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交四川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四川将安排资金395亿元扎实推进民生工程。近四百亿的惠民款该用到哪些地方呢?“关键是要把钱用在刀刃上,集中精力解决群众最期盼的好事和实事。”1月26日,部分省人大代表这样说道。
民生投入应该是重点
“今年四川近四百亿元的民生工程资金的投入,对全省人民来说是一件大好事。这彰显了党委政府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富民惠民的决心。”省人大代表陈华强表示,近年来全省各地从上到下都高度重视民生工程。“去年我们资阳市雁江区共完成了十三项惠民行动、近七十个子项目、涉及资金八千四百万元,惠民投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随着全省经济的发展,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对进一步改善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我们信心十足。” 人大代表关注民生工程资金使用
任职区委书记的陈华强认为,从雁江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关系百姓安居、生产、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民生投入应该是重点,“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环境治理等都应是民生投入的重点,也是我们雁江百姓最期盼解决的问题。”
惠民实事要办一件成一件
“四百亿元民生投入说少也不少,但分摊到需要解决的具体项目上说多也不多。我认为关键要把钱用在刀刃上,集中精力办好事、实事”,省人大代表宋庆认为,应把钱用在各地人民群众最期盼、最关心的事情上,办一件就要成一件。
“在我们泸州龙马潭区罗汉镇,首先就是保障居民用水的问题,做到天旱不缺水、洪涝能排水、居民安全卫生用水。”他说,泸州龙马潭区罗汉镇还有近两成的群众饮水较困难,同时不少地方虽解决了水源,但饮水安全问题仍不容忽视。今年的民生投入中,党委政府部门将重点解决这一问题。
此外,不少人大代表也提出,有限的惠民资金使用要着眼于长远,多用于可持续性的惠民事业上,如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建立完善城乡居民生活保障制度等民生工程等。宋庆说,在罗汉镇近七成的失地农民以打工为生,他们的扶贫解困和安居难、就业难、就医难等牵扯着方方面面的民生问题。“当前如果重点抓好了对他们的再就业技能培训,加大就业指导、促进农民转变观念、建立培训机构的投入资金,则能使很多问题迎刃而解。有了一技之长,农民们可以拥有更多就业机会,口袋里只要有了钱,安居、扶贫解困等民生问题都能得以解决。”
教育惠民投入不可忽视
“惠民帮扶中的一些基础性事业应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注,特别是那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事业。”省人大代表李发继认为,加大对教育惠民的投入,这是民生之基和民生之本。
“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就是一项,当前许多村小、乡小整体教育质量过低、教育水平有限,家长宁可把孩子送到很远的乡镇小学读书,也不远就近上学。这对教育资源是一种浪费。我认为,在教育惠民的投入中应该集中财力把城镇中小学校规模再扩大,进行集中发展,增加其容积率和教育质量。对一些乡小和村小进行压缩,利用最少的资金使农村整体教育水平得到提高”,李发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