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代表工作 >

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时间:2009-02-24来源:人民权力报
  

  前不久,某县人大会议召开之前,一位身着邮政制服的投递员向正在驻地报到的代表,递交了一份《关于加强地方邮政设施建设的建议》。这位代表将邮递员反映的“用邮难”问题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答应尽快做一些调查并整理成代表建议,提交大会。此举是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之间良性互动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人大代表与普通民众之间沟通渠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众所周知,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代议制民主的一个具体形式,“代表”功能是这一制度的精髓。基于这样的制度构建,人民群众表达意愿最理想的方式应是直接向代表传达自己的群体诉求,通过人大代表这一制度化的民意渠道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一个普通的邮递员在人大会议召开前向代表送建议,代表表示会整理后提交大会秘书处,这一送一交,体现的是选民与代表的“委托——代理”关系的正常运行;这一送一交,突破了仅由代表提交建议的传统“建言”模式,把真正的民间声音及时传达到会议上来,民众的“直接声音”由此成为代表建议的组成部分。

  当然,民间建议的“绿色”通道并不只限于传媒这一通道,也不仅限于“两会”期间。持证视察、基层调研、市民热线等都可以成为民间建议的“绿色”通道。人大代表在接到选民的合理利益诉求后,或是通过约见政府官员解决问题;或是通过将问题传输给人大常委会或人民代表大会,由会议来解决。不管通过什么渠道,不管解决问题用什么方式,都符合人大的自身特点,符合人大的自身规律。只要问题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框架内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都将会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

  全国人大代表周家贵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回答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时曾这样说道:老百姓找代表,本身就是对代表的一种信任,更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信任。诚哉斯言!笔者希望多倡导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