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基层人大 >

充分发挥人大在灾后重建中的作用——大邑县人大常委会灾后重建三周年纪实

时间:2011-05-11 来源:大邑县人大常委会 作者:杨刚祥
  

  “5•12”汶川特大地震,巨大的能量造成山河破碎、家园毁坏……带给人们的灾难是沉痛的、深刻的。
  如今,灾区新建的基础设施,公路、学校、医院和农民新村又展现在眼前。勤劳勇敢的灾区人民奋力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凝聚成了巨大生产力所带来的变化,让人们倍感欣慰。
  弹指挥间三年来,大邑县人大常委会与全县人民一道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全力推进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从悲壮走向辉煌,书写了新时期人大工作的新篇章。

上篇:发挥职能作用  服务和监督灾后重建

  2008年那场史无前例的特大地震,给地处龙门山脉断裂带的大邑县带来重创,人员伤亡,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城乡住房等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三次产业损失严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70亿元,成为全国51个重灾县之一。灾情就是命令,在抢险救灾最为紧张艰难的关键时刻,大邑县人大常委会与县委保持高度一致,迅速组织人大机关工作人员深入灾区一线全力开展抗震救灾抢险工作,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安危高于一切”的自觉行动,与全县人民一道顺利完成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工作。
  此后,大邑县的工作重心就及时转移到了全力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的繁重任务上来,人大工作如何围绕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的大局来开展?这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面对的一项新课题。对此,县人大常委会围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依法监督融入到服务和支持灾后重建工作中,从三个方面扎实做好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监督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一是积极参与灾后重建规划。大邑县结合国家、省市灾后重建政策和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及时编制和修编了灾后重建一系列重大规划。这批重点重建项目涉及灾后基础设施、住房重建规划、修编县城总体规划、编制大邑县桃园新城概念规划、机关事业单位受损办公楼规划选址和新城建设中的行政办公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体育中心等的初步选址。就此,县人大在安排一名副主任全程参与县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工作的同时,常委会及有关工委一方面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的规划编制工作,及时提交人大好的建议和意见,供决策参考;另一方面,从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的角度,对灾后重建规划和项目建设中涉及规划法、国土法、环保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现行政策的落实方面进行严格监督,确保灾后重建工作依法有序顺利实施。
  二是专题审议抗震救灾工作。地震一个月后的6月18日,县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四次会议,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抗震救灾工作情况的报告,审议时既充分肯定了县人民政府抗震救灾迅速反应、科学组织,把握关键、突出重点,全力推进抗震救灾工作,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确保社会安定稳定,取得了抗震救灾阶段性胜利,又要求县人民政府一要抓紧开展受损建筑物安全鉴定、修缮加固和损毁房屋拆除重建工作;二要认真落实救助政策,确保社会稳定;三要抓住机遇,积极争取上级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四要调整布局,整合资源,推进学校、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的规范化建设。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关键时期,县人大及时通过专题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议和意见,督促政府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三是邀请省市人大代表视察。三年来,县人大常委会多次邀请省市人大代表组成代表小组,对大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各项工作进行专题视察调研,促进重建工作。代表小组实地察看了灾情和灾后重建工作,在肯定大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同时,认为大邑县地处成都“三圈层”,区位处于劣势且灾情严重,并且财政收入低,各项发展指标在成都市靠后,是典型的“吃饭财政”县。在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损失重大的情况下,单靠自身的力量搞好灾后重建困难多、压力大,对大邑县灾后重建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并为大邑灾后重建鼓与呼。要求大邑要在立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美好家园,发展特色产业,提升经济发展速度,以经济实力支撑灾后重建的同时,应积极争取上级的政策资金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解决建设资金难题,加快灾后重建工作,确保实现“三年全面恢复”、“五年全面提升”的奋斗目标。特别建议成都市委、市政府应根据大邑实际情况,尽量减少县级灾后重建的配套资金,以促进灾后重建。省市人大代表还表示,要积极反映大邑的灾情和灾后重建工作,为大邑的灾后重建作出贡献。调研形成的《对大邑县灾后重建项目建设的建议意见》、《关于大邑县交通灾后重建调研报告》等,对争取国家、省市灾后重建政策扶持、推动大邑灾后重建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中篇:立足灾后重建  全力建设美好家园

