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坚持“五个着眼” 完善“五种机制” 推动代表工作新发展
时间:2011-09-02 来源:苍溪县人大常委会 作者:刘荣孝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加强代表工作,发挥代表作用,是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重要保证。苍溪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代表法》和省市县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加强代表工作的新途径,使人大工作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一、着眼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完善学习培训机制
  代表履职能力是代表工作质量的核心,县人大常委会从四个方面加以提高,力求代表学习培训制度化、经常化。一是开展集中培训。本届以来,县人大常委会先后举办了三期县人大代表集中培训班,安排法工委、人代工委和常委会分管领导授课,重点学习了《代表法》、《监督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就如何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撰写议案建议等业务知识进行了辅导。二是开展经验交流。县人大常委会分三个片区召开了代表工作座谈会,全县39个乡镇人大主席都在会议上发言,介绍开展代表工作的做法和经验,互相学习和促进。同时,县人大常委会还在人大机关内部刊物《人大之窗》、《苍溪人大工作》择优选登代表的调研文章,进一步提高代表的政治理论素质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开展以会代训。建立了会前学法制度,在乡镇人大工作会、人大宣传工作会等会议前,组织代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重要文件。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编写了《人大代表履职专题培训辅导材料》、《人大代表行权履职知识问答》等读本3000多册分送人大代表,供学习参考。四是外出考察学习。年均组织60余名人大代表到省内外进行学习培训,使代表们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增强了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着眼拓宽知情知政渠道,完善代表联系机制
  知情知政是代表履职的前提,是做好代表工作的关键。一是健全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制度。要求每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口联系3—5名县人大代表,每年深入到联系片区和走访县人大代表活动不到少于2次。常委会组成人员经常利用下乡调研机会走访人大代表,注重发现和解决代表在生产、生活、学习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认真听取代表对县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及时将常委会的工作要点与代表沟通,发挥了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二是健全代表参与常委会重大活动制度。邀请县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集中视察、执法检查和议题调查等活动2500人次,代表提出意见建议1000多条。特别是在5.12特大地震发生以后,县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与各级人大代表联系的通知》,动员全县各级人大代表紧急行动,仅捐款一项就达30万元,以实际行动为抗震救灾作出了积极贡献。三是健全重大事项通报制度。年均组织召开2-3次常委会工作通报会,就代表关心的热难点问题,邀请部分人大代表到会听取“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情况的通报,并积极推荐人大代表担任政风行风、效能建设等工作监督员,从多种渠道了解全县工作。四是健全定期向代表寄送有关文件和学习资料制度。始终坚持为全县各级人大代表订阅“一报两刊”,寄送《常委会公报》和《苍溪人大工作》,让代表既了解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又提高了议政督政能力,促进了“一府两院”工作。
  三、着眼丰富代表活动内容,完善活动开展机制
  抓好活动开展是做好代表工作的重点,县人大常委会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搭建活动平台。一是建好“人大代表”之家。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并在元坝等乡镇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苍溪县建立和完善人大代表之家活动的意见》,各乡镇人大主席团都严格按照有场所、有制度、有记载、有公示、有设施“五有标准”的原则,抓好“人大代表之家”的建立和活动的开展。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有“人大代表之家”96个,为代表利用这个平台开展学习培训、接待选民来信来访、开展工作交流等各项活动创造了条件。二是开展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活动。每名人大代表都联系本选区3—4名选民,通过代表“见面日”、上门走访选民等多种形式加强与选民联系。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各级人大代表联系选民达5400多人(次),收到选民建议和意见400多条,根据选民意见共提出代表建议200多条,帮助选民解决了涉及新农村建设、道路交通等方面问题120多个,受到了选民的好评。三是开展向选民述职活动。以村(居)“两委”班子换届为契机,组织人大代表通过书面述职、在选民会上公开承诺等形式,向选民开展述职活动,接受选民评议。自今年以来,全县组织开展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会议达30多场,有200多名县乡人大代表向所在选区选民进行了公开述职,收到了书面述职报告300多份,进一步加强了选民对代表的监督,增强了代表的履职意识和责任意识。四是开展“四个一”活动。深入开展代表“为选区人民代一言、为苍溪发展献一策、为所在乡村(社区)办一事、为身边群众解一难”的活动。近五年来,各级代表每年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700余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100余件,向群众提供致富信息60余条。