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在常人的理解中从未把其上升到一个城市的道德高度,但对于一个拥有180万人口的“曲艺之乡”——岳池而言,老百姓吃水安全的问题,就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民生工程了。近年来,随着岳池县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承担着全县饮用水供水任务的13座大型水库,就有7座被承包出去进行网箱养鱼,由于投肥养鱼或给食物性养鱼,全县饮用水水质日益恶化,给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并日益成为老百姓的民生积怨,挑战着一个城市的文明与道德。
第一幕 2010年
2010年年初,岳池县第十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在汪勇等11名人大代表的强烈呼声下,关于取缔化肥养鱼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给食性养鱼的议案被列为1号办理议案。随后,市县两级政府迅速制定措施方案,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狠抓以取缔水库化肥养鱼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给食性养鱼为主要内容的全民水库水污染治理。
治理第一步关键词:全面终止
按照“全面终止县境内7座饮用水源渔业养殖合同,彻底清除饮用水源水库给食性养殖行为”的工作思路,对承担全县饮用水供水任务的会仙桥、一碗水、老牛湾等7座水源水库的养殖面积、养殖设施进行现场鉴定、审核和数据锁定。通过积极与业主协商,于2010年9月就与所有业主签订了《终止合同协议书》,并及时兑现补助资金130.69万元,拆除养殖设施9处。在水库工作了数年的水库承包业主自行结束了其网箱养鱼和捕捞工作,实现了水库治理工作的第一步胜利。
治理第二步关键词:全面取缔
对全县已发包未到期,未直接承担饮用水任务的51座水库承包养鱼合同进行了全面清理,审查水库渔业承包合同合法性,并由水库管理单位与业主签订《严禁肥水养鱼补充协议》,完善承包养鱼合同,注重合同约束,加强水库监管力量,建立业主履约监管机制。并与2010年底前全面完成了51座水库养鱼承包补充合同的签订和水库监管人员的到位工作。通过强化宣传、落实监管人员等工作措施,较好遏制了渔业养殖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治理第三步关键词:全面治理
在多方征求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全民水库岳池段水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并采取“奖补结合、加快存鱼处理”的办法,全面取缔库区内的养殖设施。同时,通过整体谋划、整体实施,全民水库水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共取缔网箱8697口,拦网533处,壕网、拖网等捕捞渔具124套,发放补助资金1101万元,并帮助渔业老板销售存鱼2215吨。
治理第四步关键词:全面推进
一是分步骤,大力实施水库库底有机污染物治理,目前已完成治理水面近800亩,治理成效明显。二是全面实施取水头安装工程。为保障全县180万老百姓的源水安全供给,拟完成新建响水滩—土桥5万吨/日取水管道安装工程,拟完成对响水滩水库中干渠放水洞闸门的止漏,确保取水头安装工程顺利实施,目前水务公司正在实施取水头项目,为确保2011年3月底前全线完工,实现县城自来水100%取自响水滩水库的建设目标创造了条件。
第二幕 2011年
2011年年初,转瞬整整一年过去了,在这整整一年的时间里,网箱养鱼取缔得如何?水质净化得如何?取水源头规划得如何?一系列问题在老百姓心中萦绕不断,等待着政府的声音。2011年1月13日,岳池县十五届人大第七次会议如期召开,县人民政府县长汤才勇也在议案的报告中,对政府在这一年里投入上千万元资金,全面终止饮用水源水库承包合同、全面取缔全民水库网箱养鱼、全面取缔所有水库化肥养鱼的成果进行了仔细的汇报,并对来年饮用水源继续保护工作明确了方向。
方向一:继续治理面源污染
由于水生态修复周期较长,加上水源随时面临再次被污染的威胁,所以先治水必治污,一是抓紧实施生活污染治理。县政府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多方筹集资金,在库区场镇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大力开展配套工程—农村沼气池建设,有效减少农村散户人畜粪便直排入库的危险。二是整理农业面源污染,派遣技术人员指导科学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杜绝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对水质造成危害。三是治理水面污染,组织相关人员将水面垃圾、浮萍及其他水草打捞出库,并放养白鲢等净化水质的鱼种。
方向二:加强水面监管
逐步配齐配强环境监察和监测硬件设施,组织监测技术人员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动态掌握水质状况,确保饮水安全。由于饮用水安全问题关系全社会每一位公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开展全民范围内开展治水整治行动,通过群众日常巡查和监管,一旦发现一起,立即查处、重惩,形成全民参与净化水源,共建碧水蓝天、人和物美的“农家”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