元(国有土地方面收入1445.79亿元),完成预算的161.5%;中央补助62.01亿元;动用上年结转结余等340.46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总量为2119.32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1722.22亿元(国有土地方面支出1445.95亿元),完成预算的81.6%;调出资金9.48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总量为1731.7亿元。全省政府性基金收支总量相抵后,年终滚存结余387.62亿元。
  (二)省级财政决算
  1、公共财政收支决算
  2012年,省级公共财政收入646.9亿元,完成预算的104.2%,增长16.9%;中央补助2923.88亿元;动用上年结转结余等625.47亿元。公共财政收入总量为4196.25亿元。
  省级公共财政支出881.29亿元,完成预算的75.7%,增长9.7%;补助市县支出2795.29亿元;上解中央支出等236.03亿元。公共财政支出总量为3912.61亿元。
  省级公共财政收支总量相抵后,年终滚存结余283.64亿元。其中:按政策规定结转下年继续安排使用的项目结余283.04亿元;累计净结余0.6亿元(当年结余0.12亿元)。省级实现收支平衡。
  与向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报告的预算执行数相比,省级公共财政收入增加0.04亿元,主要是决算清理期间,城镇土地使用税、专项收入等合计增加0.05亿元,增值税、营业税等合计减少0.01亿元。省级公共财政支出减少3.49亿元,主要是决算清理期间,援助其他地区支出增加0.2亿元,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合计减少3.69亿元。
  2、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
  2012年,省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01.1亿元(国有土地方面收入41.29亿元),完成预算的141%;中央补助62.01亿元;动用上年结转结余等47.05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总量为210.16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27.07亿元(国有土地方面支出1.88亿元),完成预算的34.5%;补助市县支出131.65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总量为158.72亿元。省级政府性基金收支总量相抵后,年终滚存结余51.44亿元。
  2012年,省级公共财政收入实现超收25.9亿元,主要用于:非税收入按政策规定安排相应支出11.1亿元;转入省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4.8亿元。同时,2012年省级公共财政年初预算安排的预备费12亿元,已按规定用于预算执行中自然灾害救灾等支出,并已向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报告。
  2012年,省级预算透明度进一步提高,省政府所属部门、事业单位及人民团体共87个单位的部门预算全部提交省人代会审查,审查资金量占部门预算资金总量的93.9%。同时,预算执行效率不断提高,87个省级部门全年公共财政支出进度达到90%以上。
  2012年,中央补助我省2923.88亿元,同口径增长10.7%。其中:返还性收入231.9亿元,增长2.4%;一般性转移支付1562.43亿元,增长17.1%;专项转移支付1129.55亿元,同口径增长4.4%。省级补助市县支出2795.29亿元,同口径增长15.6%。其中:返还性支出176.67亿元,增长2.6%;一般性转移支付1361.4亿元,增长15.1%;专项转移支付1257.22亿元,同口径增长18.4%。
  与此同时,省人民代表大会和省人大常委会审查财政报告时,就完善预算编制、加强预算管理、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督等相关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意见。对此,省政府高度重视,责成相关部门认真查找原因,研究制定措施,切实推进整改。
  以上2012年全省及省级财政决算,请予审查批准。
  (三)全省财政工作
  2012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省财政部门牢牢把握“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狠抓增收节支,深化管理改革,大力支持发展方式转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经受住了经济增幅回落、收支矛盾突出的严峻考验,圆满完成了收入预算任务,保证了各项重点支出需要,财政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一是财政运行更加稳健。2012年,全省税收收入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5.5%,提高0.3个百分点;公共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5.7%,提高0.5个百分点,收入质量持续提升。支出结构不断优化,用于民生保障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支出比重稳步提高。在此基础上,财政平衡状况持续改善,除北川县外全省各级全面消除赤字,实现了收支平衡。
  二是调控职能不断加强。围绕“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财政在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方面的职能作用,调控成效显著。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积极支持水利、交通、节能环保、生态文明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各项财政政策。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结构性减税、促进消费等财税政策,加强财政金融互动配合,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三是民生取向极大彰显。2012年,民生投入持续增加,全省财政民生支出3478亿元,占总支出的比重达到63.8%。教育投入稳定增长,全省算账圆满完成教育支出占GDP4%和财政支出18%的目标考核任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退役士兵安置实现城乡一体化,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扶贫开发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实施,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民生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基本取向极大彰显。
  四是绩效管理全面深化。继续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全面推进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绩效理念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各方面、渗透到财政管理的全过程,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全面提升。健全转移支付制度体系,完善县级财政基本保障制度,基层财政实力不断增强。推进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建设,财政资源统筹力度明显加大。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债务规模得到合理控制。夯实财政管理基础,公用经费定额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公务卡、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财政监督检查、预算信息公开、财政专户清理整顿工作稳步推进。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财政发展改革中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收入增长态势整体趋缓,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地区财政仍然较为困难;财政管理制度机制不够健全,支出绩效有待提升;一些地方债务风险不容忽视,财政风险控制有待加强,等等。对上述问题,我们将认真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改进。
  二、2013年1至6月全省和省级收支预算变动及执行情况
  (一)1至6月全省及省级收支预算变动
  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全省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预算为2687.7亿元,省级公共财政收入预算为718亿元,1至6月均未发生变动。
  全省支出预算有两项变动:一是上年支出结余增列支出预算698.12亿元;二是中央财政下达我省转移支付补助增加支出预算139.14亿元,两项共计增加支出预算总量837.26亿元。全省支出预算总量由年初的4985.31亿元变动为5822.57亿元。
  省级支出预算有三项变动:一是上年支出结余增列支出预算283.64亿元;二是中央财政下达我省转移支付补助增加支出预算139.14亿元;三是省下达市(州)转移支付补助769.19亿元,以上三项加减相抵,减少支出预算总量346.41亿元。省级支出预算总量由年初的1544.21亿元变动为1197.8亿元。
  (二)1至6月全省及省级收支预算执行