如县人大代表、烟峰村党支部书记文运发,发动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黄金梨,现已建成700亩的优质黄金梨基地,带领当地群众多方筹措资金210万余元,硬化了7公里的村组道路,对全村贫困户的危房进行了改造,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五是开展代表小组活动。县人大常委会在全县建立了360个代表小组,年初制定好代表小组年度活动安排意见,下发到各乡镇人大主席团,指导各代表小组开展活动。同时,结合我县的优势资源,按产业划分代表小组,把代表小组建在产业链上。到目前为止,全县成立了生猪、猕猴桃、雪梨、蔬菜、药材等产业代表小组共计55个。产业代表小组既有利于人大代表经常交流,又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如元坝镇人大主席团成立的鲜家沟村蔬菜种植代表活动小组,定期召开座谈会研究解决蔬菜种植、销量问题,组织代表中蔬菜种植能手和邀请县农业方面专家到现场指导蔬菜种植,目前,该村已建起180个蔬菜大棚,全村农民收入年均净增120万元以上,当地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六是开展“三查(察)”活动。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政府重点工作和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精心选题,认真组织代表开展“三查(察)”活动。本届以来共组织 2400多人市县人大代表参加集中视察,邀请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参与执法检查、议题调查540余人次,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重视灾后重建资金管理、加快重大项目推进力度等1000余意见和建议,引起了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促使一些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解决,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如在开展《食品卫生法》执法检查中,常委会组织部分县人大代表组成了调查组,对有关情况做了深入的调查,掌握了第一资料,提出加大食品卫生监管、重视校园食品卫生安全等整改意见和建议20多条。常委会及时与政府召开了联席会议,通报了情况,转送了代表们的建议和意见,提出了整改要求。县人民政府立即行动,开展了餐饮行业、农村食品安全等6个专项整治活动,查处食品违法行为15余起,确保了群众食品卫生安全,社会各界反映良好。
  四、着眼增强办理实效,完善建议督办机制
  办理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是做好代表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县人大常委会不断在强化督办上下功夫,着力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规范办理程序。坚持依法办理的原则,抓好交办、催办、督办三个环节,不断完善接办、登记、分解、回执、督办、把关、答复等办理工作流程,严格规范答复格式和办复期限,促进办理工作由“文来文往”向“人来人往”转变。二是加大督办力度。坚持“领导亲自督促办、重要建议重点办、各司其职协调办”的原则,将建议督办工作置于听取和审议专项汇报、代表视察等工作之中,现场督办和纠正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届以来,代表所提议案和建议均在法定时间内答复处理完毕,代表满意率达98%。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建设公共停车场的议案”,常委会采取召开会议、现场督办等多种形式,督促县人民政府认真办理,促使县人民政府编制了《县城区公共停车场规划方案》,加强了城区临时停车位管理,建成了4个公共停车场,极大地缓解了县城区停车难的问题。三是重奖办理先进集体和个人。从2008年起,每年县人大常委会都在县人代会结束时,以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三家”的名义,联合表彰奖励一批“代表建议办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既颁发奖牌,又奖励现金,并在年终目标考核时享有加分的权利。通过表彰奖励,树立典型,进一步增强了办理单位和个人对建议办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建议办理工作深入开展。
  五、着眼激发代表履职热情,完善激励保障机制
  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是发挥代表作用的有效途径,县人大常委会不断探索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的有效形式。一是实行履职登记制度。县人大常委会专门印制了《人大代表履职情况登记表》,将代表出席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列席县人大常委会会议情况,提出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情况,参加专题调研、视察和执法检查及发挥代表作用等情况逐一登记,并存入代表个人档案。二是开展代表创先争优活动。从2009年起,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代表创先争优活动,按照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结合代表履职情况,共评选表彰了认真履行代表职务,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成绩突出的人大代表80多人次,进一步激发代表的履职热情。同时,通过电视、报纸、《苍溪人大工作》等新闻媒体,在重大节日和人代会前后等重点时段,大力宣传代表先进经验和先进事迹。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使代表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促进了全县代表活动的蓬勃开展。三是提供活动经费保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县人大代表活动经费从以前的人均640元增加到了1000元,代表活动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足额到位。凡统一参加县上组织的学习考察的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会都把其学习费用核定到人头,并以文件的形式发到其所在单位,据实予以报销,有效地保障了代表依法履行职务。

(作者系苍溪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