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键在于围绕“五个强化”,强化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领导班子建设、干部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改革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提供坚强的干部支撑和政治保障,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围绕强化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选拔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干部。用什么样的标准选人,选什么样的人,是否把干部的德放在首位,是判断一个政党先进性的重要标准,决定着一个政党的兴衰成败。选拔任用干部既注重才能,更注重品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出来,不让老实人、干事的人、综合素质高的人、长期在艰苦岗位奉献的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必须改进干部思想品德的考察方法,建立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评价干部德的标准。坚持五湖四海,开拓视野,广辟途径,努力把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的优秀干部集聚到改革发展和干事创业上来。
围绕强化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创新,引导干部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检验的政绩。在干部选任机制上,要努力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扩大竞争性岗位选拔干部的数量,建立和完善差额选拔干部办法,逐步推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加强综合分析,切实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大胆提拔使用在重大工作、重大考验中表现突出、担负繁重任务、长时期在艰苦条件下崇尚实干的干部。对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坚持原则、敢于负责,敢抓善管、真抓实干,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要表彰奖励、提拔重用。大力营造“以实绩选拔干部、干部凭实绩成长”的良好环境。
围绕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有效提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的能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干部能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为此,要以高举旗帜、坚定信念、践行宗旨为根本,优化领导班子配备,选拔政治上强、具有领导科学发展能力、能够驾驭全局、民主作风好、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担任党政“一把手”;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形成老中青梯次配备、优势互补、经验与活力具备的合理结构;以明确权责为重点,落实党委常委分工负责制,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加强权力监督制约,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教育,提高领导班子成员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大力选拔来自基层一线,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重大斗争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
围绕强化干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增强干部争创一流工作业绩的高度责任意识。不断健全完善干部管理制度,是全面落实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的迫切需要。因此,要加强干部队伍宏观管理、监督管理,深化干部分类管理改革,推进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交流制度;要敢于为坚持原则而得罪人的干部主持公道、澄清是非;对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加大治懒治庸力度,解决干部管理不严的问题,匡正选人用人风气。要有意识地给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布置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在重要岗位、重大任务、艰苦环境独立开展工作,磨炼意志,发展自我。同时,要针对岗位职责,对干部实行量化管理,定期督促检查,使干部将智慧、创新、责任投入到“争第一、创一流、求实效”工作中。
围绕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与创造激情。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是支撑科学发展第一资源、抓人才就是抓科学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强化人才工作机制体制。要以建设西部人才高地为目标,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加快事业单位职称制度改革,强化个人能力、工作业绩和贡献的导向作用;大力引进一批工业人才,培训一批技能人才,用好用活现有人才,鼓励和引导人才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促进人才合理有序交流。要创造优秀人才敢于建言献策、勇于发表见解观点、善于参政议政的宽松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与创造激情。
(作者系绵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