  1、全省收支预算执行情况。1至6月,全省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506.57亿元,完成预算的56.1%,增长16.4%,收入总量居全国第8位,西部第1位;增幅居全国第11位,西部第4位。其中:税收收入1128.28亿元,完成预算的55.2%,增长15.1%;非税收入378.29亿元,完成预算的58.8%,增长20.5%。上划中央“两税”收入451.41亿元,完成计划的49.1%,增长5.9%;上划中央所得税收入324.01亿元,完成计划的60.7%,增长10.2%;全省公共财政总收入2281.99亿元,完成计划的55.1%,增长13.3%。全省公共财政支出2460.58亿元,完成预算的42.3%,同口径增长8.8%,支出总量居全国第5位,西部第1位;增幅居全国第22位,西部第9位。
  2、省级收支预算执行情况。1至6月,省级公共财政收入392.03亿元,完成预算的54.6%,增长18.8%。其中:税收收入347.79亿元,完成预算的54.5%,增长15.7%;非税收入44.24亿元,完成预算的55%,增长50.3%。省级公共财政支出421.38亿元,完成预算的35.2%,同口径增长6.1%。省级支出进度相对较慢的主要原因是部分项目列支级次调整等,其中:中央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由省财政通过省级财政专户列支调整为预算指标下达市县由市县列支;中央车购税安排的部分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由列报省级支出调整为预算指标下达市县由市县列支。剔除上述特殊因素后,省级支出进度与上年基本持平。
  以上2013年1至6月全省和省级收支预算变动及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三、2013年1至6月财政重点工作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突出的收支矛盾,全省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认真落实“三大发展战略”,努力克服地震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惠民生、促发展、推改革,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一)狠抓财政增收节支工作
  密切跟踪财政经济形势,深入分析财政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及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全力组织财政收入,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征管、应收尽收,努力克服经济放缓、地震灾害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收入运行总体平稳。上半年,全省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6.4%,高出全国地方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按照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要求,强化预算编制约束,严格预算执行管理,落实“约法三章”要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2013年,省级部门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安排7.18亿元,下降1.1%。
  (二)支持地震灾害救灾重建
  确保应急救灾需要。“4·20”芦山强烈地震和“4·25”宜宾地震发生后,各级财政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积极调整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障救灾需要。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省级财政积极调整支出结构,累计下达市县应急救灾资金20亿元,按照“调度资金保急需、灾情核实作清算”的保障要求,统筹安排受灾市县和省级部门应急抢险支出。全省没有任何一个地区因为财政资金支付问题影响救灾。
  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省级财政积极调整支出结构,整合各类存量资金,统筹安排新增资金,足额筹集2013年省级重建资金。研究制定支持灾后重建政策措施,立足灾后重建规划,研究提出重建资金分配方案,推进地震灾区科学重建和跨越发展。
  加强救灾资金监管。为确保救灾资金专款专用、安全有效,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下发了《关于做好抗震救灾捐赠款物接收、使用和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省政府办公厅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4·20”芦山强烈地震捐赠资金管理的通知》、《关于印发四川省“4·20”芦山强烈地震港澳捐赠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省财政厅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4·20”芦山强烈地震抢险救灾资金管理的紧急通知》、《关于加强“4·20”芦山强烈地震救灾紧急采购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抗震救灾资金监管的紧急通知》等,健全资金监管机制,规范救灾款物管理。认真落实救灾捐赠资金管理规定,将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接收的捐赠资金使用全部置于财政监管之下。
  (三)确保民生政策兑现落实
  加大资金统筹整合力度,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做好各项民生支出保障工作。全面落实“八件大事”,积极推进职教义教免费、地质灾害防治、文化事业发展等重大民生事项加快实施。截至6月底,下达“八件大事”资金72.9亿元,占资金安排总额的56%。全面落实教育优先、社会保障、就业促进、医疗卫生、文化繁荣、住房保障等各项民生政策,推进重点民生工程实施。截至6月底,下达“十项民生工程”资金1051.79亿元,占资金安排总额的84.2%,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下达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等“新增八大民生改善事项”资金2.14亿元,占资金安排总额的64.9%。
  (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按照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关于实施“三大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切实履行财政职能,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效应和财政资金的带动功能,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改革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健全区域特色型转移支付体系,构建区域合作利益共享机制,激发县域经济持续发展活力,为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整合工业发展资金,支持优势产业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西部商贸中心、西部物流中心建设,促进商贸流通服务业加快发展;集中地方政府债券、预算内基本建设等政府性建设发展资金,全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支持“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重点企业、骨干企业、产学研联盟的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积极培育市场创新主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继续加大对民营经济支持力度,完善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融资财政支持政策,全面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
  (五)强化财政支出绩效管理
  健全完善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绩效预算管理体系,着力在预算编审、绩效目标、预算细化、绩效评价等重点方面寻求管理突破。建立市县财政运行绩效考核机制,引导市县财政推进发展、强化保障、提升管理。严格举债行为动态监控,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继续完善省级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公开,全面推进市县预算信息公开。继续推进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改革,推进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罚款收入收缴改革,加强政府采购电子化管理交易系统建设,夯实财政基础管理。切实加强财政监督,推动出台《四川省财政监督条例》,不断提高财政监督和财政法治工作水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我省经济运行呈现稳中趋缓态势,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全省财政部门将在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大的监督指导下,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实现“两个跨越”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努力搞好增收节支,强化绩效预算管理,大力支持“三大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确保2013年全省预算任务圆满完成,为推动四川跨越发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