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人大代表“金点子” 破解农民“出行难”
时间:2011-11-02 来源:民主法制建设

  “我们园区上万亩葡萄能及时运出去,全靠葡萄园内四通八达的公路。”8月2日,在华蓥市现代农业园区新农葡萄基地,正在指挥民工往大卡车上装运葡萄的业主李天云说:“我们园区新修的公路,不但宽敞,而且还安装有交通安全标识标志牌,车辆进出相当方便和安全。”
  而在华蓥市华龙办事处,开着客车正从石堰墙村已拓宽的公路上返回城区的司机李兴福说:“以前这些村级公路又陡、又窄,连个会车的地方都没有,在这样的路上行驶,我们不得不格外小心。现在就放心多了,这条路不仅扩宽了路面,而且还新修了会车道。”
  其实,华蓥市村级公路的扩宽、会车道的修建和交通安全标识标志牌的安置,得益于该市人大代表建议的办理。
  人大代表提出“金点子”
  今年2月中旬,在华蓥市八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江三林等14位代表提出建议:加快拓宽通客道路、巩固发展通村客运。
  华蓥市八届人大六次会前,江三林等代表在调研中发现,全市村级公路虽然达到530多公里,但路况较差,已硬化的213公里村级公路,在修建时受资金的影响,多数只有3米宽,并且道路弯急险窄且无会车道,缺乏必要的安全标志、防护等安保设施,难以达到开行农村客运班车规定的条件,其余320多公里村级公路均属泥结石路面,烂路多,车辆难以通行,不符合开行农村客运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针对以上情况,江三林等代表建议,经常开展农村客运市场整治,严厉打击非法客运车辆,规范农村客运市场,巩固已通农村客运成果;加快发展以主干村道为支撑,以自然村道为旁系的农村公路网络,逐步拓宽农村通客道路或科学设置村线公路会车道,保障农村公路畅通,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
  重点快速办理“1号议案”
  “农村客运发展,事关广大群众出行、事关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华蓥市有关领导说。“加快拓宽通客道路,巩固发展通村客运”的议案提出后,该市高度重视,庚即列为“1号议案”重点办理。
  该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田运刚及时主持召开由市交通局、财政局、农工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研究办理“1号议案”,确定交通局作为具体承办单位,要求该局对“1号议案”认真开展调研,精心制定方案,落实有力措施,确保议案办理真正落到实处。在具体办理过程中,该市主要领导多次过问办理情况,亲自召开相关单位座谈会,了解具体落实情况,查找问题,破解难题,并安排市政府督查室对议案的办理情况进行重点督办。
  在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的基础上,该市又专门组织召开“1号议案”专题会,就拓宽农村道路事宜明确责任主体、实施方式、建设标准、补助标准。同时成立“1号议案”办理领导机构和具体工作机构,落实工作职责,并及时组织召开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公开办理座谈会,就“1号议案”办理情况向人大代表进行重点答复和解释,面对面地沟通。
  及时破解农民“出行难”
  据华蓥市交通局负责人介绍,他们接到“1号议案”办理意见后,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市农村公路情况、农村客运发展现状等进行调查摸底,详细掌握当前农村公路客运发展情况,为全面办理、又好又快办理“1号议案”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制订并完善了《华蓥市2011-2015年农村客运线路规划》,计划未来五年,全市将新增客运线路18条,投放中小型客车48辆;改造客运线路23条,投放中小型客车76辆。其中2011年,全市计划新增农村客运线路6条、改造6条。在此基础上加快农村客运线路建设。对原有农村班线客运线路的道路实施了路面拓宽,达到4.5米以上,并完善安全标志、防护栏等安保设施;对今年新修的113公里村级公路,路面均达到了4.5米宽,每20米长修建一段会车道,并设置了安全标志、防护栏等。同时,新增17条农村客运线路,新投放35辆客运车辆。到今年底,全市农村客运线路达44条,班线客车达155辆。随着农村客运线路的开通,将进一步缓解群众的出行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