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基层人大 >

一路耕耘一路歌——南充市嘉陵区人大常委会履职剪影

时间:2010-08-12 来源:民主与法制杂志 作者:程荣志 张小平
  

  今年以来,南充市嘉陵区人大常会紧紧围绕“建设川东新兴经济强区”的目标,紧扣“创建科学发展优势区、和谐社会示范区”的主线,乘势而上,依法行权,创新作为,各项工作求突破、上水平、跃台阶,努力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快速扎实发展。

  强调研 献策经济发展
  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日益蔓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面对异常严峻的发展形势,嘉陵工业经济如何在危机中迎挑战、求发展、变强大,这是一直萦绕在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在强脑海中的问题。他亲自带领相关委室、部门人员,经常深入工业园区建设现场调研,检查施工进度,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在全面审视区情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琢磨,形成了内容翔实、分析深刻、科学可行的《关于如何发展我区工业的调研报告》,为区委决策提供了参考。
  资金紧缺是工业园区建设的最大难题。为破解园区建设的资金“瓶颈”,区人大常委会一方面通过将偿还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的担保方式,积极鼓励银行金融机构为园区建设扩大授信额度;另一方面,建议政府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时,研究制定政策,广辟筹资渠道,搭建融资平台,鼓励各类资本以不同方式投资于园区建设,不断增强园区的“造血”功能,促进了园区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为实施项目推动战略、促进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构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以工带农,以工促商”,通过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反哺农业,带动农民增收、城市商贸物流人气的大提升,这是全区上下形成的共识。在年初召开的区四届人大六次会议上,代表们提出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要坚定信心,化“危”为“机”,抓住燕京啤酒、汇源果汁、鹰金钱食品等大企业落户嘉陵之际,大力发展农村种养业,真正把企业的“第一车间”建在田间、建在基层。如今成南高速公路沿线万亩柑桔、凤木路万亩伏季水果、212线万亩果蔬、李蟠线万亩干果、318线百万家禽产业带日益成熟,有的已上规模、成气候,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亮点”。
  
  听民声 力促民生改善
  “人大常委会作为人民意愿的代表机关,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把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办好办实,这是人大工作的‘底线’”,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在强经常这样动情地说。
  今年春节收假后,在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领下,由农工委牵头成立调研组,先后深入区建设局、李渡镇、河西乡等部门和乡镇,采取看现场、听介绍、走访座谈等形式,就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情况进行了调查,针对群众反映较为普遍的“垃圾乱堆乱倒”的问题,提出了“坚持疏堵结合,进一步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力度”的建议。目前,区政府采取警告提示、从重处罚、重点巡查、蹲点守候等措施,强力整治建筑垃圾乱倒现象,及时清理城区、城郊无主乱倒垃圾600余吨,查处乱倒建筑垃圾20余起。城区“五乱”现象回潮反弹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
  城乡低保事关广大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改革、稳定、发展大局,事关和谐嘉建设。区人大常委会将城乡低保工作列入专项监督,在深入调查,广集民意的基础上,审议了区政府关于城乡低保工作的专项报告,提出了加大低保资金监管力度,建立和完善低保“对象户公示、超标户退出”的动态管理机制的建议。针对低保家庭子女入学难的问题,督促区政府创新举措,拓宽渠道,开展了教育救助活动。截至目前,已筹集资金400多万元,先后为1000余名特困学生实施了教育救助,确保全区特困学生家庭子女不因经济问题而辍学。
  坚持以人为本,根本在民生,关键在民康。区人大常委会把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列为监督的重要内容,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区妇幼保健院、大通、安平卫生院,以及龙台寺等村级卫生站和蚂蝗堰等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调研,提出了“健全体系,逐步实现三级医疗卫生网络互动”的建议。区政府根据这一建议,充分发挥区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传、帮、带作用,鼓励其走出去、下乡村、进社区,实行专家包片、定期坐诊制度,建立起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互动的服务体系。据了解,全区现有区级医疗机构1个,乡镇(中心)卫生院45个,村级卫生站35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8个,基本形成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15分钟”步行服务圈,农村居民就近就医的医疗格局,较好地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常跟踪 问效意见办理
  人大监督工作容易搞虚,不容易搞实,增强实效是做好人大监督工作的关键。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一台戏”唱到底,一件事抓出头的理念,“咬定跟踪不放松”,确保代表建议、决议决定、审议意见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今年人代会刚刚结束,对代表提出的23件建议、批评和意见,常委会及时召开交办会,要求“一府两院”有关领导亲自参加交办会、亲自抓好落实。并以印发文件等形式向承办部门提出具体要求,讲清办理程序、办结时限、反馈方式,落实办理责任。区政府收到区人大常委会转交的建议后,按照规口办理的原则,及时将其分解到12个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办理。为使办理工作落到实处,常委会通过代表视察、联系协调、走访座谈等形式,强化跟踪督办,了解办理进度、办理效果。通过对“增设十字路口交通警戒设施”“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经营”“停止六方碑水库肥水养鱼”等6件代表建议的重点督办,督促解决了一批事关民生的难点问题,完善了一批推动发展的政策措施。
  2005年,区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加快成南高速公路(嘉陵段)生态经济走廊建设的决议》,决议实施情况如何?建设进展怎样?带着这些问题,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市、区人大代表20余人,并邀请部分省人大代表,对成南高速公路(嘉陵段)生态经济走廊建设情况进行了集中视察。但见一排排苍翠欲滴的柑桔树长势良好,形势喜人,代表们纷纷感慨:“成南高速公路沿线产业有了,景色美了,环境好了,人民富了。”据了解,区政府在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的基础上,针对沿线各乡镇土壤瘠薄、保水保肥能力差的特点,在25度以上坡耕地实行全面封山绿化,先后在火花镇、西兴镇、大兴乡等乡镇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2380亩,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效益初步显现。由于区政府领导重视,措施有力,相关部门、乡镇密切配合,精心实施,决议落实情况成效明显,代表满意,群众满意。
  审议意见是常委会对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成果,是人大常委会集体意志的体现。为抓好审议意见的落实,常委会相关委室及时抓好督办,深入办理机构和承办部门调查视察,了解审议意见所反映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所提出的建议是否得到实施。对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一方面印发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使他们对审议意见的办理措施、效果有比较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并对其进行满意度测评,对办理结果不满意的,要求再办理、再跟踪、再测评,直到满意为止。另一方面,通过常委会公报、人大公示栏和人大网站向社会公开“一府两院”落实审议意见的具体情况,让代表和群众知道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府两院”怎么办理以及办理的情况,使审议意见的办理贴近实际,符合群众意愿。
  一个个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一项项民生工程的推进,一件件事关百姓利益事情的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在履职中辛勤“耕耘”,收获的是各方的赞誉,赢得的是群众的拥护。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