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基层人大 >

欲与洪峰试比高——达州市人大常委会抗击“7.18”特大洪灾抢险救灾侧记

时间:2010-07-26 来源:达州市人大常委会 作者:黎潇
  

  7月18日,大暴雨普降达州并造成特大洪涝灾害。达州市主城区多处道路、房屋被淹,全市7个县(市、区)273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截至19日,全市受灾人口423.3万人,因灾死亡9人、失踪21人,直接经济损失达63亿元。在抗击“7.18”特大洪灾中,达州市人大常委全力以赴,为保障群众人身财产安全、降低灾害损失、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奏响了一曲曲英勇豪迈的壮歌。
  指导防范,把灾害降到最小
  万源告急!城区告急!渠县告急!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接连滚动发出的一条条防汛公告,深深触动着全市人民敏感而坚强的神经。
  7月18日,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及时分赴各地指导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邓宏志一早便冒着暴雨,深入达县银铁、石梯等地检查指导抗洪救灾,为受灾群众送去矿泉水、方便面等生活用品,并关切地询问了解受灾群众转移、房屋和农作物受损情况。“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相信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战胜困难!” 邓宏志用朴实有力的语言鼓励着受灾群众。他强调:各地各部门要立足于抗大洪、救大灾,进一步细化责任,明确分工,把责任落实到人,建立严格的巡查制度、交接班制度,做到定人、定岗,加强对防汛抗洪重点地区、薄弱环节的督促检查,做到抗洪救灾物资足量准备,抗洪救灾队伍严阵以待,哪里有险情,救灾人员就要在第一时间赶到哪里,最大限度保护群众利益。
  与此同时,常委会副主任熊清明深入宣汉县四川江口水力发电厂、滨河路等地,常委会副主任严选及时赶赴通川区滨河路、珠市街等临河地段,察看汛情,指导救灾,疏散群众。
  昼夜清淤,还滨河路一片洁净
  “预计洪峰将于19时左右通过达城,进水淹没区域将在‘2004.9.3’ 特大洪灾范围。请沿河广大市民、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迅速行动,紧急避险搬迁撤离。”7月18日14时,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出了第8号公告。
  据此估计,主城区洪水极可能在19日凌晨1点半左右开始消退。
  实践证明,洪水所过之处,无不淤泥堆积,若不及时清除,将会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根据以往抗洪经验,清淤必须采取“洪水后退一步,清淤跟进一步”和“以水洗淤”的方法,才能有效清除,否则事倍功半。
  为抢抓最佳清淤时机,19日凌晨1时刚过,常委会机关就组织全体职工,备好铁铲、扫帚等工具,提前赶到被洪水淹没的主城区滨河路旁。由于上游洪水流量太大,洪峰持续时间过长,洪水始终难见消退。大家在焦急的等待中与洪水对峙了整整一夜及一个上午。19日中午12时左右,滨河路的洪水终于开始消退,大家不顾彻夜未眠的疲惫,争先恐后地跃入滨河路浅水处,纷纷开始了“铲、扫、疏、洗”等系列性清淤工作,确保了在洪水消退的第一时间把滨河路靠南门口方向路段的淤泥和垃圾全部清除干净。
  恢复重建,紧急动员人大力量
  灾情惨重,令人动容,进一步做好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任重而道远。对此,市人大常委会率先垂范,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
  21日下午,常委会机关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号召大家一定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系受灾群众的衣食冷暖,自觉捐款赈灾,为重建灾后美好新家园奉献爱心和力量。全体职工纷纷慷慨解囊,累计捐款6600元。此款将交由市慈善会统一分配,用于受灾群众当前最急需之处。
  22日,《达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通知》也应运而生。文件要求,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要通过思想重视、认真履职、捐赠款物、指导重建、引导防范等具体措施,帮助受灾群众尽快度过难关,着力加快抗灾自救和恢复重建步伐,努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目前,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正为“7.18”特大洪灾灾后恢复重建,有效避免汛期新生灾害而不懈努力,全市各级人大及人大代表情系群众、为民服务的良好风貌必将得到进一步全面展示。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