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两天前,我们与建行四川省分行签署协议,未来3年该行将向乐山提供108亿元的信贷支持,首批支持乐山机场、乐山港、成绵乐城际铁路、岷江航电梯级开发等项目建设。”昨(14)日,省人大代表、乐山市委书记姜晓亭的好心情,恰如成都的冬日暖阳:抓住扩大投资这个“牛鼻子”,乐山有信心尽快触底回升。
代表、委员研判形势,一致认为,确保经济止滑提速,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必须主要依靠投资拉动。
基点在投资
省人大代表、省发展和改革委主任刘捷介绍,据测算,我省每1元投资,有0.8元可转化为GDP,通过投资驱动增长更为直接。他进一步分析,去年8月份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还有21.9%,到11月份猛降到11.1%,工业下滑成为我省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省难以在金融风暴中独善其身。再看外部大环境,当前国内出口大幅减弱,消费增长乏力,我省的发展态势不可能脱离大环境和经济规律,要消减产业下滑的影响,只能通过扩大投资来拉动。
“靠投资拉动经济止滑提速见效快,同时也可解决我省基础设施和基本建设欠账较多的问题,加快优势产业发展。”许多委员赞同刘捷的分析,认为我省最紧要的工作是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基础设施、农房、城镇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城镇恢复重建、文化设施包括旅游景区等的重建,都要靠投资才能实现和完成;四川人民渴望发展,对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有着迫切要求,“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建设都需要加大投资。
“同时,还应关注几方面的投资,这与扩大内需息息相关。”王新前委员建议,一是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对保障就业、保障民生要舍得投入,消减群众后顾之忧。二是用于本省工农业产品消费的奖励、刺激,比如“家电下乡”中央财政补助80%,省级财政配套需20%。三是可收购储备重要的原材料和工业产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落点在项目
抓大项目对扩大投资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2008年,我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81.2亿元,其中462个省级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15亿元,而重点推进和支持的50个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90亿元。
“今年的项目建设任务最重。”刘捷介绍,今年要全面完成城乡居民住房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重建,再加上全力扩大投资、拉动内需方面,还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建设、民生工程建设等三大板块下大力气,个个都落在项目推进上。按照省委、省政府“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保持相当的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的要求,对在建项目,要加快进度,力争尽快投产;对基本具备条件和成熟的项目,要抓紧完善,尽快开工;对正在做前期工作的项目,要尽快研究论证,争取尽快立项。
省政协委员、建行四川省分行行长曾益指出,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储备一批项目,是吸引投资的关键。而根据省政府前期调研,省内各地都反映出的一大带共性的问题就是项目不足,今年各地需求的投资规模还没有一一对应落实到项目上,缺乏项目支撑。
“乐山也在想办法解决大项目不多、项目成熟度不够的问题。”姜晓亭介绍,乐山将2009年确定为 “投资促进年”,以3条路子筹措项目:一是围绕基建抓项目,按照建设区域性枢纽的建设目标,设计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二是围绕基地抓项目,在多晶硅及太阳能光伏、冶金建材、盐磷化工、农产品加工四大产业基地上派生项目;三是围绕开放抓项目,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扩大开放合作的突破口,推广产业链招商、资源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敲门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方式,着力招大引强。
支点在资金
按照当前的项目建设规划,我省今年投资要突破1万亿元,力争达到1.2万亿元。但初步预计,来自中央财政和各援建省(市)的资金支持只有1000多亿元,“大头”还要靠四川自己筹。
曾益认为,在进一步深化银企合作上没有障碍,“只要有成熟的、好的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金融机构都会支持。”
“还应当在撬动社会资金上多想办法。”省政协委员、省经委环资处处长袁冰一口气提出多条建议:首先,应当在省级和一些工业发达的市州、县市区,加快建设公共融资平台,尽快推出产业投资引导基金,起到为建设和发展融资的功能。其次,加快建设地方金融机构,筹建四川银行;争取西部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筹建,并将总部设在四川;利用国家鼓励政策,支持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小额贷款机构的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手段。第三,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推进债券融资,发行公司债、中小企业集合债等。第四,可以建设产权交易市场,促进资本流转;有的国有企业可以实施国资退出,以投入新的建设领域,或者抓住资产证券化的机会再融资……
袁冰认为,可以想的办法、可以利用的金融手段和工具很多,我省一定要利用好灾后重建的政策优势,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通过搞好信用环境建设,才能让更多的资金入川,支持四川“高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