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基层人大 >

四条审议意见,让乡镇医院走入寻常百姓家

时间:2010-04-14 来源:巴中市人大常委会 作者:王安全 王湘云
  

  引子
  乡镇卫生院,托付寻常百姓生命健康的重要医疗场所。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医院建设严重滞后,房屋破旧,设备老化,人材匮乏,医疗能力差,老百姓对其不信任,有病或拖或磨,或改道大医院,长此以往,不仅加重了群众就医负担,也影响了基层医疗单位服务群众的质量和形象。
  关注
  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现状,既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更是人大监督民生问题的关键。巴中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全市数十个乡镇卫生院进行调研,摸底了解真实情况。并在第25次常委会议上审议了全市乡镇卫生院建设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四条十分重要的审议意见。据此,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结合国务院医疗体制改革步伐,在人大相关部门的督促下,及时召集有关部门进行研究办理,专题抓好审议意见的贯彻落实,以切实保障基层群众的预防保健和看病就医需求,将乡镇卫生院真正办成为寻常百姓服务的医疗保健平台。
  “控制建设标准,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保障为目标,根据辖区人口数量、服务半径、业务工作量,完善乡镇卫生院功能。控制建设规模,防止医疗资源浪费,避免新增债务。”
  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关键,当前,巴中正借灾后重建这一契机,积极改善乡镇卫生院的现状,但个别乡镇卫生院对自身功能职责定位不准,擅自扩大建设规模,贪功冒进,乱铺摊子。同时,城乡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乡镇卫生院负债沉重,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推行尚存在服务机构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财政投入偏少等不足,从根本上制约着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影响了卫生服务群众的宗旨。在审议中,委员们就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一针见血地予以指出。
  根据审议意见正确处理建设与发展关系的要求,政府按“城乡统筹,合理布局;先急后缓,突出重点;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原则,首先对建设规模进行从严控制,多次召集卫生项目建设专题会议,明确要求按照国家批准的建设标准,充分考虑地方财力实际,绝不允许盲目铺摊子,严禁因随意扩大建设规模而出现新的负债;其次是着力完善功能定位,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委室督促卫生、财政牵头,对全市乡镇卫生院建设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全面掌握辖区人口数量、服务半径、业务工作量等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督促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的意见》,明确乡镇卫生院的机构设置、功能定位;制定债务偿还计划,督促相关部门对现有债务进行全面清理锁定,制定分年度偿还计划,并要求采取“政府补助一点、向上争取一点、单位自筹一点”的办法,逐步化解历史债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市政府出台专门文件,提高全市新农合筹资标准,各县区实行门诊统筹试点,对于住院统筹补偿,市内各县(区)之间医疗机构互认,统一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全市统一封顶线。层层配备新农合管理人员,市县乡设立专门的新农合管理机构,聘用专门人员,落实专门的编制,从而在保障群众健康需求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乡镇卫生院的医疗业务量,催生了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活力。同时,积极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建设,有计划地在今明两年全部推广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及四川省补充目录药品,并实行零差率销售,从根本上降低城乡居民用药负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药物需求,从制度层面保证了乡镇卫生院的公益性质和持续发展问题。
  “加大财政投入。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的投入。研究解决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工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费用的办法。”
  “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三级卫生网的中心枢纽,在农村卫生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近些年,由于财政体制的变革,许多乡镇卫生院财政投入不足,致使乡镇基础设施、设备和医护人员工资得不到保障,大部份医院只有通过加重医疗收费来满足医院的正常开支,从而加重了群众就医负担,形成了医院发展不了,群众看不起病的恶性怪圈。”审议中,来看该市通江县医院的何发远委员不无沉重的指出横在乡镇卫生院发展路上的难题。  
  根据意见的要求,政府迅速调整思路,坚持政府举办乡镇卫生院的原则,切实强化各级政府的农村卫生工作职责,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努力做到“三保”,即保公共卫生经费,全市先后下拔公共卫生经费近八千万元,用于重大疾病防治、国家计划免疫工作实施和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保医务人员工资,对乡镇卫生院院长和防保人员的工资实行全额财政预算,并解决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费用。同时,把退休人员的退休金纳入财政预算,对从事基本医疗工作的医务人员工资给予差额补助;保乡村医生补助,按照省、市委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全面落实对乡村医生的补助政策,分县(区)制订了乡村医生补助标准。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使用好现有编制。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乡镇卫生院人员聘用制。研究制定卫生人才培养的中、长期规划,建立长效机制,设立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切实加强院长的选拔培养,增强履职能力。制定切实有效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引导具有较高医技能力的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进一步落实市、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支援农村的有关规定。”
  乡镇卫生院人才匮乏,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性矛盾突出,是长期制约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部分患者愿意舍近求远、舍廉求贵涌向城镇就医的根本原因。这是审议中委员们一致认为乡镇卫生院人材问题的最大症结。
  据此,政府按照“补充一批、提升一批”的工作思路,抓好人才引进,公开招考,为乡镇卫生院新招聘医、药、护等卫生专业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优化队伍建设;抓好集中培训,采取层层培训的方式,先后开展乡镇卫生院管理、技术人员,医疗业务培训两千余人次。并聘请专家举办乡村医生中医适用技术培训班,培训中医骨干百余人次,真正把费用低廉、疗效明确、群众认可的中医适用技术推广开来;抓好继续教育,积极向上争取培训项目政策,组织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近千人;抓好对口帮扶,坚持落实“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基层服务一年”政策,深入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组织实施市县中心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对口帮扶,带动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公共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按比例配齐乡镇公共卫生人员。建立完善城乡一体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加强中心卫生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努力创造条件,积极配备救护车,使农民能够及时享受120紧急医疗救援服务。”
  乡镇卫生院是政府在乡镇一级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主体,是实施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等公共服务的主阵地。市人大常委会着力督促政府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公共卫生基础条件,加快乡镇卫生院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项目建设,完成灾后重建项目100多个,完成扩大内需项目30余个,争取到位项目资金1亿多元,新建业务用房10余万平方米。为近两百个乡镇卫生院新配备设备总价值超两千万元,为近三千个村卫生站新配备设备总价值超千万元;配齐配强乡镇公共卫生人员,配齐乡镇卫生院防疫人员、妇幼保健人员,尽最大可能满足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建立完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聘任农村卫生监督协管员,设立卫生监督派驻机构,落实派驻农村卫生监督人员。对农村卫生监督实行网格化管理,落实网格责任人员;加强农村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全市近两百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救护车,较好地保证了农民能够及时享受120紧急医疗救援服务。
  “乡镇卫生事业的发展,事关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倍受广大老百姓关注的现实话题,其解决的好坏程度,不仅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功的标准,更是对各级政府行政能力的检验。但勿庸置疑,这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民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各级政府要树立长期抓的意识,从一点一滴的改进中做起,让乡镇卫生院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真正让老百姓受益,让老百姓高兴,让老百姓拥护!”在近期对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再次审议会上,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彭耀学如是语重心长地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共勉。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