  历史进入到2009年,灾后重建到了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在年初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对此,大邑县人大常委会深感建设美好家园的责任重大,及时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市委灾后重建“三年全面恢复”、“五年全面提升”的总体目标和县委灾后恢复重建“四个优先”、“五个结合”要求上来,调整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全力投入到灾后重建中来。
  一是决策重大事项。县人大紧紧围绕灾后重建议大事、决大事,依法履职,支持和服务灾后重建。2009年1月16日,大邑县政府根据县城公用设施地震毁损情况及县城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建设桃园新城的规划,县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进行了认真审议,一致认为新城规划既符合中央、省、市灾后重建政策,又符合大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表决通过了这一规划。三年来,县人大为加快灾后重建步伐、建设美好家园,对县政府提交审议的10多个议案及时次召开常委会议进行审议并作出相关决定,有力地保证和促进了灾后重建的顺利进行。
  二是加强灾后重建监督。大邑灾后重建项目多、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对此县人大加大灾后重建的监督力度。在人大常委会确定并经县委批转的2009年度9项专项监督和视察调研中就有5项涉及灾后重建工作,这些监督工作全部按计划实施,并适时听取政府的灾后重建专项工作情况报告。为把灾后重建监督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常委会制定了灾后重建监督检查制度,要求每位副主任和各委办将所联系指导乡镇、部门灾后重建监督检查情况每月底向常委会主任会议报告,便于及时掌握和了解全县灾后重建工作进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县委报告,为县委正确决策提供参考。结合大邑实际,县人大常委会还从四个重点环节加强灾后重建的监督:第一是重建项目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第二是灾后重建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监管情况;第三是涉及民心工程中灾后重建学校、卫生院等公共设施建设情况;第四是农村灾毁重建中统规统建的农民集中安置点建设情况。通过人大这些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监督,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灾后重建工作。特别是2010年上半年,县人大突出重点,坚持每月一项灾后重建工作视察,先后对交通、旅游、文化旅游、农村住房灾后重建和城市棚户区改造等进行视察调研,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的实现,监督工作得到了县委的充分肯定。
  三是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地震带来灾难,但也带来发展机遇。县人大把加快发展作为灾后重建的第一要务,将“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作为目标,积极参与到灾后重建的决策、规划、调研、建设、监督、维稳工作的全过程,并且坚持把民生问题摆在首位,支持和督促政府按照“四个优先”和“五个结合”要求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用足用活用好国家、省市灾后重建政策,把灾后重建与统筹城乡、三个集中、拆院并院、土地整理、产业发展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有机结合起来,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编制、完善灾后重建规划,着力抓好“六大工程”建设,在解决受灾群众安居的同时,突出群众安置就业工作,使其既安居又乐业。
  四是开展建言献策活动。灾后重建是全县近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常委会号召全县人大代表发扬抗震救灾精神,立足灾后重建争当“优秀代表”活动,一批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的先进典型代表在2009年初召开的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受到表彰奖励。2009年3月,常委会再次向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发出号召,希望全体代表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加剧、经济增长放缓的严峻形势和试验区建设、灾后重建艰巨任务的情况下,一方面立足灾后重建作贡献、履职为民,另一方面号召全县人大代表围绕灾后重建工作开展“我为大邑发展献一策”活动,共提出建议92条。与此同时,县人大常委会在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号召人大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开展“献一策”活动也取得成效,人大机关46名党员干部提出了62条建议,得到县委的充分肯定,为全县灾后重建提供了智力支持。

