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启动“对中央政府部分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实施情况专题调研活动”,这开创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以重大专题调研的形式推动中央重大政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先河。吴邦国委员长指出,“开展专题调研,不仅丰富了人大监督工作的方式,还进一步夯实了做好人大工作的基础,使我们了解情况更全面,交流讨论更深入,提出意见更中肯,同时也为各专门委员会之间加强交流与学习提供了新的机会。”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专题调研活动,将专题调研引入监督范畴,将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情况纳入专题调研内容,将调研报告拿到常委会上宣读并审议,将调研过程面向媒体全程公开,可以说是新风扑面,推动了人大监督形式的创新步伐,也给我们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有益的启示。
一、精心谋划调研课题。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教育和卫生等民生工程、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农田水利建设等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开展专题调研,正如专家所说,这些重大课题紧紧贴住了国家发展稳定的大局,牢牢扭住了发展这个“牛鼻子”,使人大的调研工作契合时代脉动、融入社会全局。精心谋划调研题目是调研的重要基础,是人大调研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需要我们在选题上多谋划,从民主法制建设的大局,从我市经济发展的现状,从群众关心的热点,从法律法规实施过程中的难点等着眼,不缺位,不游离。同时,也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适时确题,使调研课题具有较强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二、创新调研方式。这次全国人大专题调研组到工厂、进社区,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每到一地,都要求政府部门的汇报篇幅少一点,时间短一点,内容实一点,更多的时间则安排到下面去看,去问,去听。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专题调研取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充分发挥了专门委员会的人才优势和专业优势,为今后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调研方式的创新,是调研取得实效的关键。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如专题调研,问卷调研、实地考察、跟踪调查、抽样调查、个别走访等,注重点面结合,上下联动,从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深入实际开展调研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快捷地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才能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搞透,把建议提实,才能有的放矢地行使监督职权。
三、坚持调查和研究的统一。人大作为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代表机关,就是要通过调查研究来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调查研究是人大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大最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必须坚持调查与研究的统一。这次全国人大专题调研组形成16个专题调研报告中有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是在讲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实际中存在的困难,以及各个调研组在充分调查研究之后提出了中肯建议。建议条条发自肺腑,项项深思熟虑,不但有针对性,而且有操作性,不但有前瞻性,而且有阶段性,成为政府和部门工作的很好思考点和实践点,也有力地推动了政府和有关部门改进工作。坚持调查与研究的统一,是调研取得实效的重点。目前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不同程度地存在重调研,轻研究的现状,整个调研过程下来,一点儿有价值的情况也没有掌握,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更无从谈起,最后向基层要份材料回来,形成的调研报告也普遍存在唱赞歌、谈成绩的多,谈问题少,讲大道理多。因此,必须坚持调查与研究的统一,才能写出有分析、有观点、有价值的调研报告,这样人大的监督工作才能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增强调研的公开透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此次专题调研中,邀请多家中央新闻媒体参与调研并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全国人大网开设了专题网页,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来增加此次专题调研的公开透明。调研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基础之一,增强调研工作的公开透明,这既是常委会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监督的内在需要,也有利于更好地推动有关方面改进工作,这就需要我们从调研课题的选择,调研方案的出台到开展调研,从审议到反馈,从改进工作到跟踪问效都需要公开透明,以此激发听真言,察实情,讲实话,更能确保了解情况客观准确,也为进一步激活社会监督提供了可能。
五、加强调研成果的应用。调研成果来之不易,凝聚着调研组全体成员的智慧和汗水,要加强对调研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是人大进行调研的最终目的。一是要把形成的调研报告印发给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时参考,同时要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决议和决定,督促“一府两院”办理,并密切跟踪落实情况,努力使督办事项有效落实。二是要站在全面发展角度,提出一些科学分析问题、研究工作的好思路和好办法,形成价值含量较高的综合性调研学术论文,提交给党委参阅,使调研成果在更高层面和更广的范围发挥作用。此外,调研论文形成后还应当积极参与横向业务交流,使之产生更为广泛影响,便于经验互通有无,吸引更多力量致力于相关研究,有利于形成业务研讨合力,提升调研综合能力。(作者单位:合肥市人大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