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中市巴州区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专题询问会召开。会场内,代表们发言踊跃,现场气氛热烈。
“今年年初,李仕民代表提出了‘关心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的建议,涉及解决‘两保’、利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督促按期还房三个方面,请问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目前办理情况如何?”在听取了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报告后,吴桂华代表发问。
“我区共有失地农民1.4万人,目前,已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畴。今年,我们将实行‘政府投入+集体经济投入+失地农民自筹’的方式予以彻底解决。近年来,我们积极为失地农民免费提供职业培训、介绍,实施下岗职工小额信贷工程,开发环卫、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社区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并督促各开发业主、企业优先安置失地农民,基本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吕爱国对代表询问分别作答。
“拆迁还房问题责任主体是区人民政府。我们已经责成相关部门和企业、开发业主按期还房。”副区长张洪祥当即表示。
会上,代表们还就区民政局、区水务局、区国土分局办理的8件代表建议进行了询问。各部门负责人现场回答了代表提问,并当面承诺。
这是巴州区开展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专题询问的一个缩影。今年,该区创新代表建议督办方式,通过经常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专题询问会的形式,就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向承办部门予以质询,从而有效保证了监督实效。
询问既是了解情况的一种手段,也是实施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开展专题询问既有利于提高会议审议质量,也有利于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2009年2月,在巴州区人大工作会议上,巴州区委书记廖伦志指出,“今后,将加强和改进监督方式,综合运用法定监督形式,努力增强监督实效。”随即,该区成立专题调研组,就人大监督工作向区人大代表、“一府两院”及政府组成部门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并在“巴州人大网”开通“网民说监督”留言板,收集社会各界对人大监督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调查,96%的区人大代表支持启用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刚性监督手段;网民也纷纷留言,建议保持监督工作常态刚性和监督方式综合运用工作机制;“一府两院”负责人及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人均表示支持人大监督工作创新。2009年2月底,在听取了专题调查组的情况报告,巴州区委决定在2009年3月举行的区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首次启用询问。
自启用询问以来,该区从规范和完善审议发言制度入手,进一步明确询问主体、询问内容、询问对象,逗硬落实询问答复,扎实开展询问跟进、询问督办,建立起了审议中询问的常规机制,真正使其成为了一种常态化的监督方式。
每次专题询问会前,该区都会提前一个月将议题内容通知常委会组成人员,并抄送乡镇人大、街道人大工委和人大代表。代表们通过综合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收集群众意见,再由专门机构形成专题报告,作为常委会审议的重要参考。“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就这样原汁原味地进入了常委会,有利于大家认识到问题的实质,找准深层次原因,使审议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代表们对此纷纷叫好。会后,政府区长立即主持召开专题会,对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梳理归类,分别由分管副区长牵头成立工作组,落实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办理时限,并将落实方案备案,以便对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
“实践证明,询问与其他一些刚性监督手段相比,程序更简便,方式更灵活,它在扩大代表知情权的同时,有助于推动和改进工作。”巴州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青宁告诉笔者。
据悉,自2009年3月推行专题询问会制度以来,该区共收集到各类意见123件,建议21件,涉及社区建设、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医患纠纷调处等14个方面,涉及民政局、劳动保障、水务、国土等23个相关承办部门。专题询问会制度的推行使各承办部门的办结紧迫感进一步加强,目前,该区共落实办理代表建议工作17件,办结满意率达95%;其余4件将于12月底予以全面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