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宣汉县的教育发展再次成为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及县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的焦点。代表“发力”、政府“给力”、人大“助力”,“三力”齐发,助力教育科学、均衡、和谐发展。
《代表心声》为教育“发力”。近年,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议案,批评、意见和建议的办理工作,创办了宣汉《人大代表心声》简报,目前已办24期,其中有8期的内容涉及“关注教育”,其中主要内容是“关于加大山区教育投入的调查与思考”、“关于加大对全县‘校舍安全改造工程’资金扶持力度的建议”、“关于加强校车管理,保障学生安全的建议”等。
政府10件实事为教育“给力”。县政府对代表建议高度重视,找准建议办理着力点,承诺为民办好“十件实事”,为教育事业的科学、均衡、和谐发展“给力”。这十件实事涉及学校建设、教师队伍、职业教育、家庭教育、班主任队伍、校园安全等方面。主要包括:开通20部3路“校园直通公交车”,为城区9000名学生安全上(放)学提供服务;组织城乡学校结成共同体,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等。
人大4项措施为教育“助力”。一是建立承办单位“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落实专人具体抓”办理机制,人大分管领导重点包靠,实行“高位”办理;二是成立代表建议督办小组,实行市人大有关委室负责办理协调、代表所在镇(街道)负责督办、代表全程参与的“三位一体”的督办新模式,形成督办合力;三是实施新闻追踪制度,对建议的办理方案、办理计划、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实行舆论推进;四是办理完毕后实行票决评议,实行刚性督办。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宣汉县政府实行农村学校教师绿色工程,新教师80%以上充实到农村;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新建农村学校30多所,新建、改建校舍10万平方米,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有力推动了全县教育均衡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