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平(省人大代表,德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
姜建平(省人大代表,石棉县教育局局长)
李学明(省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陈焕仁(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研究员)
形成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记者:近年来,“英雄流血又流泪”这样让人痛心的事件在一些地方重复上演,是什么原因?
赵晓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多种因素作用下,思想道德领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你说的“让人痛心的事”就是一个表现。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陈焕仁: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根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有共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基础。当前,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键是领导干部垂范
记者:怎样在全社会倡导知荣明耻的社会新风?
李学明:为人民服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这是由我国公民道德体系的世界观基础和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先进性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倡导知荣明耻的社会新风,关键是领导干部带头,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赵晓平:可以建立一种机制,用制度力量保护守信者的现实利益,用道德力量保护其长远利益,而当他有道德失范的行为时则会受到惩罚。这样,认同并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人将会越来越多。
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记者: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过程中,还需注意哪些问题?
陈焕仁: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尤为重要。只有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才能引导他们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成长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姜建平:现在有一种“5+2=0”现象,即学生在学校接受5天正面教育,可能抵不过在校外2天所受到的不良影响。所以,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全社会都意识到,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区、家长、社会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