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观点理论 >

加强基层建设 推动农村科学发展

时间:2008-12-11来源:未知
  

  加强基层建设,推动农村科学发展是各级党委机关的共同责任。特别是县(市、区)领导机关,直接面向基层,在抓基层建设上更负有重要责任。笔者认为,县(市、区)机关必须加强沟通和协调,齐抓共管,履职尽责,积极推动农村科学发展。

  端正思想不使偏劲。首先要牢固树立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揽基层建设的思想,增强农村建设的自觉性。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抓好基层建设的根本依据。要牢固树立用科学发展观要求统揽基层建设的思想,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农村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中。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用是否有利于基层建设的发展进步,是否有利于解决农村的实际问题来衡量和检验抓基层工作,切实端正抓基层的指导思想。第三,要切实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上来。机关每一个部门、每一个成员想工作干事情,一定要从农村建设的大局出发,下功夫抓好落实,不能把做表面文章等同于做工作,把政出多门看成是机关的积极性,把繁琐哲学当作是具体指导,要坚持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一致起来,切实解决好“抓工作,为什么”、“农村建设靠什么”、“检查基层建设的成效看什么”等问题,下功夫抓好根本性基础性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建设的后劲。

  加强协调不出歪招。机关协调,基层发展;机关“乱忙”,基层“忙乱”。做好协调工作,是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一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协调好本级部门之间的工作。机关各部门组织结构复杂,分工细密,各部门既相互联系,又独立工作,局部与局部、局部与全局的矛盾是经常存在的。因此,想问题、提建议、做工作要从基层的实际出发,都要考虑基层的实际承受能力,都要着眼于是否有利于基层建设。工作中,部门之间要主动搞好配合,明确各自的职责,正确处理好抓重点与抓全面、抓眼前与抓长远、抓机关与抓基层的关系,做到“分工不分家,合力抓落实”:在工作指导上要跳出本部门的狭小圈子,多从全局上思考问题、提出建议、制定计划,做到想问题着眼全局,办事情服从全局;开展工作时,要紧紧围绕中心,切实保证中心工作任务的完成;当分管的工作与全局性工作发生矛盾时,要自觉服从大局,防止各自为政、层层下达、互相干扰的现象发生。二要坚持抓基层协调会制度。由本级召集,组织机关各部门和业务科(股)领导参加,对基层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共商、共议、共抓,区分各级抓基层的职责,明确各自的工作重点和任务,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切实形成抓基层的合力。三要增强服务意识,主动协调好基层的工作。机关的职能就是为基层服务,不能搞“自我服务”,凡属于机关应该给基层办的事情。都要及时、热情、主动去办;凡属于基层要机关解决的,要搞好协调.使问题尽快得到解决。要防止和克服包揽过多、统得过死、管得过细的问题;要注重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坚持按级负责。一级抓一级,不搞“一竿子插到底”,做到合理安排工作,使用力量一盘棋,把一切工作都纳入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恪尽职守不做虚功。县(市、区)机关抓基层,要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提高工作效率,在基础性、长远性、根本性建设上下功夫、求实效。要做到了解情况到一线,检查督促到一线,解决问题到一线,服务保障到一线,全心全意为基层服务。一要下得去、蹲得住。不能老是坐在办公室里等基层找上门来办事,不能靠发文件布置工作、靠打电话遥控指导、靠看材料了解情况,而是要实行面对面指导、手把手帮助,沉到农村抓基层,深入一线抓落实,掌握一线真实情况,增强服务、指导的针对性,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机关在一线工作,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政绩在一线创造。二要讲真话、报实情。坚持求真务实。有喜报喜,有忧报忧,克服形式主义,为群众做好榜样。三要高标准、高效率。对上级交办的事情,要加班加点按时完成;对基层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回复,不推诿扯皮;对基层的合理要求,要尽量给予满足;对布置的工作,要定期检查,不见成效不撒手。要以对工作极端负责的敬业精神和争创一流工作成绩的干劲投入工作,把机关建设成为基层干部有话愿意讲、有困难愿意找、有意见敢于提,使人感到温暖舒心的“娘家”。(路桥区人大常委会人大工作研究室副研究员 罗德富)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