下篇:各级人大重视  促进灾后科学重建

  地震发生后,县人大常委会先后多次向市人大常委会、省人大常委会及对口支援的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专题汇报大邑灾情和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工作情况。市人大、省人大及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十分关注大邑的灾情和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工作,各级人大领导及人大机关多次亲临大邑视察灾情、慰问群众,常委会在认真做好接待和协调服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反映情况,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扶持大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并与县委、县政府一道为争取到内蒙古自治区向大邑援建的多个项目作了不懈的努力。
  大邑是成都市四个重灾县(市)之一,而且是没有对口支援的灾区县。在此情况下,市人大情系灾区人民,在大邑的灾后重建中多方关心支持,多次视察指导,促进灾后重建。一是参加灾区义务劳动。2008年8月2日,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率人大机关工作人员一行数十人利用休息日专程到灾区大邑参加灾后重建义务劳动。在锦屏灾后重建小区火热的工地上,市人大领导及机关工作人员冒着烈日、踏着泥泞争先恐后地搬送建筑材料,不辞辛苦一干就是大半天,感人场面极大地鼓舞了灾区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二是视察灾后重建工作。三年来,市人大王东洲主任、叶学东、敖锡贵、孙传敏等副主任多次率人大机关及市有关部门到大邑农村视察灾后重建、科学重建、科学发展工作。2008年10月22日,王东洲主任率市人大有关委办深入到大邑花水湾镇、雾山乡视察灾后重建工作,在雾山乡灾后安置小区施工现场,详细了解了灾后农村住房的规划建设情况,要求大邑要结合旅游产业发展搞好灾后重建工作,建设山青水秀的美好家园,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在听取了全县灾后重建工作情况汇报后,要求大邑要搞好规划,利用灾后重建的有利契机,扎实做好城乡统筹规划,谋篇布局立足点要高、着眼点要远,切实体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关注重建小区建设。西岭镇云华村是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传敏联系的成都市22个灾后重建示范点之一,该村旅游小区是西岭镇灾后重建统规统建示范点,要求标准高,工程任务重。三年来,孙传敏副主任先后十多次深入小区视察了解建设情况,指导重建工作。2009年8月7日,孙传敏带领市人大城环委、市保密局、市林业园林局、市民宗局相关领导,再次赴大邑县西岭镇视察调研灾后农村住房重建工作,来到西岭镇云华村旅游小区察看灾后住房重建进展情况,看到一栋栋错落有致、色彩绚丽而又交相辉映的灾后重建农民永久性住房,在青山绿水间俨然绘就了一幅现代乡村旅游田园风光画卷时,对灾区一年来的巨大变化感到欣慰。当地干部群众介绍说,小区发展旅游业,组建了成都云华乡村生态旅游有限公司,以技能培训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解决安置点群众就业工作,做到户户有创业,人人有就业。孙传敏副主任要求要坚持把灾后重建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实施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希望大邑要宣传利用好灾后重建各项政策、引导组织群众广泛参与和监督,进一步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灾后住房重建任务。如今,已住进小区安居乐业的114户400多名群众时时铭记着市人大的关心与支持。
  在紧张的抗震救灾和繁重的三年灾后重建中,大邑的1358名各级人大代表和乡镇人大干部经受住了考验,并用自身的行动向党和人民书写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地震后不久,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及时向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发出了《致人大代表的一封信》,号召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投入全县抗震救灾工作,并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和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为支援和帮助大邑抗震救灾作出贡献。另一方面,组织代表监督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先后20多次组织200多名人大代表进行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视察调研。特别是乡镇人大干部、人大代表既是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组织实施者,又是监督者,他们充分发挥了乡镇人大的职能作用和基层人大代表的表率作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三年来,大邑涌现出一批抗震救灾抢险、积极捐款捐物、慷慨缴纳“特殊党费”和灾后重建工作中事迹突出的优秀代表典型,他们用自觉的行动和先进典型事迹兑现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诺言,他们的事迹永远载入大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光辉史册。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