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基层人大 >

平昌县人大常委会为“超班大”化解开良方

时间:2011-05-18 来源:平昌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作者:张吉祥
  

  在平昌县响滩小学一年级近50平方米的教室里,放置94张课桌,容纳94名学生听课,黑压压的一片,学生从讲台挤到了教室的最后面,最后一排学生的后背都靠在教室的墙壁上,前后两张课桌之间距离不到30厘米,稍胖的学生坐在里面动一下都困难,老师只能佩戴扩音器讲课。平昌中学高二16班有学生120名,没有足够空间的教室,学生只好在多功能教室里听老师“高音喇叭式”的讲课。这就是平昌县普遍存在的“超大班”现象。
  “超大班”现状令人堪忧
  近年来,由于教育资源在配置上城市优于乡镇,乡镇优于村小,导致家长片面追求优质教育,很多学生涌向乡镇和城区学校。加之教育投入不足,学校危房陆续增加,教师空编补员不及时,导致全县城区、乡镇学校“超大班”现象十分严重。县人大常委会在多次视察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了这一严重问题。在县人大常委会第63次主任会议上,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郑南贵部署了“超大班”调研工作。随后,在县人大常委会教工委的牵头下,县人大常委会深入五木、得胜、响滩、西兴、云台等10个乡镇以及城区学校开展深入调研。通过调查的数据来看,“超大班”的化解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全县共有小学教学班2635个,符合规定班额1963个,超国家规定班额672个,其中60人以上的“超大班”263个,最大班额人数99人;初中教学班795个,符合规定班额318个,超国家规定班额477个,其中70人以上的“超大班”299个,最大班额人数98人;高中教学班245个,符合规定班额94个,超国家规定班额151个,其中70人以上的“超大班”121个,最大班额人数120人。
  “超大班”的隐忧
  在得胜小学,幼儿园每个班都有100人左右;在五木小学,最大班额94人,学校人满为患,学生拥挤不堪,老师上课声音小了,后面的学生就难以听清,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一个班学生太多,老师在批改作业时,质量也不是很高。在响滩小学调研时,恰遇课间操时间,学生一个挨一个的齐聚操场,脚手都难以伸展,更别说做操了。据了解,很多家长为了能让孩子有个好座位、老师能够多“关照”,经常请客送礼助长了不正之风。学生太多也给学校的管理也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尽管很多学校都采取了挤占实验室、图书室等功能用房来化解“超大班”,但是效果甚微。
  化解“超大班”人大孜孜以求
  早在2010年3月召开的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冯仁等14位人大代表就县城区教育资源承载能力与持续增加的人口及学生数量不相适应,致使县城“超大班”问题突出,提出了《关于在县城新建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简称“两校”)的议案》,把化解“超大班”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郑南贵、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玲玲分别承担了“两校”建设的挂包责任。为推动“两校”建设,县人大常委会多次召集国土、建设、发改、教育、西城管委会等相关部门召开“两校”建设情况汇报会,了解工程建设进度,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具体问题,积极为“两校”建设扫清障碍,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2010年9月27日,县人大常委会召开第31次会议,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关于“两校”建设及“超大班”化解情况的汇报。会议要求县人民政府切实采取可行措施,细化建设方案,实行挂图作战,加快推进“两校”建设。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超大班”化解力度,还学生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2010年12月20日,县人大常委会召开第33次会议。会前,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省、市、县人大代表,深入西城新区,对《关于在县城新建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的议案》办理落实情况进行了集中视察。会上,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在县城新建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的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并对县人民政府办理议案的情况进行了满意度测评。
  2011年2月28日,平昌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七次会议,副县长程勇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人大代表报告了《关于在县城新建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的议案》办理落实情况,以及“超大班”化解情况。一年来,县人民政府完成了“两校”规划选址,把“两校”建设选址于西城新区大田沟和中岭梁,并在财力特别紧张的情况下,专项安排“两校”建设工作经费4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1000万元作为建设启动资金。县人民政府投入资金1.81亿元,新建和改造校舍16.1万平方米,先后对金山、得胜、驷马、元山、响滩、镇龙等乡镇高完中和笔山、西兴等乡镇职业中学安排项目资金2655万元,新建校舍20260平方米、维修校舍10045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乡镇高完中的办学条件,有效缓解了县城中学的入学压力。2010年化解城区“超大班”412个。代表们基本满意县人民政府办理议案的效果。
  人大为“超大班”消肿开方给药
  2011年4月25日,县人大常委会召开第35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人大常委会教工委《关于全县中小学“超大班”情况调查报告》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中小学“超大班”化解情况汇报》。5月5日,县人大常委会召开第65次主任会议,为全县中小学“超大班”化解开出了“四剂药方”。
  一是抓好学校规划。结合平昌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同步推进学校建设与城镇化建设进程,科学制定学校用地详细规划,合理布局校点,解决好城乡教育用地。
  二是明确化解目标。今秋起,小学、初中、高中一年级各班再不允许出现超大班;小学、初中、高中今秋超大班化解县城达30%以上,乡镇中心校化解达50%以上,2013年秋季全县学校超大班完全化解。
  三是增添化解措施。下决心解决教室不足的问题;两年内补足空编教师;清理在编不在岗教师;提前研究退休教师补员问题。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规范教育费附加与中小学业务经费的管理与使用,坚持专款专用,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教育经费不足问题。
  四是加强教育督导。充分发挥教育督导职能作用,配齐配足督导人员,加强教育教学督导。强化乡镇政府对学校的监管责任,严禁使用D级危房,及时跟踪乡镇政府化解学校“超大班”情况,对化解不力的严格实行问责。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