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填满履职备忘录中的最后一栏空格,省人大代表翟峰又赶紧埋头整理材料,为在即将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交议案和建议作准备。 “为百姓鼓与呼,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人大代表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这是我省人大代表的共同心声。 2011年,省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联系代表、服务代表、畅通渠道,为人大代表履职尽责提供保障。各级人大代表也通过修炼“内功”,提升履职能力,交出了依法履职的高分答卷。
完善履职制度 加强履职保障
代表姓名:翟峰,代表证号:0329,代表团:广元,出席3次代表大会全体会议,参加5次代表团分组审议讨论、5次专题座谈会、3次集中视察、4次专题调研活动,提出63件议案建议……翻开翟峰2011年的履职备忘录,密密麻麻的记录,浓缩着一位人大代表履职的足迹。 “人大代表生活在人民中间,对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最了解、感受最直接,这是人大代表的优势。人大代表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每年为群众办一件好事实事,并提出一个建议,或反映一个问题。”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李崇禧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 开展代表履职登记,为代表履职情况建立档案,既可以全面完整地记录代表依法履职的情况,又可以起到督促代表更好履职的积极作用。2011年,省人大常委会共发出备忘录887本,截至去年10月,收回831本,收回率达93.7%。 同时,根据新修改的代表法,省人大常委会去年对我省代表法实施办法进行了修改,进一步明确了代表的权利和义务,细化了履职范围,加强了履职保障。
提升履职能力 激发履职热情
人大代表素质的高低,事关履职水平和效果,省人大代表、巴中市平昌县二中副校长冉红玲对此有深刻感受:“要能充分为民代言,为民办事,就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省人大常委会采取学习培训,为代表订阅学习资料,科学组建代表小组,组织代表参加调研、执法检查、工作评议、列席重要会议等形式,拓宽代表的知情知政渠道,积极为代表开展各项活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升代表履职能力。 搞好调查研究是人大有效行使职权的基础。省人大常委会将调查研究作为2011年工作的“重头戏”,把推进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与促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就产业园区发展、城乡统筹、“挂包帮”工作等15个重点调研课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面对面听取意见,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建议,为省委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激发了代表的履职热情。
发挥自身优势 履职服务为人民
“人大代表既是一项职务,更是沉甸甸的责任。”省人大代表、丹棱县华顺出租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福华说。 为了解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贯彻落实情况,省人大常委会从去年3月开始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学校、企业、藏区进行专题调研。从3月到11月,调研组先后与300余名学生、家长、教师、企业人员进行面对面谈心、交流,最终形成了一份分量十足的调研报告。 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2011年7月,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听取并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的报告》。众多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时指出,不仅要重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还要做到保障性住房建设、申购、分配、管理全过程相关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让真正需要的群众得到应有保障。 2011年,省人大常委会共制定、修改和批准22件地方性法规和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条例,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20个,对5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开展21项专题调研,有力促进了四川经济发展、民生幸福、社会稳定和民主法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