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代表工作 >

一位人大代表的“答卷”

时间:2007-06-18来源:未知
  

  1,2,9,29。

  一串看似毫无规律的数字,却是湖北省一位省人大代表的履职记录。这位代表用一年的时间深入到湖北省各地调研,花费两个月撰写、修改,最终提交了近9万字、29件代表议案、建议。

  这就是湖北省人大代表严煤在省人大会议上交出的履职“答卷”。

  会上一刻:在倾听中发现

  “非贫辍学问题在我省农村确实不少。关键不仅在政策,还要在农村基层下功夫!”

  “以前农村孩子是读不起书而辍学,现在呢,两免一补的政策这么好,还出现厌学现象就要警惕了。”

  “农村教师的素质太差,尽管经常有些培训,但是一两个月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2月3日,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召开的第3天,武汉代表团第四小组的讨论现场,代表们正针对省人大代表严煤即将提交的《关于要高度重视农村非因贫学生流失现象的建议》,进行热烈的讨论。

  此刻,严煤不是慷慨激昂的演讲者,而是耐心的倾听者。当修改意见较多时,他还要起身颤悠悠地走到刚才发言的代表身边,轻声地询问,补充记录……

  其实,在已经提交到武汉代表团的代表议案、建议中,早有一摞“相似”的议案、建议格外引人注意:它们不但内容翔实,就连格式、文法、打印纸张都是整齐划一的。而这涉及食品、教育、农村、卫生、旅游等多方面的9万余字的29件议案,全都出自湖北省人大代表、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严煤之手。

  调研一年:心牵群众走万里

  “今年我撰写了29件代表议案、建议,自己领衔提出了24件,还有5件是托其他代表领衔提出的,加上与其他代表联名提出的4件议案、建议,这么算起来一共应该参与了33件吧。”严煤撰写的每件议案和建议的原件都有3000余字,共计写稿量达9万字!这需要耗费多少时间和心血才能完成?

  “写的时间并不长,我只用了两个月就写完并修改了,只是下去调研花了近一年!不过,我喜欢调研,每一次调研都让我有提笔的冲动。”

  一谈及调研,严煤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在2006年6月底,他以发展恩施旅游为题,参与了一次非官方的调研活动。因为没有了地方政府官员的陪同,调研显得很具有说服力。

  “可以随时到农户家,和老乡攀谈,看他们做农活,听他们的真心话。原汁原味的东西更容易让我们了解当地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严煤若有所思地说。

  “要知道,恩施大峡谷的景色是多么迷人,如果开发了,我相信一定不输美国大峡谷!”严煤说,“山里人都有一双巧手,原本平淡无奇的竹条在他们手里不一会儿就能变成一个精美的小背篓。我还背着它照相了,有机会我给你看照片!”说到这里,这位62岁的老人流露出孩童般的稚气,眼睛里透着亮亮的光。

  “可是,这些在我们眼里都是宝贝的山、水、石头、手工艺品,在山里人眼里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严煤顿了顿,继续说:“我对他们说,如果旅游发展起来,就连编背篓也能挣大钱,还能开工厂。可他们都用一种难以置信的眼光看着我,仿佛在听天方夜谭!这些情况,如果在有当地政府陪同的情况下,听得到吗?所以还是得自己走下去!”学者的严谨在不经意间流露着。

  回到武汉的第二天,严煤就开始撰写《关于加快恩施生态旅游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除此以外,对湖北农村发展沼气事业的调研也让严煤记忆犹新。绘声绘色的描述,仿佛可以看到他到农户家察看沼气池建设,在灶台进行沼气点火,跑到猪圈看改造的情形。

  尽职一生:难了12载代表情

  您对自己在这次人大会议的表现满意吗?

  面对如此提问,严煤坦率地、甚至没有片刻停顿地说:“我尽到了一名人大代表的职责!”

  敢于直言,是严煤十几年代表生涯的一贯作风,今年人大会议自然也不例外。

  1月12日,在参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修改过程中,严煤先后提出了十多条修改意见。“现在看来,我的大多数意见已经被政府工作报告采纳。”他显得很有成就感,“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履职的鼓励,也是肯定。”

  严煤提出的修改意见不仅仅针对语法和措词,还有一些涉及政策性的问题。在报告的原稿中,对“社会救助”方面提得并不具体,而这一问题是严煤从2005年就开始关注的,每一年省人大会议上他都会提到此内容。因此,今年在阅读社会救助方面的内容时,严煤就格外认真。他认为原提法过于简单,为此,他提出要在全省实现低水平、广覆盖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令人高兴的是,他的意见在正式提交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完全采纳。

  因为年龄的原因,或许已经62岁的严煤不会再继续连任下一届省人大代表了,但是无论是从他在会上的表现,还是会下的独立调研,都找不到一丝懈怠,反而让人觉得他更像是一支满弦待发的弓箭。

  从1995年到2007年的十二年岁月中,他从一个“零”建议的学者,成长为一名已经提出二百多件议案、建议的优秀省人大代表,为人民代言的那份荣耀与责任,已在他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