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这个路实在是不容易,每次下大雨后我们都要主动来保护,不让它冲烂了。路变好了,我们赶集呀、娃儿上学呀也好走点嘛。”正在清除村村通公路边杂草的邻水县合流镇合流村党员杨富国的一番话,充分反映出广大群众对养好、管好农村公路的渴望!
邻水县地处四川东部的低山丘陵区,县内农村公路建设滞后,到2006年底,全县有479个行政村仅有260个通公路。2007年,该县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这一历史机遇,认真办理代表朱明科、范安谛等在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建议,短短三年时间,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累计投资6亿多元,硬(黑)化通乡公路158.18公里,修建通村公路996.264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2134.039公里,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农村公路建设任务重,绝大多数路无人养护、无钱养护,多数乡镇、村对公路的管护心中无数,致使出现沟堵堡坎垮、路面坑凼多却无人过问。如何养好、管好农村公路已成为群众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为确保农村公路完好畅通,彻底改变过去修路不见路,有路不能用的现状,该县人大常委会紧扣全县工作大局,关注民生,关注热点,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的酝酿、完善、出台到实施,超前计划、持续监督,携手县人民政府一道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丘陵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新路子。县人大于2008年初就把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列入全年监督工作内容,提上了常委会的重要议事日程。同年6月,常委会组织部分县人大代表对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视察,发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存在五大突出问题:一是重建轻养,存在有人修路无人养路的问题;二是养护资金投入少,养路设施设备差,多数部门只有几把锄头、铲铲和几辆架架车,养路方式落后;三是未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队伍和人员;四是未建立养护管理的长效机制,养护与管理的责任主体和职责不明;五是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差,侵占公路地界乱建,在公路上乱堆乱码乱挖等现象时有发生。视察组认为,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缩短农村公路使用寿命,制约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公路修到家门口而喜悦的农民们又会心添忧愁。针对这些问题,视察组建议县政府要坚持“三分建,七分养”的原则,加强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要落实乡镇管理机构,逐条逐段落实养护队伍或人员。要配置装载机等必需的公路养护机具,及时足额拨付养护补助资金。要尽快制定出台农村公路管养办法,加强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实现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县政府庚即办理建议,多次派员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并经县委常委会集体研究通过,报请县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于同年10月出台了《邻水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明确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与职责、公路养护和路政管理有关要求、三年过渡期内(2008-2010年)资金筹措与管养以及奖惩办法。同时,县政府召开了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和管养工作会,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办法》(试行)出台一年来实施得怎样、效果如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落实得怎样、全县2000多公里农村公路路况如何?县人大常委会没有放松跟踪监督。2009年9月,组织专题调研组深入各乡镇、村和农村公路,采取实地察看,听汇报,召开座谈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从机构设立、队伍组建、经费筹措、管养模式、公路路况等方面,对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组认为:《办法》实施以来,全县农村公路管养工作有喜有忧。喜的是《办法》得到了及时贯彻执行,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取得了一定成绩。忧的是部分乡镇领导重建轻管,对公路管养重视不够。虽然各乡镇均成立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落实了兼职人员,但有的只是停留在文件上,许多路段根本就没有工作人员养护管理;虽然有的安排了养护资金,但与实际需要的公路养护费用相差甚远,资金缺口较大,还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虽然县交通部门在2008年举行过一次农村公路养护技能培训,但由于培训时间短、形式单一,目前从事公路养护的人员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很多乡道、村道受超限运输的袭击,导致部分油路和泥结碎石路损坏严重,坑凼较多,车辆通行困难。调研组根据这些情况,强调“确保农村公路完好畅通,既是当地政府和职能部门的职责要求,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的新理念,向县政府提出了《让全县农村公路完好畅通》的调研报告及建议。要求县政府从五个方面加强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一是当地政府和职能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把它作为关注民生、服务群众、优化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长期任务,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照办法的规定和要求,把养护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全县农村公路条条完好、段段畅通;二是要建立健全乡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好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主体作用,可通过县编委研究行文,成立乡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所),与乡镇现有相关内设机构合署办公,解决乡镇无人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问题;三是要充分发挥公路养护管理专业队伍的作用,可将养护技术性较强的水泥路和油路委托给县养路段负责养护,县路政大队要行使好对县道公路的路政管理职责,并指导乡镇做好乡道和村道公路的路政管理;四是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的原则,采取向上级部门争取、县财政安排、宣传动员受益企业和个人捐资、村委会 “一事一议”筹资等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短缺的问题;五是要加强指导和检查督促,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制定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检查、考评、奖惩的具体办法,总结推广农村公路特别是村级公路养护管理的好做法好经验,因地制宜地全面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工作。
县委对县人大常委会的调研报告高度重视,将调研报告以内部参阅的形式下发全县各部门及各乡镇,组织召开了由县委副书记主持的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专题会议,要求县政府针对县人大的调研报告及建议逐条进行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县委高度重视,政府办理务实,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与各乡镇签订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书,明确了养护责任人、等级标准、养护里程,制定了检查评比制度,并决定每年由县财政预算500万元专款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目前,他们的农村公路铺到哪里就管养到哪里,而且管养方式多样,有企业养路的、货运业主养路的、村干部养路的、义工养路的、专职养路的……人们称之为“养路大军”。
人大的持续监督,促进了管养举措的落实,从而使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走上了一条规范化运作的轨道,一条条联系“三农”的“致富路”“小康路”更加完好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