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基层人大 >

吹响农村文化建设冲锋的号角——邻水县人大常委会监督农村文化建设侧记

时间:2009-11-16 来源:邻水县人大 作者:肖安炜
  

  “注意节奏,抬头挺胸,手臂伸直,一二三四……”每天清晨和傍晚在邻水县袁市镇文化广场上,健身“教练”李美欣边做示范边向台下百余名农民“弟子”进行动作要领指导。今年5月,该镇文化广场建好后,每晚有600余人在这里跳舞、扭秧歌、打腰鼓、跑步、打球、健身。
  “现在再也不用担心孩子去网吧玩游戏了,孩子的成绩也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我们也可以安心在外面打工了。”邻水县坛同镇晒谷山村贺门波夫妇如释重负对笔者说道。原来,他们还在上初中的儿子曾因迷恋网络游戏成绩一落千丈,夫妇俩正一筹莫展之时,该县文体部门给全县25家网吧全部安上了身份证上网识别系统,系统覆盖率和利用率达到100%,他们的孩子是未成年人,无法进入网吧上网玩游戏了。
  这是邻水县农村文化建设的缩影,也是邻水县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取得成效的缩影。

  群众呼声:我们需要健康的文化生活
  “现在农村土地大都实行科学化、机械化耕作,农民空闲时间多了,他们经常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打扑克、打麻将搞赌博。”“现在的网吧老板唯利是图,经常偷偷让未成年人进网吧上网。”该县人大常委会委员们在下乡调研时不断听到群众的呼声。通过了解,近年来,邻水县农村文化建设发展较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广大农民特别是外出务工返乡的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要求越来越高,他们盼望农村文化建设有人管有人抓,能建成功能齐全、活动丰富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能方便上网、读书、看报,能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谁不知道赌博害人呀,关键是村上没得其他健康的娱乐设施和场所,我们也需要健康的文化生活。”一位外出务工返乡的小伙子面对人大常委会委员坦言道。
  群众的呼声就是责任,群众的呼声就是使命。“发展健康、文明的农村文化迫在眉睫。”该县人大常委会庚即组建了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组,将全县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当前的监督议题。至此,该县吹响了农村文化建设冲锋的号角。

  人大常委会委员: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009年3月初,寒意未退。调研组冒着严寒历时一个月时间先后深入到相关部门和乡(镇)、村、社,以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走访、实地察看等形式进行了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也渐渐的明晰起来。
  ——农村文化设施设备滞后。由于部分领导认识上不到位,理论上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而实际上重农村经济建设,轻农村文化建设,重城区文化建设,轻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建设无规划、无目标,对农村体育场所、设施设备、图书馆、文化活动室等建设投入较少,、农村文化设施设备建设严重滞后。
  ——农村文化资金投入不足。农村文化活动投资主体单一,各级政府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投资者,乡财县管后,乡镇没有资金来源,县财政资金投入非常有限,资金困难是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瓶颈。部分农村文化活动受资金的影响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农村图书室、阅览室现有的图书不能满足科教兴农和农村群众的文化需要。
  ——农村文化工作管理乏力。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文化站由原县文体局垂直管理改为由乡镇管理,归并社会事业服务站,人员由乡镇统一调剂使用。虽然各乡镇配备了文化干事,但多数身兼数职,有的把文化干事直接调整到党政办等单位工作,还有的文化干事在编不在岗。人力的缺失,导致农村文化工作处于半瘫痪状态。
  ——农村文化队伍素质不高。近年来,由于文化干事的培训都是以会代训的形式进行,专门的文化干事业务培训及外出学习的时间不多,各乡镇文化干事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加之近年来由于体制影响文化干部充实较少,现有专业文化人才还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严格按照审议意见要求限期整改
  2009年4月,在该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报告》时,常委会委员们句句中的,有根有据,毫不留情的指出了目前全县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人大常委会在审议意见中对县人民政府提出了明确要求,限期整改。
  ——强化认识,重视文化建设。要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精神为契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把农村文化工作纳入日常工作,做到有规划、有检查、有落实,不断拓展文化场地,完善文化设施,创新文化形式,丰富文化内容。
  ——加大投入,完善文化设施。要突出文化事业的公益性特点,建立文化财政性投入机制,力争全县各类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年度经费有保障,预算拨款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1%以上,并根据经济发展逐年增加,使文化设施每年均有明显改善,确保广大农民较好地享受到公共文化资源的益处,努力提高社会效益。
  ——采取措施,提高队伍素质。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农村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培养各类文化人才,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素质。要扶持乡(镇)、村建立健全各类文化协会组织,指导协会组织经常性开展文化活动。要进一步发挥县文化馆群众文化组织机构的职能作用,面向农村、农民群众开展好各类文化服务工作和书法、美术、摄影、文学、舞蹈、器乐等文化业务指导工作。要加强对农村文化干部、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费培训辅导,逐步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
  ——面向基层,丰富文化内容。要鼓励和要求文化创作单位,坚持弘扬主旋律,面向基层、面向农民群众,创作演出优秀的、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节目,充分利用春节、元旦、国庆等节假日及“三下乡”活动,送戏下乡,丰富农民文化生活。要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较大地提高农村电视收看率和广播收听率。要深入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十一五”期间实现每村每月放一场电影目标,切实解决农村看电影难的问题。
  ——强化管理,规范农村文化市场。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机构和稽查队伍的建设,加大娱乐、音像、演出、网吧、书店等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坚决制止传播各种色情、暴力、愚昧、迷信等违法活动,坚决打击盗版、收看非法电视节目行为,不断净化农村文化市场。

