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编得好,这些技术我们都要用到,你们这些干部想得太周到了!” 8月21日,通江县三溪乡张家山村村民谢国政一边真翻阅着小册子,一边感叹道。他身旁的市人大办公室副主任谢家森回答道:“上次你们说需要一些农村实用技术的书,我今天专门给你们送回来”。
农民缺乏实用生产技术是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回乡开展群众工作领导干部普遍反映的问题。今年7月,办公室按照常委会的安排,组织专门力量编印了5000本《农村实用知识手册》,由机关领导干部送回老家的群众。谢家森只是45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中的一员,也只是一组组鲜活镜头中的一个,一件件感人至深事例中的一件。
“借个老家”也要回
从中共巴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仲彬在市二届人大六次全会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回老家开展群众工作后,市人大常委会迅速安排部署领导干部回乡开展群众工作,严格按照市委办文件要求,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个月必须回到自己的出生地或成长地住两天以上。
3月12日,巴中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彭耀学冒着淅沥春雨,回到老家——巴州区平梁乡荆竹村开展群众工作。常委会副主任王桂英、张玉策、向全国、秘书长钟廷学及机关的处级、科级干部相继离开机关,回到老家开展群众工作。
“回乡开展群众工作是密切干群关系又一新的融合点,对解决农村‘四难’、带动群众致富正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效应。”常委会研究室主任杜洪认为。“看到家乡的贫瘠、父老乡亲的期盼,我帮帮他们再忙再累都应该。”人代工委主任常平光也表露出同样的心声。
“我的老家没有在巴中,怎么办?”民宗外侨供委主任陈家乐看到大家都在回老家,他急了,在门厅遇到市人大常委会谭启汉副主任,大声的问到。“借个老家、找个老家也要回去咯!”,谭启汉副主任面带微笑回答说。
“立香书记,你姓陈,你的老家也是我的老家,我就与你一起回去咯!”陈家乐主任又来到机关党委陈立香书记的办公室,主动报名到陈立香书记的老家开展群众工作。
与陈家乐主任一样,祖籍不在巴中的领导干部有的向同姓的同事“借”老家,有的通过关系“找”老家,还有的就是到联系村、联系户开展群众工作。法工委主任黄世怀到了本科室同事的老家,教科文卫工委郭俊春主任回到了妻子的老家。他们结对16户贫困乡亲,送去解困和帮扶资金5000多元,为当地村民办实事8件。
“家家”报有一本账
回到老家,市人大常委会具有市人大代表身份的领导干部把开展群众工作与市人大代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活动相结合,挨家逐户走访群众,宣讲政策,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当地基层组织建设、村道公路、饮用水、春耕生产、国家政策兑现、村小教育、村卫生站、社会保障、治安状况等情况,近距离了解乡亲们和基层干部的所想、所需、所盼,面对面地分析困难,共同寻找解决办法,鼓励村、组干部带领乡亲干事创业。
“我的老家原来是乡,后来撤并了,群众反映办事极不方便,市、县都要注意防止被撤乡镇边缘化”;“我们那个村几年都没有发展一个党员,基层党组织建设、后备干部的培养现在是一个严重问题”;“村小撤并后低年级学生上学难”;“加强对外出农村青年的法制教育”;“农业产业培育及农村经济发展难”;“中石化物探放炮把我们那个村的山平坦振漏了,现在施工队走了,找不到谁来承担资金维修”……
9月14日,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干部回乡开展群众工作交账会成了“群英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史国旭、省人大代表联络处处长庞聪、副秘书长张邦学、机关纪检组长蒋继树、城环资工委主任何怀福等争先恐后的发言,念出了各自老家在发展中的“一本经”。“通过多次到基层调研我发现,如今惠农政策存在覆盖不够,兑现政策的刚性不够,工作平衡、政策的全面性不够”。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熊朝山分别谈出了他对惠农政策在落实方面存在问题的看法。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领导干部以回乡开展群众工作为契机,进村入户,广泛联系群众,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切实当好政策宣讲员、发展指导员、纠纷协调员。截止8月底,45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共走访座谈群众1100余人次,与外出务工农民电话联系200多人次,宣讲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和安全、科普知识121场次,收到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建议意见40余条,联系贫困户83户,调解一般民事纠纷8起,写出了50多篇符合农村实际、反映民心民意的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
大事小事“一把抓”
“技术指导、工程监理和安全监督有基层水管站的同志负责。村两委要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组建专门班子,推选工程监督人员,加强对群众集资、项目工程资金的监管,主动搞好工程实施中的协调工作,定期公布资金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的监督。”4月5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彭耀学再次来到平梁乡荆竹村村支书的农家院里,围坐在火盆旁,详细了解群众对解决饮用水方案的建议和意见,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3月13日,老家在达州市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茂琦的再次到来巴州区玉山镇群英村冯秀芳家,“老人家,我是专门来看你的。”一双大手紧握,老人眼泪托眶而出。冯秀芳孙子王浪患尿道下裂症无法上学,在周茂琦的关心和资助下,经多方协调,王浪在暑假安排到成都接受了手术治疗。
心中装有老百姓,不愁工作没干的。能够帮助老乡争取到项目和资金,干成有利于老百姓的大事固然值得颂扬。但是,做好一枝一叶的小事,也同样感人。
农工委主任程仕俊在走访群众中,了解到一因病返贫的家庭十分困难,春耕在即无钱购买化肥和种子,先后两次送去慰问金1200元,缓解了老人的燃眉之急。在人大干部的帮助下,文峰乡文峰村一位17岁的失学儿童找到了经济支持,重返初三课堂,并于今年9月到成都相关职业学校深造。在人大干部的帮助下,跑马村60多岁的村民失去的的2500元现金重返到她的手上。
特别是在今年7月的特大洪水爆发后,有的人大干部回乡组织党员、基层干部和群众代表12人组成“地质灾害安全巡查队”,爬大山、穿老林,巡查地质灾害、上报灾情,稳定民心;有的人大干部组织人员在危桥上用钢筋和铁丝做成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保证行人的安全;有的协调当地卫生部门给灾区送医、送药和灾区消毒,确保了灾区大灾之后没有发生大疫。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一桩桩、一件件看似普普通通的事例,却叙述的是巴中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干部们回乡帮扶的真情,记录的是他们为了乡亲所付出的心智与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