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今春以来,巴中市人大常委会机关48名副科级以上干部按照市委要求,肩负责任,满怀感恩,认真开展群众工作。通过摆龙门阵,开坝坝会,宣讲政策,了解民情,解决实际困难,共商发展大计,用一颗真心,一片真诚,与出生地、成长地的家乡父老架起了一座座沟通民意的“连心桥”。
纳民意为民解忧
4月5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彭耀学再次回到荆竹村,与村组干部和乡人大代表一道,检查集中供水水源地建设,协助监督村道公路硬化工程。在农家院里,彭耀学详细听取乡亲们对实施集中供水项目的建议和意见,共同民主推举德高望重的退休干部和敢于斗硬的群众参与对工程质量、群众集资和施工安全的监管。实行民主管理、公开账务、接受监督的做法,得到了乡亲们的一致赞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桂英、张玉策、向全国、秘书长钟廷学等把开展群众工作与市人大代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活动相结合,挨家逐户走访群众,宣讲政策,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当地基层组织建设、村道公路、饮用水、春耕生产、国家政策兑现、村小教育、村卫生站、社会保障、治安状况等情况,近距离了解乡亲们和基层干部的所想、所需、所盼,面对面地分析困难,共同寻找解决办法,鼓励村组干部带领乡亲干事创业。据统计,机关干部共走访群众850余人次,与外出务工农民电话联系200多人次,宣讲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和安全、科普知识121场次,收到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建议意见40余条。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村小撤并后低年级学生上学难”、 “农业产业培育及农村经济发展难”、“加强对外出农村青年的法制教育”、“防止被撤乡镇边缘化”等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史国旭、法工委主任黄世怀、研究室主任杜洪等联合部分人大代表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建议意见供决策参考,吸纳民意,为民解忧。
结穷亲温暖人心
3月13日,巴州区玉山镇群英村冯秀芳家,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茂琦的到来让老人感到十分意外。“老人家,我是专门来看你的。”一双大手紧握,老人眼泪夺眶而出。这个家庭三年内老伴和两个儿子患癌症相继去世,孙子王浪患尿道下裂症无法上学。当得知该村有44户家庭因患精神病、癌症等疾病,生活特别困难时,周茂琦心情十分沉重,叮嘱村组干部对困难农户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具体困难。在周茂琦的关心和资助下,经多方协调,王浪将在暑假安排到成都接受手术治疗。虽然出生地不在巴中,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谭启汉、民宗委主任陈家乐、人代工委主任常平光等都选择了较为熟悉的村作为联系点,结对16户贫困乡亲,送去帮扶资金5000多元,为当地村民办实事8件。城环资工委主任何怀福在走访群众中,了解到陈定顺老人家中十分困难,春耕在即无钱购买化肥和种子,先后两次送去慰问金1200元,缓解了老人的燃眉之急。截止3月底,常委会机关干部共联系贫困户和残疾家庭83家,送慰问金及物品总价值达3万余元,与所联系的贫困户交心谈心,鼓励他们增强战胜贫困的信心,共同克服暂时的困难。
叙乡情共谋发展
“最浓是乡情”。面对仍还不富裕的乡亲,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不顾天寒地冻、山高路远,爬坡下坎,走村入户,与乡亲们同吃同住,促膝谈心,倾听乡音,凝聚乡情,宣讲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宣传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畅谈巴中大交通形成后的发展前景,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让乡亲们看到发展希望,与当地基层干部共同商讨制定科学发展规划,提早对接大交通形成的产业布局,破解发展困境。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主任程仕俊多年从事农业工作,回乡开展群众工作后深有感触,“加强对村组干部队伍的培养非常重要,加快农村公路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最为突出,加速帮助农民稳定脱贫致富更加紧迫。”他表示,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工作委员会将进一步加大对边缘、贫困村社的关注,加强对扶贫和农村产业培育工作的监督,促进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回乡开展群众工作,既是一片浓浓的乡情,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块试金石。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自觉把自己联系的村、组、户作为“三问于民”活动的联系点,作为开展群众工作的训练场,作为农村工作调研的大课堂,在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中,锻炼提高自己。正如很少接触过农村工作的张梅所说,回乡开展群众工作是一次接受教育的好机会,自己将永远怀着一个感恩的心,不断加强学习,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多为乡亲们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才能回报这一份亲情,担当这一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