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作为地方人大常委会,必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并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大工作,才能真正担负起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要职责。
一、以强化监督宣传为切入点,优化监督环境
科学发展观使地方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有了更加明确方向,同时也对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两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学习培训、平台搭建、自身建设上下功夫,强化监督宣传,优化监督环境。
一是抓学习培训,强化监督意识。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要确保法律顺利贯彻实施,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是前提。去年来,我们举办了县四大机构领导、县级部门负责人、县人大常委会委员等参加的监督法法制讲座,特邀原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张渝田进行了专题辅导;向各级人大代表、“一府两院”负责同志及有关部门寄发了监督法宣传资料1200多册;选派了部分乡镇人大负责人和常委会机关干部参加上级人大组织的监督法培训。同时,通过我们的积极汇报,县委转发了《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深入贯彻实施监督法的情况报告〉》,有力地推动监督法在全县的贯彻实施。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使全县上下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县政府还发出了《关于加强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汇报工作和向县政协通报工作的通知》,要求县政府所属部门按照监督法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汇报工作,主动接受监督。
二是抓平台搭建,着力监督宣传。良好的宣传平台,是推动法律顺利贯彻实施的有效载体。去年,我们在继续办好《常委会公报》的基础上,对内部刊物《人大工作通讯》进行了改版,新开辟了监督法宣传和人大调研两个专栏,及时对全县各级贯彻监督法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进行宣传。为了打造人大自身宣传平台,我们在全市率先开通了南部人大网站,制定了《南部人大网站管理办法》,落实了专人对网站进行日常的维护和管理。网站开通一年来,收集各种文章近1000篇,点击率超过10万人次。同时,我们通过充实机关工作人员、下发《关于加强人大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在“一府两院”和乡镇人大落实宣传工作的专兼职工作人员等形式,构建起了以常委会办事机构为主体、“一府两院”和乡镇人大为依托的人大宣传网络,强化了人大监督宣传。两年来,我们在市以上新闻媒体发表文章120多篇,其中人民网采用6篇,开创了南部人大宣传工作的新纪录。
三是抓自身建设,增强监督能力。贯彻落实监督法,发挥好人大职能作用,从内因的角度讲,关健是要加强人大自身建设。去年来,我们将监督法的贯彻实施与常委会自身建设结合起来,依据监督法的有关规定,及时对原有的制度和文件进行清理,废止了《南部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司法案件监督规定》、《南部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职评定办法》等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结合代表履职档案的建立,完善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考核办法;及时补充了部分常委会委员,优化了组成人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通过参加十县市人大理论研讨会,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密切了与全国各地人大的交流与合作,拓展了视野。同时,我们通过完善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开展机关作风整顿、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围绕“贯彻实施监督法,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进行讨论等形式,切实加强常委会机关建设,提高服务效能,增强监督能力。
二、以把握监督重点为着力点,增强监督实效
监督法赋予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的范围很广,若事无巨细、平均用力,必然导致力度不够、实效不强。作为地方人大常委会,要想收到事半功倍的监督成效,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依据监督法规定的六个途径进行选题的同时,立足本地实际,把握监督重点,努力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贴近中心,围绕统筹发展进行监督。“坚持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两年来,我们立足县情,以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重点,对教育均衡发展、基层法庭建设、农村公路建设、库区扶贫开发等工作依法进行监督,推动了我县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在连续十年对红岩子库区水源保护进行监督的基础上,去年,我们再次组织代表对红岩子库区水源保护工作进行了视察,督促县政府对临库区的城市新区编制了排污管网规划,全面关停了上游的排污企业和采砂作业,取缔了在库区从事餐饮的游船,使库区水质多年来一直保持在国家Ⅱ类水质以上。今年,面对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常委会组成人员不但带头深入乡镇村社,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而且常委会及时发出了《致全县人大代表的一封信》,倡导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同时,常委会还组织部分市县人大代表对抗震救灾工作进行了视察,听取和审议了抗震救灾工作的专项工作报告,督促县政府提高了应急保障水平,建立了灾后重建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了抗震救灾工作档案管理,推动了我县抗震救灾各项工作。