  县长批示:审议意见要逐条落实
  县人民政府接到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后,高度重视,把落实人大的审议意见纳入了当前的重要议事日程。县长尹黎明庚即作出批示:审议意见要逐条落实,整改落实情况要主动与人大沟通、衔接,人大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及时解决报告。接到批示后,县政府分管领导立即组织县政府办、文体、发改、财政、国土、建设、环保、监察等部门负责人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人大常委会《关于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明确整改要求,制定整改措施,尤其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文化市场管理、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同时,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与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认真做好“农家书屋”建设工作的通知》,制发了《邻水县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施方案》。
  半年来,该县农村文化建设得到了强力推进。
  加大投入,完善农村文化设施。一是县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县政府每年按照财政增长速度,提高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比例,2009年,县财政投入文化事业费1318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1%以上。二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2009年中央新增投资该县21个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县上配套资金全部到位,目前,全县共建好23个乡镇文化站,占全县乡镇的51.1%。同时,县政府还及时解决了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配套资金,建成农家书屋43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9个。三是向上争取项目取得初步成效。争取到省文物局30万元用于灵宝山文物保护,争取到市财政局30万元用于县剧场维修和30万元用于“手掌木偶”和汤巴丘民俗文化村保护。
  强化培训,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素质。一是在乡镇文化干事和中小学音乐、体育教师中选聘了100名社会文化辅导员、体育指导员,他们充当了全县45个乡镇的文化“保姆”和健身“教练”。二是开展技能培训。县文体部门先后组织乡镇文化干事、农家书屋管理员、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经营业主、社会辅导员和体育指导员分别进行了专业培训,编发了文化新闻出版市场法律法规资料和《邻水县社会文化辅导员体育指导员工作手册》。三是开展文体协会活动。在县文体部门的指导下,全县各乡镇建起篮球、乒乓球、棋牌、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等各类协会60余个,各项文体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创新载体,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一是围绕“建国六十周年,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邻水”主题,集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举办了有11万人参加的“爱我中华、传承经典”万人诵读国学经典活动; 7月至10月举办了由50多个部门和乡镇组成的19场“颂祖国、爱家乡”广场周末红歌演唱会;举办了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农村文学美术摄影作品展览会;举行了48场“讲文明、树新风、洁家园”文化下乡演出活动;开展了“计划生育和移动知识进农家”文艺下乡72场演出活动;开展了“农家书屋”读书征文活动(收到征文200篇,其中3篇被省新闻出版局选送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奖);举办了展现新农村新人、新事、新风貌的“辉煌六十年放歌新农村‘三农’成就奖颁奖文艺晚会”等。二是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采取有线延伸方式,利用有线网络扩大广播电视覆盖率,611个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全县农村覆盖率达95%以上;在459个自然村安装了5940套中央直播卫星接收设施,解决了5万余人边远地区看电视难问题。三是深入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县上成立了全县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领导小组,对放映情况实行严格的村、乡(镇)、广播电视服务站、县广电局四级审查报告制,县督查办实行专项督查,目前已放映农村公益电影4182场,观看群众达5万余人次,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看电影难的问题。
  加强管理,规范农村文化市场。一是安装农村网吧视频系统。县政府投入8万元专项资金,协调电信部门安装农村网吧视频安装系统,现已投入使用。二是安装网吧身份证上网识别系统。县文体部门耐心细致地做好网吧业主思想工作,全县25家网吧全部安装上了身份证上网识别系统,系统覆盖率和利用率分均为100%。三是加强文化市场日常监管。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县政府先后组织文化联合执法6次,检查文化市场360家次,端掉黑网吧8家,取缔电子游戏室5家,查封歌舞娱乐场所6家,清除无证音像销售点23个,查缴非法音像制品中2316盘,违禁书刊1365册。

  良性互动:群众呼声→人大督办→政府交帐→群众满意
  邻水县人大常委会在县政府强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重拳整顿农村文化市场的同时,他们并没放松,而是采取明察暗访、问卷调查等形式,逐一跟踪检查县政府研究处理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和群众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满意情况。2009年10月在县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面对县政府半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面对群众一张张满意的笑脸,人大常委会的委员们给县政府关于研究处理《邻水县人大常委会对县政府<关于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全票满意通过。
  “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督办只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我们将立足本职工作,继续关注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时刻警防反弹。” 该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梅可明对列席常委会的人大代表说道。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督办只是该县人大监督工作中的一个缩影,他们的监督工作已形成了良性互动:群众呼声→人大督办→政府交帐→群众满意,群众的呼声就是人大督办的事项,政府落实后向人大交帐,工作满意不满意由群众说了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