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香古色的建筑、整洁的古道、浓郁的大河鱼香令游人沉醉,今天的武胜县沿口古镇已成为各地游客驻足赏景、品尝美食的佳境……
倾听:悠远的古镇在叹惜
武胜县沿口古镇地处武胜县城,昔为县治所在地,始建于宋代,现多为明清建筑,为嘉陵江流域第二大回民聚居地,整个古镇依山而建,总长约4公里,面积约0.5平方公里。街面狭窄幽深,石板铺地,房屋木质结构,数千间传统民居高低错落,清真寺、老戏院、酿酒作坊、回民屠牛场等建筑古色古香,规模宏大。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县城开发的不断加快,居民纷纷迁到新城居住,石路损毁,房屋破败,古镇逐渐萧条,惜日的繁华被湮没。“二十多年前,赶场、做买卖的人都在这里,每天热闹得很,从新城区开始建设后,人逐渐少了,也不热闹了。”几个年龄较大的居民惋惜的说道。
建议:古镇的希望又燃起
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向县委政府反映,建议将沿口古镇纳入全县旅游开发总体部署,充分发挥古镇文化优势和旅游资源,将古镇打造成为旅游景点,重新激发古镇活力。2008年5月27日,武胜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副县长李应贵代表县人民政府所作的《关于全县旅游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作出了对《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旅游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提出了“保护开发沿口古镇,注重修缮古建筑,及时启动街面青石板改造工程,还原回族民族文化,打造‘三巴汤’、英雄烩、渣渣鱼等特色美食品牌,高规格建设秀观湖、唐家大山及沿口古镇连线旅游休闲度假区,着力形成武胜旅游特色招牌”的建议。该建议得到政府高度重视,古镇开发的春天开始到来……
监督:古镇的活力再焕发
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利用视察、调研、专项检查等方式,积极加强对县政府落实县人大常委会对《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旅游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的监督检查,让古镇开发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县政府及时编制了《沿口古镇民俗文化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坚持“统一规划、分户实施、公司兜底”的原则,启动古镇的保护性开发建设,完成了沿口古镇景区解放路、半边街街道整治和古镇主要古建筑群落建筑立面改造,平滑地过渡了川东居民建筑、回民建筑和现代建筑。利用3000万元项目资金修建了沿口古镇—嘉陵江大桥的滨江路,有机地连接了古镇与新城。积极利用“中国•四川嘉陵江龙舟旅游文化节”的品牌效应,举办龙舟旅游文化节节庆活动,开展大河鱼烹饪大赛,借势宣传促销沿口古镇,提升人气,激发活力,每次龙舟节期间,接待游客均在10万人次以上。
经过几年的努力,武胜县沿口古镇已形成了集旅游观光、各种文化活动、特色餐饮于一体的良好去处,每年接待游客近30万人,经济创收超过5000万元,成为了武胜县旅游产业的重要拉动点,古镇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