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全国两会进入第五天。在众多代表民意的两会关键词中,“雾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百度指数移动数据显示,近期“雾霾”的相关搜索量呈猛增趋势,在2014两会热点议题预测TOP10分布中,“雾霾”以43%的搜索份额位居第一——毫无疑问,这源于2014年初那场“旷日持久”的空气污染事件,而整个中国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切也由此上升到新的高度。 “虽然经济发展了,但是蓝天、绿水和青山却是钱买不来的。”全国人大代表,四川中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管爱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是资源消耗大国,对废旧物资进行循环利用,发展再生资源是必由之路。” 他领导的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正是以废钢铁、废塑料、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等再生资源的回收加工利用为主营业务。该园区由四川省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中国最大的专业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共同出资组建,试图解决的正是这个时代中国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保证生态环境的安全。
改造“牛棚子”:解决二次污染
2009年5月,开始投资建设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2010年便入选西部唯一“中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城市矿产”是指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产生和蕴藏于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通讯工具、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金属和塑料包装物以及废料中,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废旧资料,城市矿产也是块‘富矿’,比如日本原是资源小国,但通过循环利用却变成了资源大国。”管爱国表示。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及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这块“富矿”最终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重视。为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国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中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四川内江作为西南最大的废旧物品集散中心也名列其中。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内江的“牛棚子”就自发形成了“废旧物资一条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事再生资源行业的个体经营户达1142户之多,其年经营总量约为150万吨,年经营总额54亿元,这里废旧塑料交易量占全国废旧塑料回收、交易量的1/10,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废旧物资回收、加工、销售集散中心。 但家庭小作坊式的回收利用也存在技术匮乏、装备落后的问题,导致严重的二次污染。“以前清洗废旧品的污水流到哪里,哪里的粮食就颗粒无收,有的连杂草都不生长。” 园区所在地——内江椑南乡双洞社区党支部书记范庆军如此描述道。 “现在我们国家再生资源的二次污染二次浪费是很突出的问题”管爱国介绍,“2009年我们开始经营园区后,将以前从事再生资源行业的120户个体经营户引导入园,改变了周边原来个体经营,无环保设施、无污染治理的经营状况,解决了分散状态下的二次污染问题。”如今园区雨水污水分离,实行污水集中到园区统一免费处理,清洗废旧塑料的水经过处理后并实现循环使用。 数据显示,园区成立后减少了方圆3个乡镇107平方公里一半以上污染源,涉及12.8万人口;每年减少污水排放150万吨、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2万吨、减少SO2、CO2等有毒有害气体排放0.13万吨。
掘金之道:产业链式“回收”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有再生资源回收企业10万余家,从业人员1800万人,但中国包装联合会科技委员会相关人士指出,在这些 “回收大军”中依然有很大一部分是较贫困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许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还处于家庭小作坊,更无从谈及完整的产业链。 “我们不仅要把分散变成集中、把污染变成保环,还要把回收变成一个大产业。” 四川中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岩表示。 按照这一目标,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建设分成三期,一期致力于建设集散交易市场区,重点引导当地及周边地区的个体经营户入园经营,目前已经完成。现在正在进行二期建设即建设示范加工区。现在园区也已形成了废塑料、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危险废弃物处理等四大业务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到2013年已经实现回收处理各类再生资源近105万吨,拆解废旧家电267万台,实现销售收入近11亿元,税收2.1亿元,安置各类就业人员近3000人。 “在一期聚集的基础上,二期我们将重点建设再生资源生态工业区,深加工区,重点发展高品位、高附加值的材料,这些材料不但能代替原生料并可扩大用途,另外我们也将发展工业化配套和终端产品再制造。” 赵岩介绍,“经过努力,我们公司在废塑料改性加工利用方面已经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废旧塑料从分选、破碎、清洗、造粒,基本和新的产品差不多,真正实现了变旧为新”。 废旧物资的变旧为新不仅节省了资源,也可以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按照原有散户的处理技术,就清洗破碎后的塑料颗粒和碎片来说,每吨销售价格只在3000至4000元之间。而经过我们的处理,每吨可达到近10000元。”他预测。 为进一步实现从资源集散地向产业加工地的转变,该公司也通过引进先进企业增加实力。目前,园区引进了韩国SK公司共同建设废塑料清洗生产线项目,每年能生产3万吨的洁净AAA级再生聚酯碎片,另外也引进四川塑金科技公司建设废塑料改性造粒生产线项目,每年能生产6万吨用于家电、管材、汽摩、线缆的改性再生颗粒。同时该公司也自主建设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中心项目,年处理200万台废家电。 谈及未来,管爱国说道“接下来三期任务是建设再生资源产业链生产区,到2017年建成形成集回收分拣、集散交易、加工示范、物流配送、科技研发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期待顶层设计
“当前再生资源行业面临着缺乏技术和缺乏人才的双重问题,专业人才的匮乏使这个行业很难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也影响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管爱国表示。 为解决人才问题,园区企业还与四川大学共建研发实验室,重点开展废旧塑料的超净清洗、改性加工等技术研究,并与内江师范学院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开展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教育,将园区作为师生的教学实践基地。 技术也是该公司攻克的重点目标之一。园区内12年9月才正式投产的塑金科技公司,已拥有废旧塑料再生方面5个专利,凭借良好的技术,获得了长虹、海尔、长安汽车、力帆摩托等公司的订单,并有望在今年实现2亿销售额。“废旧塑料再生企业很多,但技术含量高的却少。目前内江废料市场还很低端,要将低端的附加值提高,需要做的就是技术研发工作。”该公司总经理陈道明表示。 相对于企业层面的努力,再生资源从业者认为现阶段“顶层设计”对这个行业的影响是更大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五位一体’建设, 国家一定要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上升到战略层面,不能简单作为一个资源去管理。”管爱国如此表达对政策的期待。 而另一个鲜活的例子也能说明这种期待的原因。“近几年北京雾霾就和废旧物资政策有关”,管爱国说道。据了解,2008年以前,企业用废钢铁全免增值税,2009年退70%,2010年退50%,但到11年之后不再退增值税。“相当于成本高出了约300-400元/吨,他们当然不乐意,弃用废钢铁改用烧煤的高炉。” 他表示。 世界自然基金会3月19日发布报告称,如果中国能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采取适当政策,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可支撑中国80%的发电量。 “再生资源行业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是远远大于他的经济效益,需要更多政策支持和推动。” 管爱国认为:应支持和鼓励用再生资源替代原生资源,减少环境压力,完善和稳定再生资源税收返还政策,减免再生资源产业各个环节的税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