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岳池县人大为乡村客运发展助力
时间:2011-10-12 来源:岳池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作者:屈环宇

  2011年8月11日,岳池县酉溪镇政府内彩旗飘扬,50辆绿色长安车佩戴大红花,整齐停放在场镇两边,一声令下,缓缓驶出。这是岳池县启动的首批乡村客运巴士正式投入运营仪式。
  据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整个酉溪片区原有“黑长安”约137辆,“黑摩的”更是无数。由于没有统一管理,这些非法车辆承载了该片区10多万人的农村客运任务,安全隐患突出,政府管理难度大。在深入调研、加大投入、创新管理和强力打击的基础上,吸纳“黑长安”合法化,有效地解决了非法客运和运力不足的问题,保了群众的出行。
  “在首批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将本着稳步推进的原则,今年内,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将大力发展这一模式。”岳池县委书记李永平表示。
  在推动农村客运发展过程中,岳池县人大常委会功不可没。
  在每年的人代会上,出行难成了代表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08年7月,岳池县人大常委会对农村客运发展与管理进行了调研。调研组深入酉溪、平安、兴隆、中和等乡镇和县运管所,就如何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进行调研、座谈,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并发现意见集中在客运车辆投放的方式上。之前,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考虑到长安车不具备客运条件,曾经在酉溪片区开通中巴车,但由于中巴车成本相对较高,农村客运量相对不稳定。而长安车由于个小,更适合农村公路,随到随走。中巴车自然没了市场,仅开通了不到半年,就退出了客运市场。为此,县人大常委会提出建议,考虑更改车型,农村客运宜向小而灵活的客运车辆转变。
  2009年8月和2010年8月,县人大常委会继续就农村客运发展进行专题调研。调研指出,农村非法客运猖獗,群众出行难问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建议县人民政府按照兼顾效益、方便群众出行的原则,在管理上采取灵活多样方式,重点做好客运线路规划;坚持区别对待,运力饱和线以车辆更新、调整为主,运力不足线鼓励新增车辆,客流较大线以发展中型客车为主,边远及客流较小线以发展中小型普通型客车为主。在酉溪片区,可考虑投放小型客运车辆,方便群众出行。
  2011年3月,县人民政府邀请县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及城环资工委负责人到合川等地就农村客运工作经验进行了交流学习。在随后的发展农村客运推进会上,县人大常委会建议,结合农村公路状况和群众出行的实际,县人民政府要大胆探索,通过政府补助、加强监管力量和完善安保设施等措施,考虑将“黑长安”合法化,彻底解决出行难问题。
  “将‘黑长安’合法化,政府还给予了30%的保险补贴,让我们安心搞运营,也不怕被执法部门逮到罚款。但是合法化后,政府承诺的补助能否兑现,对其它没有参与合法运营的长安车能不能坚持打击,这才是我们最担心的问题。”平安乡长安车主龙祥明持这种态度,首批纳入的50辆运营车主都有类似的担忧。
  今年8月,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对全县“畅通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视察。带着这些问题和车主的担忧,县人大常委会指出,要让农村客运留得住,有效益,有人管,管得住,必须继续加大对农村客运的扶持力度,严格兑现相关政策补助,严厉打击非法客运,破除执法部门单打独斗常规,公安、运管、乡镇全力配合,形成打击非法客运的高压态势,切实规范客运市场秩序。县人大常委会将上述内容的视察报告上报县委,得到县委的高度重视和认可,并以县委办文件的方式全文下发到各相关单位和乡镇。
  今年以来,县财政、发改、交通等部门全面落实GPRS安装费用全额补助、30%保险费补贴(含交强险、第三者险、承运人责任险)、成品油价补贴等政策,对农村客运发展试点车辆在投入运营第一年给予经营者20元/座的月补贴。在严格把好人员资质关、车辆技术关的基础上,变“先许可后上车”为“边上车边许可”,审批效率大大提高。按照公司化、公交化和片区化的经营模式,统一票价、统一车辆标识颜色、统一结算的方式,成立了酉溪片区安格客运公司,规范客运管理,增强了抗风险能力。遵循“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原则,按照“转化一大批,消化一批,打击一小批”的思路,积极发展农村客运。今年全县共查扣非法客运车辆172辆,消化非法客运车辆150余辆。农村客运又焕发了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