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为了山区农民的健康——广元市人大常委会依法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纪实
时间:2012-02-23 来源:广元市人大常委会 作者:袁昌军

  在成都军区总医院两次手术花去18万元,新农合管理中心补偿13万元,这对每年只交30元的70岁的农村人王丕发来说,真是没有想到。好事赶着趟,他还有幸成为朝天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的第一人。与两个月前因严重的冠心病濒临死亡相比,王丕发判若两人,悠闲地在街上遛弯。他的四个子女说,是新农合解了燃眉之急,帮他们尽了孝道。王丕发老人更是感慨良多:“新农合救了我的命!”同样是在该区,11岁的白血病患儿向兴伟耗费3.3万元,新农合补偿2.3万余元,小兴伟的父母决定今年给孩子做骨髓移植手术,他们已深信不疑,新农合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
  广元市新农合于2005年在苍溪县试点,之后逐步推行,2008年实现了全市所有县区全覆盖。7年多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主动地把新农合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监督重点,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有力有序有效推动新农合工作开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望、闻、问、切”细诊断

  实践证明,农村合作医疗是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的,但为何几上几下?新农合如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广元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李茂森多次强调,新农合是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是深得民心的德政工程,是齐抓共管的系统工程,人大应该有所为。他要求,人大的监督要到位,首先必须要“望、闻、问、切”,找准症结,对症施治。市人大常委会借助市委开展“挂包帮”活动这一有效载体,将支持和跟踪考察新农合纳入帮扶内容,要求各委、室、处帮扶人员走访基层干部群众,调研乡村卫生机构,了解筹资、管理、报费等环节及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情况,定期反馈有关情况,便于常委会掌握新农合工作动态。“十一五”期间,市、县区人大常委会先后将新农合列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纳入了常委会审议内容。从市到县区、乡镇,各级人大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扩大声势,采取组织四级人大代表联合视察、开展代表小组活动、撰写代表意见和建议等形式,全面了解新农合实施推进情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新农合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案,是新农合制度的基础和核心,直接影响到参合农民的实际补偿水平。市人大教科文卫工委把“贫困山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申报为软科学课题,开展专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积极运用到我市新农合工作中去。课题研究重点突出了筹资、补偿、风险、效益等重难点,报告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苍溪县作为全市首个新农合制度试点县,2009年前新农合工作一直走在全市甚至全省的前列,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其实际补偿比、次均补偿费等指标均处于较高的水平。2009年5月和医保归并,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也由此引发诸多“口水仗”。对此,市人大常委会进行深入调研,掌握实际情况,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君、臣、佐、使”开方子

  人大监督要有效果,开出的“药方”是验方才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武斌多次带领教科文卫工委、市卫生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和相关科室人员,深入到四县三区的新农合管理中心和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调研新农合运行情况。通过实地察看医疗卫生单位内部管理运行状况,新农合筹资、报账、资金监管等情况,召开座谈会多方听取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意见,征求群众意见,了解和掌握了全市新农合工作现状。在审议时,委员们畅说欲言,见仁见智,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度和非常高的热情、激情。市人大常委会针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有待加强,农村卫生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新农合资源被整合后的现状等问题进行了认真审议,开出“药方”:提高对新农合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和改善对新农合工作的领导;加强基金监管,确保基金运行安全;加大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加强统筹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对新农合和医保的整合这一新生事物,市人大常委会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卫生部门要相互配合,共同研究医疗保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间的衔接和互通的办法,使两项改革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中结合得更好,产生更好的效益,保证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和参保(合)群众保障水平都有所提高。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既切中要害,又切合实际,理论实践兼备,工作措施关系得当,有好事者评价:“有传统医学开方中的君、臣、佐、使的意味”。

“温、热、寒、凉”对症治 

  广元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并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发出的审议意见,研究借鉴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加大了新农合工作力度。针对不同的“温、热、寒、凉”问题,分别给予对症治疗,务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科学配置资源强基层,将全市卫生灾后恢复重建总投资的70%规划落实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上,30%安排在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上,增加基层编制306个,配置医疗设备44297台(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在全市统一实施门诊统筹和费用补偿模式、补偿起付线、补偿比例、封顶线“四统一”补偿方案,同时简化报账程序,农民出院时即在定点医疗机构结报;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在国有商业银行设立合作医疗资金财政专户,实行基金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有效地保证了基金安全;完善激励约束、准入退出机制,合作医疗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制定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与取消定点资格直接挂钩;全面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药品平均降幅38%;实行公示制度,将定点医疗机构的各项费用向社会公布,指导农民就医;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证参合农民得到合理、有效、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通过不断提高筹资标准和完善补偿方案,参合农民受益面和受益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全市参合农民228.24万人,参合率98.03%,较上年增加5个百分点,高出省定参合率3个百分点;受益面达61%,全市政策范围内住院实际补偿比63%,次均补偿1647元,同比增加545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09元;新农合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达10万元,达到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4.77倍,大大超过省定6倍以上且不低于5万元的要求;一般诊疗费实施后,全年直接为患者节约费用7000余万元。
  为山区人民夯实健康的基础,筑牢健康的堤防,维护其健康权益,始终是广元市人大常委会不懈的追求,他们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