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观点理论 >

提高议案质量需“四轮驱动”

时间:2008-08-06来源:未知
  

  代表议案只有达到高质量,才能实现高效力。提高议案质量就像一辆汽车,需要“四个轮子一起转”,这就是强化责任、提高素质、超前准备、立足本职、同时驱动、形成合力、高速前进。

  想写才能写好。代表议案质量的高与低,既反映出代表履职能力的大与小,更体现着代表责任感的强与弱。实践证明,具有强烈的职责意识,代表才能够争分夺秒学习,不辞辛苦调研,殚精竭虑撰写,议案质量才有提高的基础和保障。而那些培训随着听,视察随着转、议案随着签的“三随”代表,不可能写出“含金量”高的议案。应当明确,代表行使提议案权,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是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运转效率和人大制度的效能。增强人大代表责任感,除进行宣传教育、加强学习培训外,建立激励机制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目前,不少地方开展的评选代表议案和建议、公开履职记录、向选民述职、表彰优秀代表等活动,都取得了积极效果。写不写不一样,写好写差也不一样,有为者就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落后者就会瞪起眼睛,奋力追赶,代表议案质量的普遍提高就会带来人大职权整体效能的大力提升。

  会写才能写精。素质是履职之基、工作之本、水平之源。代表素质高低是与议案质量高低成正比的。即使一位代表有着把议案写好的热情和愿望,但如果政治素质一般,就不可能站在大局的高度去选择案由、撰写议案;如果法律素质较低,就不可能把提交议案当作权利依法行使、规范运作;如果业务素质不强,就不可能充分地搜集案据、科学地写好方案;如果文化素质不够,就不可能表达清楚、阐述准确。怎样提高代表素质呢?方法有二:一是健全选举机制,把好入口关。要在代表选举的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当选代表应具备的基本资格条件,对代表履行职责的素质要明确、具体,便于把握。如规定候选人的文化程度、有一定的议政经验和能力等。二是建立系统培训制度,提高代表履职能力。要突出重点,以明确权利义务、熟悉履职程序、提高撰写议案水平等为着力点;要科学安排,结合人大代表的构成、职业和换届的特点,划分为初任学习、履职学习、专题学习,增强学习实效;要明确目标,分三个层面培训:第一层面为“应知应会”,第二层面为“知情知政”,第三层面为“专业知识”,使代表真正了解和掌握行权履职的方式方法。

  “厚积”才能“薄发”。一位长期从事议案工作的同志发现一个规律,即议案从大会开始收集到截止日期,其质量呈递减趋势。那些在会前经过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精心撰写的议案质量普遍较高,而一些到了会上才匆忙起草的议案质量较低。代表在人代会上提议案不等于“写”议案,法定提交议案时间只有短暂的几天,而代表准备议案的时间则达一年。议案毕竟不是“急就章”,会前毫无准备,会中不可能一挥而就,落笔成“案”。议案要上质量、上水平,应使主题具有客观性和可行性,案据具有典型性和科学性,方案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可见,这决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不是眉头一皱就能计上心来。议案质量的高低是与代表努力程度大小成正比的。王维忠代表14件议案被采纳的背后是他3个月的调研和20余万字的笔记;任玉奇代表调研足迹遍及10多个市县、40多个乡镇考察“三农”问题;李瑞师代表将长达133页的日本、美国等相关法律的日、美原文和译文附在议案之后等等,无不印证出“厚积”才能“薄发”、付出才有回报的真谛。

  精通才能出“精品”。众所周知,代表只有对情况了如指掌,把问题思深想透,写起议案来才会得心应手,所提议案也才会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我国各级人大代表来自不同的区域、阶层、行业和界别,由中共党员、民主党派、无党派,工人、农民、干部、解放军、知识分子,归国华侨,少数民族,妇女等基本方面构成。他们各自掌握的情况和对问题的认识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别和不同。不言而喻,撰写国防建设方面的议案,身着戎装的解放军代表自然要比其他界别的代表略胜一筹;而要提交涉及卫生领域的立法案,“白衣天使”代表无疑更具权威性。某地统计资料显示,在代表提交议案中,数量多、采纳率高的,90%以上与提案人所从事的工作相关。代表毕竟不是“百事通”、“千手观音”、“万金油”,“工农商学兵”样样都提,其结果只能是件件不精,这是与代表议案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趋势相悖的。因此只有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将本职工作与代表职务紧密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