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在最近召开的全省重点项目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今年安排省重点项目总投资首次跨过万亿元台阶,力争完成投入突破千亿元大关。省政府同时提出,重点项目建设要坚持“一手抓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一手抓人民群众直接受益的项目”,“将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群众认同和接受程度”。重点建设投资举起惠民大旗。
主持人:
本报记者陶然
嘉宾:
省建设厅副厅长于桂代表
广安市发改委主任陈彬代表
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巡视员马正成委员记者:为什么要在投资领域特别强调“惠民”?陈彬:举个例子。广安为尽快改变落后面貌,前几年全市投资增长比较快,建成一批大型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显著的拉动作用。可在去年旱灾中,全市农业损失较大,原因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老化,抗自然灾害能力弱。我们有了高速路、大型火电厂,却不能避免群众受损失。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投资与老百姓的关系还不够直接,二是城乡投入不够平衡。强调“惠民”,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马正成:如果我们的投资只重基础设施,不重产业项目,发展就没有后劲;只重关系全局的大项目,不重群众直接受益的项目,发展的目的就会落空。全省安排重点项目总投资破万亿,说明我们已具备了较强的资金实力。投资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非常有效的抓手。当务之急是调整结构,更加重视对农村和社会事业的投入。
关键是提高投资效益记者:今年全省计划完成投资960亿元,力争突破千亿元。怎样确保完成投资目标,让这笔钱发挥出应有作用?
陈彬:首先要考虑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大背景。我们要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要求制定规划,认真筛选确定项目,最大限度争取国家支持。同时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搭建融资平台,多渠道筹集资金。
于桂:要重视规划的龙头地位。规划搞不好,必然影响投资效果。如巴中一个上世纪90年代挂牌的重点小城镇,这些年来不重视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规划,让一笔笔投入镇里的资金付诸东流。规划的作用在于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这也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