二是贴近群众,围绕民生热点进行监督。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人大工作中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大工作的定位和特点出发,围绕民生热点实施监督。社会治安是我县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许多代表也提出了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的议案和建议。为此,去年,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社会治安管理专项工作报告,提出了加强基础工作、整合警力资源、加大防控力度的建议。督促县人民政府在全县建立了230个乡(镇)村(社区)、校园警务室,在城区安装了53处治安视频监控设施,促进了我县社会治安明显好转。针对我县部分村社长期存在的饮水难问题,我们听取和审议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的专项工作报告,提出了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监测网络、制定农村饮用水源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农村饮水工程建后管护机制等意见和建议,督促县人民政府提前两年全面完成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任务。
三是贴近法治,围绕依法治县进行监督。各级人大常委会不仅肩负着民主法治建设的历史重任,也肩负着监督“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法定职责。两年来,我们将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围绕依法治县实施监督。先后举办了物权法、预算法、会计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制讲座;开展了科普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执法检查;组织代表对“五.五”普法工作和食品卫生法、残疾人就业保障条例等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视察;围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信条例、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为县委科学决策、人大依法监督提供了重要依据。去年,我们开展了《四川省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实施办法》的执法检查,督促县人民政府加大了规划区内的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力度,查处各类违法用地251宗583亩,清理应缴欠缴税费1.1亿元。为推动全县的网吧整治工作,常委会组成人员分成3个组,连续10多天晚上对县城的网吧进行明查暗访,针对发现的问题,常委会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管理的决议》,督促县人民政府停止新批网吧,实行有奖举报制度,落实“0”时断网等措施,迅速扭转了网吧市场管理混乱的局面。
三、以完善监督机制为突破点,提升监督水平
地方人大常委会要在监督工作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着眼于监督法对人大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创新监督机制,提升监督能力,以科学的发展观来评价“一府两院”工作,以科学的方法对“一府两院”工作进行监督。
一是规范审议程序,在提高监督质量上求突破。人大常委会是集体行权、会议行权。开好常委会会议,让每个常委会组成人员充分参与审议发言,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规范审议程序显得十分必要。去年,在实行重点发言与一般发言相结合的基础上,我们实行了审议意见卡制度。在会前连同相关材料发至常委会组成人员手中,组成人员在阅读有关材料,调查了解情况后,将个人的审议意见写到审议意见卡上,并在会上据此进行审议发言,会后转交常委会相关办事机构汇总存档,并作为常委会组成人员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解决了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发言不主动、发言质量不高等问题。宣传审议意见卡制度的稿件《小卡片、大作用》也被人民权力报在头版予以刊用,并荣获该报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新闻评选一等奖。同时,我们通过“归纳整理发言材料→广泛征求意见→分管领导审查→主任会议讨论通过→主要领导审阅签发”五个流程形成审议意见,确保了审议意见的质量。
二是创新督办制度,在强化监督手段上求突破。人大及其常委会决策、决定的工作和事项成效如何,关键是要抓好督办落实。去年,我们对原《南部县人大常委会“一府两院”工作汇报投票表决办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出台了《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和决议决定执行情况报告投票表决办法》。办法规定,在常委会会议上,要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报告和决议决定执行情况报告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为不满意的,“一府两院”应再次报告。再次报告满意度测评仍为不满意的,常委会要通过询问和质询、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启动撤职案等刚性监督手段进行问责。同时,我们将审议意见督办与对被任命人员的工作监督结合起来,启动了任职承诺检查制度,通过“年初承诺、年中检查、年末考核”三个环节,对县人民政府组成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县法院副院长、县检察院副检察长每年的工作进行跟踪监督,增强了被任命人员的履职意识。
三是健全公开方式,在扩大监督影响上求突破。监督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公开人大行使监督权的情况,已经是一种法定义务。去年来,我们把健全公开方式作为推动人大监督的突破口,通过对代表列席和公民旁听等制度进行修订,健全了监督公开制度;通过人大网站、有线电视以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公开征求社会各界对年度监督计划的意见和建议,规范了公开选题方式;通过开展“双联系”活动、组织代表向选民述职,邀请代表和专业人员参与执法检查等方式,拓宽了监督公开渠道和途径。同时,我们将人大监督与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相结合,常委会开展的每一项监督活动,除通过南部人大网站、常委会公报进行公布外,还请南部电视台记者通过南部新闻、记者视点等栏目进行跟踪报道,让人大监督置于阳光运作之中,置于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之下,进一步增强了监督工作的透明度,扩大了人大监督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