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春与四川团代表亲切握手并交谈
四年时间,在历史长河中可能悄然无波、倏然流逝,也可能波澜壮阔、感天动地。 四川这四年,无论是夺取特大地震灾害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还是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亦或是实现蜀道难变蜀道通的历史转折、牧民从游牧到定居的千年跨越,或是GDP跨进“两万亿元俱乐部”的精彩起跳……每一步、每一桩,都在四川发展史上落笔千钧。 四川这四年,得到了一位 “四川代表”的特别关爱。作为四川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他与四川有两个约定:每年人代会开幕当天与四川代表共商国是;每年到四川考察调研,倾听民意。 他年年如约而至,关注、鼓励、指引,见证了四川一次次的跨越。 又是一个3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四川代表团团长刘奇葆,省委副书记、省长、四川代表团副团长蒋巨峰的陪同下,再次来到四川团。 “长春同志!”大家用亲切的称呼欢迎老朋友,这称呼中透着如春的和煦气息,弥漫在四川代表团。 他说,每年我都要履行人大代表的责任到四川考察,我为四川这几年走过不平凡的路、取得巨大成绩而感到高兴,也深为四川人民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所感染。 四川在两场大考下强劲崛起 风雨兼程的四年,李长春心系四川。 地震前,四川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思路得到了他的热情鼓励。地震后,他深入灾区指导抗震救灾,组织掀起抗震救灾的舆论热潮。重建中,他关心四川“两个加快”,并亲自部署灾后精神家园重建工作。 四川团代表记得的是李长春带给四川的巨大鼓舞,但李长春却说,每年履行人大代表的责任到四川考察时,我都深为四川人民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所感染,受到很深的教育。 从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点说到四川的亮点,刘奇葆带来了四川最新的发展“成绩单”:灾区在原地起立的基础上发展起跳,GDP从1万亿元到2万亿元的时间短于许多发达省份,在全国“万亿元俱乐部”中经济增速连续保持首位,去年利用外资约占全国十分之一。 许多成绩,都已跳出了西部的范畴;许多目标,都站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高度定位。 “每当听到四川发展的好消息,我都由衷地高兴。”李长春用五个亮点对四川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四川在应对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两场大考中,书写了豪迈崛起、创新跨越的光辉篇章。 听到四川取得的突出成绩和事关发展的重大事项,他特别留心,细问再三。 他问葛红林代表成都被评为联合国灾后重建范例城市的情况,问唐利民代表成都机场的繁忙状况……一问一答之间,透出浓浓的关怀。 说重建,他称赞四川创造了世界重大自然灾害重建史上的一个奇迹。说增长,他认为四川经济的强劲崛起证明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正确,是西部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巴蜀大地的历史性变化,生动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反映了四川人民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在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矗立起一座不朽丰碑!” 他对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格外关爱,亲自部署了建设康巴卫视、赠送太阳能便携式电视机等惠民工程。听到道谢,他却说,我是党中央的一名工作人员,这是党中央的关心。 像爱护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 少数民族地区,是李长春心里深深的牵挂,也是他每次和代表们交流的一个重点。 会议开始前,李长春在会场外一眼就认出了康巴卫视主持人启米翁姆。启米翁姆捎来了藏区同胞的心声:“我们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感恩共产党。” 来自甘孜州的藏族代表英措递过一封信,李长春微笑着收下。 这封信,承载着新龙、炉霍、道孚县藏族群众的重托。淳朴的农牧民群众托英措感谢党和政府建设了牧民定居点,实施了“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 身着藏族盛装的代表吴泽刚鞠躬感谢李长春对牧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关心:“牧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听到了党和政府的声音,了解到外面世界的精彩,晚上再不用数星星打发时间了,牧民们要感谢长春同志。” “不用感谢我,我只是党中央的一名工作人员,这是党中央的关心。” 李长春话音未落,掌声就响了起来。这一刻,代表们真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呵护民生的拳拳之心。 说到电视,李长春又关切地询问康巴卫视的节目情况,叮嘱要不断提高节目质量,扩大覆盖范围。 居民收入提高、物价指数涨幅低于全国、牧民新村和彝家新寨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审议现场,四川民生捷报频传。 李长春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点头说:“我这两年在四川走得多一些,看得多一些,这些民生工程力度大、效果好,尤其是藏区三大民生工程,深受人民群众欢迎!” 改善民生没有终点。