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基层人大 >

让我们的关心与你们共同承担灾难

时间:2010-08-19 来源:巴中市人大常委会 作者:王安全
  


 

  砾石、砂土,断木、垮房,倒折的电杆,残缺的庄稼地……7月24日凌晨,通江县陈河乡遭遇史上罕见特大暴雨袭击,短短两个小时左右,山洪暴发,河水陡涨,瞬间淹没了沿河两岸的林木、庄稼、房屋、道路,造成10余人失踪,上千亩土地被淹,数千间农房被毁。灾情发生后,巴中市迅速启动救灾应急预案,展开抢险救灾恢复生产。但在陈河乡七村,灾情发生后至今公路仍没能抢修通,该村的救灾工作面临诸多困难。
  陈河乡群众遭受的特大灾情时刻牵动着巴中市人大常委会全体干部职工的心。8月4日,获悉该村道路刚刚抢修通的消息后,8月5日早上七点,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彭耀学便带领部份机关干部,带着大家捐助的1.2万元救灾款,冒着38℃的酷暑高温,心急火燎的赶往陈河乡七村。
  看着村里数百亩良田和近百间房屋顷刻间被毁,村主任龙成忠拉着彭耀学的手禁不住哽咽失语。而正是这位壮实心细的中年汉子在降雨当晚给乡里一个电话,才使得沿河三千余名群众得到迅速转移,避免了更大的人员伤亡。因此大家都感激地称他为功臣、恩人。然而龙成忠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让他痛心的是昔日富裕美丽的家乡不在了,村里42户受灾户, 22户房屋全被洪水卷走,大家转眼间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在村里的临时安置点内,几名村民正忙碌着搬领各方送来的水、米和被盖等救济物资。60多岁的朱秀兰老人告诉市人大领导干部一行,她家三排一转共20多间大瓦房瞬间就不在了,“咱的那些房,装修得可好了,门是上好的漆,还雕着花呢……”说到伤心处,老人眼眶湿润了。
  虽然自家17间房屋全被水冲毁,但64岁的杨映元老人仍满怀感动地说:“自受灾以来,全家6口人已领到了政府救济的大米540斤,被盖6床,暂时有吃有住,心里的焦虑少了很多,现在考虑的是怎样恢复家园,让一家人早点住上房子。”
  面对灾民们困惑和迷茫,彭耀学在拉家常中语重心长地说,灾害已经发生,大家不能只沉浸在失去家园的痛苦中,而是应该想办法重建家园。要抓住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关心帮助,解决好重建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建房的选址、启动资金、田地复耕等现实问题。人大也将督促政府尽力做好这一项工作,帮助大家重建家园。
  步行在山路上,酷热的天气仿佛天地间一只巨大的蒸笼炙烤着一切。穿行在河谷嶙峋的乱石滩上,厚重的湿气挟裹着热浪阵阵扑面而来,令人感到难受的窒息和憋闷。一行人的衣服早已被如雨的汗珠湿透,每行走一步,都感觉到呼吸的紧张和急促。来到村民李正中暂时寄居的家中,当彭耀学了解到老李的女儿听说家里受灾,急忙从福建赶回来时,连声夸赞年轻人的孝顺和懂事。针对村里众多从外地赶回来的年轻人,彭耀学建议村委会对回家的年轻人作一个统计。如果不想外出愿意就近务工的,市人大将与市里一些服务行业联系,为年轻人就近务工铺路搭桥。这一消息让老李的女儿很高兴,她说自己虽然在福建一个工厂里每月能挣到两千多元的工资收入,但家乡的灾难和人大的帮助,会让她认真思考今后的去向。
  就这样一户户认真走访,一户户细细察看,一户户耐心询问,一户户帮助解决困难。在村民们依依不舍的相送中,人大干部更掂量出了肩头责任的担子还很重,很重!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