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给“留守学生”一个美好的明天——阆中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市“留守学生”现状的调查
时间:2014-11-26 来源:阆中市人大办 作者:彭琪淳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留守学生”队伍越来越庞大,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趋严重,不容乐观。做好“留守学生”关爱工作,促其健康成长,既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康,也涉及到整个教育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对此,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深入基层调研走访,把“留守学生”关爱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用爱心与实际行动为留守学生筑起健康成长的阶梯。 
 
留守之殇,关注现状 
 
  阆中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上游,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然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未满足当地人的就业需求, 据统计,我市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43.7万人,由此而产生了一个较为庞大的群体——留守学生群体。目前,我市共有留守学生72964人,占全市在校学生总人数的50.33%,其中城市留守学生占10.87%,农村留守学生占84.02%。我市留守学生主要分布在103所农村中小学校,占在校人数的78.1%。其中隔代监护6.64万人,占91.1%,寄养0.53万人,占7.3%,无人监护0.12万人,占1.6%。甚至在一些乡镇学校和片区,留守学生已成为学校生源主体。 
  常言道,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留守学生亦在其列,不容忽视。但观其现状,不得不让人忧心。当前,我市的留守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道德失范、安全失保等问题,从而导致其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下降、道德情操滑坡、违法行为趋多。 
  敢问,留守之殇,谁之过。也许留守,是一种无奈。哪有父母不爱儿?当前,我市社会经济虽快速发展,但仍显滞后,缺乏劳动力密集的产业,许多没文化、缺技术、无资金、少路子的人为了生存不得不丢下孩子,外出打工。到了经济发达的地区,虽然拼命赚钱,但在生活成本快速上升的当前,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加之缺乏具体政策的扶持,导致他们无法将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身边上学。 
 
“孤雁”失群 应对举措 
 
  针对留守学生的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农村的一些中小学,留守学生在一个班的比例占到90%,数字不禁让人揪心。为关爱留守学生,让其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把关爱留守学生纳入到了日常议事日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让留守学生享有小家的温馨。按照上级的规定和现实的需求,各部门积极行动。市团委与教科局携手启动了“留守不孤单、爱心助成长”帮扶亲情定制行动,采取自愿原则,鼓励教师、团干部、村干部、老同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志愿者等等有条件的人积极参与,并从中确定了1000名“知心哥哥、姐姐”和“代理家长”,来帮扶农村困难留守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所需,以“亲情定制”的方式与留守儿童组成家庭,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工作。到目前,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共培育出文化素质高、结构合理稳定、富有爱心的志愿服务骨干2000余名,形成“一对一”结对帮扶5000多个,建立“合格留守学生之家”96所,安装亲情电话98部,爱心书籍捐赠3000余册,直接受益留守学生近3万人。 
  二、让留守学生享受大家的“大爱”。为进一步深化关爱行动,帮扶留守学生。我市加强了“留守学生关爱项目”行动,开展了“夏令营”、“天使助学计划”、“乡村-中国梦”、“工艺画吧”、“暖冬在行动”、“快乐学校”等活动。另外,我市还实现了乡镇乡村学校少年宫全覆盖,共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46所,城市学校少年宫3所,为留守学生常态化开展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整合社会力量,广泛动员“五老”志愿者,积极联系、协调、支持爱心人士与学校留守儿童面对面沟通交流,传递关怀和温暖,为留守学生办好事、办实事。通过努力,使社会各界人士对留守学生的关注率由过去的42%上升到92%,参与率由原来的21%上升到91%。今年9月,万色时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一百多位电商来到三庙中心校,不仅捐款捐物四十余万元,还现场确定了17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留守学生,每人每年给予三千余元的生活资助。 
  三、让留守学生享用校园生活特有的关爱“套餐”。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关爱工作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为此,全市城乡中小学在这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许多留守学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关怀。一是共设立校园警务室100多个,有效的保护了留守学生的合法权益;二是积极开展专项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实践教育;三是通过争取上级拨款和引入社会资金、个人集资等办法,新建了多所男女生公寓和食堂,在短时间内使公办学校具备了寄宿功能,解决了不少留守学生的实际困难。同时,通过对留守学生实行住宿、就餐管理,督促留守学生定期与家长联系,学校一学期开展一次家长会。四是举办特色活动。为丰富留守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举办了让留守学生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系列特色文化活动,如诗歌朗诵、乐器演奏、趣味体育运动会、集体过生日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留守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环境与文化氛围,努力消除留守学生的降神隔膜、心理孤独感与生活阴影,促进其健康成长。 
 
助推起飞 现实“短板”
 