李长春又提到最近从媒体报道中了解到的大小凉山连片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李长春对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提出了要求,并以一句饱含深情的话点睛:“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不断巩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 他说四川高校多、大科研单位多、大国企多,期望四川在加强自主创新方面也像经济发展一样走在全国“第一方阵”。 创新与开放 两副担子要一起挑 每年来四川团参加审议前,李长春都会做一个“功课”: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拿一份各省份国内专利授权量的榜单。 在这个榜单上,四川持续进步,去年已经跃居内地第七位。 去年,李长春叮嘱四川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今年,他又提出新要求:四川已稳居全国经济、科技发展的第一方阵,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多作贡献。 总结起来,就是要把自主创新和对外开放“两副担子一起挑”。 如何挑好两副担子?四川团代表在深思。 葛红林代表说,成都的现代制造业正在加快向高端发展,不仅有国腾电子等本土企业发力,还引进了英特尔、德州仪器等一大批世界知名企业。李长春频频点头:“自主创新不是关上门搞,要和对外开放紧密结合起来。” 吉利正在成都建沃尔沃生产基地,李长春就举了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例子,建议四川企业一定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进行自主创新,开辟更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捷径。 代表们列数字、讲实例,李长春点头赞许。 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拿来先进生产力和技术为我所用。去年四川利用外资规模超过了部分东部省市,天府新区也将建成为四川对外开放的示范区。 李长春为四川的对外开放指出了几个方向:面向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并注重巩固对口援建成果;面向央企开放,发挥四川作为三线建设基地的优势;面向境外开放,从引资转向引智、引技,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要以企业为主体,加强自主创新。李长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加强自主创新的紧迫感扑面而来。 与其说这是一场讨论,不如说是一堂生动的经济形势课。代表们聚精会神,铭记在心。 他曾寄语四川在“文化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看到四川文化发展步步向前,他说,灾区迎来了走向希望的春天,四川也要迎来文化建设的春天。 从西部文化强省走向全国文化强省 看到已有七个代表先后发了言,资阳市雁江区迎接镇分水村党支部书记杨翠芳代表有些心急,她站了起来,要求发个言,李长春向这个来自最基层的代表投去鼓励的目光。 杨翠芳用她的大嗓门说起村里的变化:“家家户户装了光纤电视,坐在家里面、看到全世界;村上建了农家书屋,晚上大家还跳坝坝舞……” 这份喜悦感染了李长春:“你的话里充满了自信心、自豪感,这说明四川的农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农民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也是全国的缩影。” 从基层文化建设到文化体制改革,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每一次参加四川团审议,李长春都对四川文化改革发展格外关注。 灾后文化恢复重建取得全面胜利——郑晓幸代表激动地报告。 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完成了2011年改革任务 “4个100%”——黄彦蓉代表带来好消息。 打造永不落幕的新农村文化大舞台——杨娟代表描绘蓝图。 …… “四川文化改革发展取得了新突破!”李长春颔首赞许。 他注意到,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四川把文化发展的目标由过去的“建设西部文化强省”调整为“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对此,他表示“完全赞成”四川建设全国文化强省,并阐述了信心来源——“巴金为什么能写出《家》《春》《秋》?就是因为他在四川,这里文化底蕴深厚。” 在代表们会心的笑声中,李长春进一步提出期望:全面落实文化体制改革各项既定任务,在构建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上再上新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在培育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上实现新跨越;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多出精品力作,多出人才,创造经验。 在李长春看来,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四川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此次,他又为这一精神注入了新内容,希望四川把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与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震后四川已经豪迈崛起。创新没有终点,跨越正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会场里又一次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为四川昨天光辉的篇章,也为巴蜀大地明天更加壮美的辉煌! (本报北京3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