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代表工作 >

砖瓦铸就赤子魂----记巴中市、区人大代表刘云太

时间:2007-10-25来源:未知
  

  “平梁冯毅兄妹该上学了,公司职工高丽坤病情如何?”见到巴中建筑业中的传奇人物刘云太,没想到他念念不忘的竟是这些事,我一路上精心准备的采访腹稿一点也派不上用场。他告诉我们,这些年来,每年8月中旬前,他都要到这些人家中走一走,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头上飘着银白的发,嘴角挂着淡淡的笑,50岁的他,恬淡之中透射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不懈追求!

  解读刘云太这个传奇人物,不得不从他身上众多的光环说起:高级工程师,四川省巴中永泰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先后三届当选为巴州区工商联副会长,三届区政协委员,区十五、十六届人大代表,市一、二届人大代表,省、市工商联执委,区十五、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他曾被评为“四川烟囱大王”,他带领的企业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优秀民营企业”、“建筑质量无投诉企业”,获得“巴山杯”建筑银奖。这些光环串起了他的一则则感人故事。

  烟囱大王——“刘三拼”

  “刘云太寡言少语,敢闯敢拼!”这是巴中建筑业界人士对他的评价。刘云太告诉我们,他拼的是干劲、志气和勇气。

  “从小事干起,年轻人要在拼干劲中成长!”上个世纪50年代,刘云太出生于巴州区清江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少年时期,遭遇了十年动乱,青年时期,跟当地一群青壮年农民与砖瓦沙石为伴,从此结缘建筑业。由于他胞叔是一名国民党军官,“成分问题”使他没读完初中便早早辍学,回到农村,他白天一个劲儿地干,晚上就着昏暗的煤油灯拼命地学,很快成为当地群众公认的“建筑土专家”。1980年,落实知青政策,他被安排到清江镇农具厂当了一名普通职工,没想到,一进厂就面临着厂子倒闭的危机。眼看着厂里职工面临生活危机,他的拼劲来了,凭着前些年积累的一些建筑知识,他大胆地向当地党委政府提出了一个农具厂转行建筑业的建议,建议很快得到党委政府和厂里职工的支持,刘云太受命于危难,创办了清江建筑公司。他这个小经理,又当业务联系员,又当施工员,又当工程监督员,忙里忙外,终于带出了一支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建筑施工队伍。“要拼就要拼出个样子!”他不满足于搞一辈子“土建筑”,他立志要拼出巴中人的志气!1984年,巴中县(现巴州区)对全县乡镇建筑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刘云太带领他这支队伍应召入城成立巴中县建筑联合公司第一工程处,他任联合公司副经理兼第一工程处处长。随后,他带领这支队伍先后在巴中、陕西渭南等地承建工程20余处。特别是在承建陕西冶金建筑公司60米高烟囱的过程中,在当时国内单体高层建筑机械和技术尚不成熟的条件下,他大胆采用内胆上升工艺,创造了施工程序和质量上的双重奇迹,当时的《中国乡镇企业报》予以了专题报道,刘云太由此被誉为“四川烟囱大王”。

  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但由于在管理和吸收新技术等方面显得薄弱,导致企业盲目扩张,再加之财务管理不严,上个世纪末,企业背上了沉重债务,陷入了“土著企业发展难”的怪圈。1996年,企业面临艰难的改制,新成立的巴中市永泰建筑有限责任公司面临几百万元债务和300余名下岗工人的安置任务,还有同行猜疑的目光,一时之间,刘云太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办企业要有超常的勇气!要不怕失败!”刘云太的拼劲又上来了。企业改制后,他汲取经验教训,引进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他坚持面向市场办企业,果断关停了一些效益差的项目;以稳定人才队伍为着力点,建立激励机制,不惜重金引进企业管理、建筑施工方面的专业人才;积极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办法,企业率先在全市取得IS09001-2000国际质量认证资格,管理上实施项目承包责任制;同时,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建立工地“流动支部”。妥善安置下岗职工,企业改制以来,公司妥善安置下岗职工280余人,并为他们缴纳了养老保险,该企业还为全区其他企业下岗职工186人解决了再就业难题,维护了社会稳定。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注册资金2000万元,职工37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1人),年实现产值6000余万元的中型民营企业,自2001年来,公司累计为国家创税500余万元,成为巴山建筑业中的“一枝独秀”。

  为民履职——“刘三敢”

  “作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要敢问,敢言,敢为。”谈起当人大代表的经历,他显得有些激动,2000年12月、2006年11月,他分别当选为巴中市第一、二届人大代表,2003年1月、2006年9月,他分别当选为巴中市巴州区第十五、十六届人大代表,2003年2月、2006年11月,他分别当选为巴中市巴州区人大常委会委员。“最近,我准备就水、电、通讯等特殊行业的服务工作提一份建议。”他一边说,一边从抽屉里抱出一大撂资料,放到桌上,足有半尺高。