  留守学生问题虽然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针对留守学生的关爱工作仍处于瓶颈状态,其工作的具体开展存在多方面的制约。 
 
  一、工作开展不平衡。各部门、学校纷纷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开展了关爱留守学生关爱工作,但其成效参差不齐。有的学校软硬件设施齐全,领导班子组织有力,关爱工作开展成效显著,但有的学校由于受工作力度、经费、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其工作开展举步维艰。特别是一些部门、学校和社会群体对关爱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充足,未把关爱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关爱办法和措施不多,已开展的关爱工作广度、深度不够,部分留守学生工作的开展依然存在不少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设施配备不齐全。根据教育局2013年的统计,全市90%的留守学生需要寄宿,然已经寄宿的只占到了79%。由于缺少足够数量的寄宿学校,不少留守学生尤其是小学留守学生、家庭比较困难、独立生活且无人照看的留守学生,仍然缺乏进入寄宿学校就读的机会。一些学校虽有寄宿条件,但是规模小,条件差,缺乏必要的政策指导。另外,尤其要引起重视是,我市大部分留守学生之家的建设主要怕是依托学校或者政府机关,没有固定或较为完备的场所。规范化留守之间建设需要的电视机,DVD、计算机、电话、书籍等各类设施还不齐备,基本上就是配有一个阵地,一间房子,一部爱心电话及一些书籍,条件好的虽然有电视、DVD、电脑等物品,但也是相对比较旧或配置比较低的;至于条件差的地方甚至没有配全这些用品。 
  三、关爱行动不协调。我市城乡各中小学校和市妇联、团委、教育局、关工委等单位都从自身系统要求出发开展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领导和协调安排,各自为政,以致政府的主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长效工作机制未能形成,关爱工作基础不扎实,规划难以制订,资源不易共享,工作很难到位,合力无法形成。同时,个别部门对关爱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责任落实情况不理想,效果不明显。这种状况不利于留守儿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甚至在部分环节,由于职责不明,组织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相关单位监管不到位,以至部分留守学生受社会不良文化环境的毒害影响,让学校教育存在5+2=0的现象。 
 
用心关爱 托起明天 
 
  “没有人欣赏的花朵,在春天里也会感到寂寞”,小小的年纪,正是需要父母的关爱,然现实的残酷,却导致他们不能时刻受到父母的呵护。但大爱无疆,我们当用社会的大爱为这些留守学生构筑起心灵的港湾和温暖的怀抱,拖起他们成长的明天,让野百合也有春天。 
  一、提升认识高度。留守学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的特殊群体之一。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未来群体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广大家庭、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这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此,市政府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解决我市留守学生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工作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切实摆上市政府常务会议和相关部门的重要议程。 
  二、强化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具有面广、量大、困难多的特点,往往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一是要依托妇联、团市委、关工委、教育局,建立关爱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市委领导,政府实施,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长效机制,同时把这项工作纳入相关部门的年度工作考核。二是要建立留守儿童工作的统计、监测、督查、评估和激励机制。如妇联针对开展留守学生工作工作提出的“五清楚、三沟通”。三是要巩固和完善“代理家长”等制度,加强对“代理家长”和监护人的培训,同时要充分发挥媒体使用,加强社会各界对留守学生的关注,努力构建以留守学生中心的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教育保护网络。 
  三、发挥政府主导。留守学生关爱项目,往往都是以爱心帮助的形式进行,没有专项的资金来源和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市政府当发挥好主导作用,切实加大对留守学生普遍存在的城乡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之家、活动中心、食堂等的投入,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将其列为我市的一项民生工程来办理。同时,由政府牵头来引发社会效应,制定有关的政策,拨付一定的专项资金,鼓励退休老师和其他社会热心人士来积极参与,创办一些符合一定条件的留守学生托管中心等,并可考虑给予一定标准的政府补贴。 
  四、发展县域经济。我市城市发展的定位是全国休闲旅游城市,向来是旅游兴市,旅游强市,制定的是以围绕旅游定位纲举目张,来抓好城市建设。但仅仅如此,并不能满足当地百姓就业的需求,以至纷纷外出务工。为此,政府当深入基层调研,了解民情,积极壮大县域经济,努力增强就业岗位,满足居民就业需求,创造就地、就近就业的机会。在本地企业招工的时候,可优先考虑录用家庭困难的留守学生家长,使他们能够在本地或附近找到工作,和他们的子女生活在一起,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学生的数量。另外可制定优惠的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减少外出务工。同时,也要告诉家长,实在要外出谋生,当要安置好自己的子女,多考虑好孩子的实际需要和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