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达州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争创全省一流人大机关”的第5年,也是本届常委会任期的最后一年。这是激情奋进的一年,常委会立足于全市工作重心,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力推进民主法制和经济社会建设。这是多姿多彩的一年,机关“创先争优”和“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以下简称“挂包帮”)活动自始至终如火如荼地深入开展。这是多难兴邦的一年,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与全市650万老区人民共同经受着抗击“7.18”特大洪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巨大考验。面对重重压力和困难,常委会乘风破浪,攻坚破难,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奏响了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动人乐章。
一腔热忱履职行权,在服务发展中绽放法制强光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是人大工作永恒的主题。近年来,达州市委立足全市实际,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把达州建成秦巴地区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建成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秦巴地区冶金建材基地、川东北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发展目标。对此,达州市人大常委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满腔的工作热忱,紧紧围绕全市工作中心履职行权。今年以来,一系列密集性的调研、视察、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等工作紧锣密鼓地有序铺开。
积极服务“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建设。3月16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向志带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省、市人大代表120余人,来到市天然气能源化工园区进行集中视察,全面了解园区建设情况和未来前景。他们要求市级有关部门及入驻化工园区的企业,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理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全市天然气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有利条件,在企业健康发展、革新生产技术、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面狠下功夫,着力将天然气能源化工园区打造成在全国知名、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绿色”园区,使之成为支撑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增长极。
积极服务“秦巴地区交通枢纽”建设。3月下旬,一支由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和省、市人大代表组成的视察组,活跃在该市高速公路、农村公路、运输站场、港口和地方重点交通工程建设的施工现场。随行的交通、财政、发展改革、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等市级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随时介绍相关情况并接受询问。在全面掌握实情的基础上,常委会认真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秦巴地区交通枢纽建设的专项工作报告。
积极服务“秦巴地区文化旅游中心”建设。4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依法作出全市生态市建设规划重大决议,确立了全市到2018年基本建成“四川省生态市示范典型”、“长江上游生态经济建设强市”、“全国天然气化工基地生态文明典型”的发展目标,为文化旅游中心建设理清了发展思路。
积极服务“秦巴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建设。6月初,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员集中视察了该市“塔沱”农产品批发市场、“好一新”商贸中心、“沃尔玛”购物广场、化工园区公路物流港施工现场、秦巴地区物流园区等重点商贸物流项目。针对存在的问题,视察组向有关单位提出了科学制订园区规划、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等一系列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常委会还听取和审议了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报告,所提建议被市委《领导参阅》转发并受到市委领导高度重视。
积极服务“川东北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6月,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并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专项工作报告,并将审议结果、工作建议向市委进行了专题汇报。
一份责任情系山乡,在倾情帮扶中播种致富希望
万源市虹桥乡—一个位于大巴山深处的偏远乡镇;虹桥乡三岔河村——一座风景秀美、群山环抱、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自今年“挂包帮”活动中它们分别被作为达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邓宏志的挂点乡和常委会机关的帮扶村以来,这里的山山岭岭便时常闪跃着人大干部穿梭忙碌的身影,贫穷遥远的山乡也因此闪亮着脱贫致富的全新曙光。
扶贫发展,科学规划是重要前提。常委会机关本着“扶贫发展,规划先行;规划制订,调研先行”的思路,及时有效地做好扶贫规划。4月27日,常委会秘书长陈绪科首次率队深入虹桥乡及三岔河村进行调研并初步设计扶贫规划。6月初,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邓宏志亲自深入到虹桥乡三岔河村的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实地察看全乡农业生产状况、农村公路规划建设等情况,走访慰问贫困农户和基层贫困党员干部,详细了解了三岔河村的现状和将来的发展规划,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商发展之策。经多层次、多渠道广泛征求意见并组织机关和帮扶乡、村党员干部反复讨论修订后,一份兼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集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村级阵地建设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重点产业支撑与山区群众脱贫共富相结合的虹桥乡及三岔河村近3年扶贫规划破茧而出。