  为民鼓与呼,要言之有理、有据、有情,要不耻下问,敏而好学,才能提高每一份建议的质量。为此,他下了一番苦功夫。在刘云太的案头文件夹内,我们见到了一份与公司业务不相干的工作计划表,上面详细地列出了每月调研、学习的内容,有的旁边还加了密密麻麻的圈注。原来,这是一张刘云太个人的代表工作计划表。这么多年来,不管自己的公司业务有多忙,对市、区人大常委会举行的各种会议,组织的学习培训、调查、视察、执法检查,刘云太一次也没有拉下。闲暇时,他认真自学了代表法、组织法、监督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平常利用公司业务需要下乡的时间,他都要抽一点时间深入农村走访,并利用出差、考察的时间,虚心学习,提高了自身的履职能力。“种子的问题不管就没人管,一管价格就见风涨!”“巴城部分小区臭气熏天,化粪池该谁来清理?”……刘云太所提的建议意见常常一针见血,发人深省。因此,他也成了敢于向政府工作说“不”的“直谏代表”。2007年,他在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认真执行‘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严厉打击弃老抛幼行为》的建议引起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区上下纷纷开展“十大孝星”评选活动,在全社会引导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

  2001年,他在市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对基层法院审判活动进行民主监督的建议》,引起市、区两级人民法院的高度重视,法院为此建立健全错案追究制和人民陪审员制度。为督促落实,他主动向区人民法院提出旁听申请,对庭审工作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被区人民法院采纳。

  刘云太当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已有7个年头,这其间,他总共向市、区人大常委会、人民代表大会提交了16份建议,其中,8件被区人民政府列为办理重点,4件被列为市、区人民政府联合办理重点。

  回报社会——“刘三心”

  对事业有诚心,对工作有恒心,对群众有爱心,他用实际行动演绎着一名普通的民营企业家,普通的人大代表对党和人民的赤子情怀!

  “把企业当成孩子,把工程当成艺术”,刘云太对事业的理解与众不同。他从事建筑业二十余年,带领队伍经历过公司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由强而衰,绝处逢生等风雨洗礼,但他从未放弃过对建筑事业的热爱,从未放弃过企业诚信。他对工程施工的细心程度,让业主满意,让员工惊讶。他曾五次反复修改施工图纸上的一个排污道设置方案,两次对已砌成的墙体进行推倒重砌,原因是沙灰比例不符合标准。他的这份敬业精神无数次感动了业主和企业员工。企业的质量品牌逐渐成熟,信誉越来越好。近年来,公司先后承建了区财政局综合大楼、南阳森林公园的松鹿宾馆、三江水乡电站公园、巴中中学龙湖校区教学楼、市委拆迁还房楼、永泰花园商住小区等重点优良工程,并在全市开创了旅游仿古建筑的先河。

  不论是当代表,还是办企业,做人,刘云太都有一股子韧劲。他是全区第一个勇于对自己所提建议进行回访的代表。2002年,他提出的《关于政府应尽快解决巴城居民饮用水卫生问题》的建议,引起了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人大作出了保护巴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决议。为此,他先后深入巴州区相关部门进行回访,直至巴州区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城区居民喝上放心水为止。别人说他是“一根筋”,放着那么多事不做,偏要扭着一条建议不放,还得罪了不少人。他笑着回答,人大代表要敢作敢为,要在群众需要的时候站出来,不当“举手代表”。企业改制期间,他为了耐心说服100余名准备集体上访的原企业下岗职工,他让妻子帮自己提着输液吊瓶,一整天滴水未进,却仍然对职工苦口婆心地解释政策,做好疏导工作,使他们最终打消了上访念头,有效化解了矛盾。他对自己要求甚严,对子女更甚。他提倡“富日子穷过”,把业余时间几乎用在了研究和学习上,有时打打太极拳。对子女,他从小就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如今,三个孩子都顺利考上大学,有的已参加工作,大儿子在给他的信中说,感谢父亲的留言:“遇儿有用留财无用、遇儿无用留财无用”,一直激励他自强不息,正确面对人生。

  他心里始终牵挂着困难群众,这些年来,刘云太最“怕”两件事:一怕孩子因贫困上不起学,二怕群众陷于贫困不能自拔。他每年都要拿出近万元救助失学儿童,每年都要走访捐助一些困难群众。

  2002年底临近春节,平梁乡农民冯玉富拄着拐仗,带着两个孩子,提着十余个鸡蛋和一只鸡,四处打听一个姓刘的好心人!最后终于找到他的办公室,见到他便叩头谢恩!当年12月,刘云太得知平溪乡四组残疾人冯玉富妻子出走,两个孩子失学在家,他心急如焚,驱车到冯家看望,送去现金1600元,并承诺包送到中学毕业,所需2万余元的学杂费由他分期支付。同时还为冯家送去价值500元的粮食化肥等物资,帮他们脱贫,教他们如何致富,冯玉富妻子闻讯后倍受感动,一家人再度团圆。从此,刘云太与这个贫困家庭结下了深厚情谊。

  今年7月,巴中市连降强暴雨,导致全市境内连续发生地质灾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洪灾之后,刘云太立即发动公司全体职工,踊跃向灾区群众捐款3万余元,捐衣服90套。

  致富不忘党恩,爱心回报社会。刘云太用他的实际行动赢得了荣誉和掌声。面对这些,他淡淡地说,人生匆匆,我只不过记着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努力干点有益于人民的事情。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