扶贫发展,解放思想是关键。为帮助扶贫乡村的基层干部解放思想、启迪思维、开拓视野,常委会在5月初组织虹桥乡的23名乡村干部先后赴达县赵家镇、大竹县二郎乡等“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开展现场观摩学习。
扶贫发展,政策支持是重要保障。6月28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了市发改委、扶贫办、交通局、林业局、财政局等市级职能部门,共同为虹桥乡及三岔河村经济社会建设把脉支招,积极协调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为及时有效解决扶贫工作遇到的具体问题,常委会还派出1名年富力强的年轻干部常驻扶贫乡,适时进行联系协调和工作指导。
扶贫发展,短期见效是有力导向。在市人大常委会与当地基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三岔河村的几项短期性目标工作正紧张有序地强势推进:村两委阵地建设在常委会捐赠6万元启动资金的支持下,已完成设计、预算,即将进入招标程序;硬化通往村活动室的2.19公里村道,在常委会多方筹措的18万元帮扶资金的支持下,也已全面启动;虹桥乡内5个村的道路规划,正在积极准备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以获得有利的政策支持;三岔河村的香椿基地业建设项目,达州及万源市两级林业部门也正在积极帮助免费联系和购买种苗,力争秋季种植、来年见效。
扶贫发展,风雨同舟是巨大鼓舞。7月17日以来,万源市突遭特大洪涝灾害,全市多处道路和民房冲毁、山体滑坡、人员失踪,灾情极其严重。虹桥乡也一度山洪暴发,交通中断、电力中断、通讯中断。灾情发生后,常委会领导先后两次深入扶贫乡村察看灾情,看望慰问受灾群众。7月24日,秘书长陈绪科带队向虹桥乡捐赠4万元抗洪救灾资金。8月11日,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邓宏志又带队向虹桥乡送去24万元捐赠帮扶资金;当天,常委会各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也按照结对帮扶分工,纷纷深入三岔河村的农户院落和田间地头,与各自的帮扶对象促膝相谈,了解他们的所需所盼,共商发展山区经济和脱贫致富的良策,并为14户困难户分别送去了500至800元不等的由机关职工捐赠的帮扶资金。
一片丹心顽强拼搏,在洪峰浪尖上展示大爱无疆
7月18日,特大暴雨造成达州市境内山洪暴发、洪水泛滥、地质灾害和泥石流频发,大量民房倒塌,不少地方交通瘫痪、电力通讯中断。据统计,此次洪灾造成全市7个县(市、区)273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423.3万人,,因灾死亡27人、失踪24人,直接经济损失63亿元,达州市主城区多处道路、房屋也被淹没。在抗击“7.18”特大洪灾中,达州市人大常委全力以赴,为保障群众人身财产安全、降低灾害损失、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奉献出了无疆的大爱。
指导防范,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7月18日,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邓宏志一早便冒着暴雨,深入达县银铁、石梯等地检查指导抗洪救灾,为受灾群众送去矿泉水、方便面等生活用品,并关切地询问了解受灾群众转移、房屋和农作物受损情况。同时要求当地党委政府要立足于抗大洪、救大灾,进一步细化责任,明确分工,把责任落实到人,建立严格的巡查制度、交接班制度,加强对防汛抗洪重点地区、薄弱环节的督促检查,足量准备抗洪救灾物资,确保哪里有险情救灾人员就要在第一时间赶到,以最大限度保护群众利益。与此同时,常委会副主任熊清明深入宣汉县四川江口水力发电厂、滨河路等地,常委会副主任严选及时赶赴通川区滨河路、珠市街等临河地段,察看汛情,疏散群众,指导救灾和转移财产。
灾后清淤,从午夜战斗到艳阳高照。“7.18”特大洪灾使达州市区风景美丽的滨河路瞬间成为水天泽国。为抢抓最佳清淤时机,7月19日凌晨1时刚过,常委会机关就组织全体职工,备好铁铲、扫帚等工具,提前赶到被洪水淹没的滨河路旁。由于上游洪水流量太大,洪峰持续时间过长,洪水始终难见消退。大家在焦急的等待中与洪水对峙了整整一夜及一个上午。19日中午12时左右,滨河路的洪水终于开始消退,大家不顾彻夜未眠的疲惫,争先恐后地跃入滨河路浅水处,纷纷开始了“铲、扫、疏、洗”等系列性清淤工作,确保了在洪水消退的同时便把市委分配的责任区的淤泥和垃圾全部清除干净。
恢复重建,紧急动员各方力量。灾情惨重,令人动容,进一步做好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任重而道远。对此,市人大常委会率先垂范,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7月21日下午,常委会机关组织职工捐款6600元。22日,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通知》也应运而生。文件要求,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要通过思想重视、认真履职、捐赠款物、指导重建、引导防范等具体措施,帮助受灾群众尽快度过难关,着力加快抗灾自救和恢复重建步伐,努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30日,常委会还组织全市企业界的全国、省、市人大代表捐款25万元用于赈灾。
督导重建,人大领导深入一线。按照市委统一安排,从7月下旬开始,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志科、熊清明、周述康分别带领全市第四、第二、第三帮扶督导组赶赴宣汉县、万源市和渠县,加强对“7.18”特大洪灾重灾区的帮扶督导工作。大灾之后,满目疮痍,交通不便,他们徒步挺进灾区,每到一处都详细察看地质灾害和工农业恢复生产情况,慰问受灾群众和奋战在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指导当地严防次生灾害、开展科学重建。十几天下来,他们的足迹遍布于3个重灾区的每一个乡镇和村落。正因为有了这种情系灾民、不畏艰难、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他们才得以准确掌握各类灾情信息,从而撰写出了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高质量督导工作报告,为市委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九月金秋硕果香,民主法制更辉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达州市人大常委会正在党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科学发展的大旗,沐浴改革开放的惠风,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姿态,奋力推进全市民主法制建设各项工作。我们坚信,他们必将以更加优异的业绩演绎出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日益华美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