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交通底子薄,基础差,群众意见大。每年的人代会上和闭会期间,县交通局都要收到大量关于交通和农村客运的意见和建议,约占全年代表意见建议总数的三分之一。去年以来,岳池县交通局把办理代表意见建议纳入交通局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办理机构并明确了办理时限要求,以提升办理质量,提高满意率为目标,采取切实措施,收到了明显效果。全县公路建设进展加快,近几年来共建成(维护)县、乡、村公路1992公里,发展农村客运线路40条,农村客运车辆223辆,公路通村率达100%,客车通村率达38%,规范了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特别是在办理“发展农村客运,解决群众出行难”的代表意见中,县人民政府及县交通局大胆探索,在酉溪片区通过吸纳微型长安车,实行公司化管理,补助车主运行费用等方式发展农村客运,较好地缓解了群众出行难问题,代表满意率大幅提升。 发展农村客运,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为民办实事的一项惠民工程。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群众呼声,2011年,县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开始了破冰之旅,在探索中艰难前行。 首先,在政策瓶颈上突破。在车型选择上,结合农村公路路面窄(有效路面普遍为3.5米)、弯道多、平常客流量少和不固定的实际,选择微型长安车作为农村客运车型。在通行条件上,本着边开通边完善的原则,县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加快对农村客运公路等级的改造和对安保设施的完善工作。今年,县政府鼓励农村公路按有效路面不低于4.5米的标准建设,为农村客运开通创造条件;安保设施同步建设。以前建成的公路,由县交通局逐步规划完善安保设施。 其次,在管理体制上突破。成立了片区客运公司,由公司对农村客运车辆进行统一管理,定期开展对车主的安全意识教育和车辆例检等工作,全程监控和管理车辆运行情况。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实行行业主管,“疏”“堵”结合,一方面有条件吸纳原有农村非法客运长安车主加入农村客运行列,统一车辆标识标牌,为“黑车”合法化开“绿灯”;另一方面加大对非法客运车辆的打击力度,确保农村客运车辆留得住,有效益。 第三,在经费投入上突破。岳池经济基础较差,财政收入低,为了发展农村客运,县财政大力“输血”:落实了GPRS安装全额补助、30%保险费补贴(含交强险、第三者险、承运人责任险)和成品油价补贴,在投入第一年给予经营者20元/座的月补贴。 酉溪片区农村客运开通近一年来,目前运行较为正常,群众反响较好,出行难问题得到了缓解。岳池县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破冰”的脚步仍在继续探索前行。今年,又启动了中和片区(中和镇、伏龙乡、临溪镇)农村客运发展工作。在酉溪试点的基础上,中和片区农村客运发展有了进一步改进。 在吸纳业主的方式上有了改进。酉溪试点中,采取的是只吸纳50辆长安车,而该片区原共有非法客运车辆约150辆,未吸纳的约100辆一律按非法客运予以打击,打击面广,打击难度大。今年中和片区发展农村客运工作中,采取以入股方式吸纳客运车辆。凡有意愿加入农村客运运营的车主,只要将原有车辆卖出,并交纳一定入股经费,都可以成为股东,由公司统一采购新车,统一经营管理。这样既减小了打击面,降低了工作难度,又保证了车况良好,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还保障了大多数车主的利益。 在经费补助上继续大力扶持。在酉溪片区运行中,当初承诺只在投入第一年给予经营者20元/座的月补贴,县政府为了鼓励和扶持农村客运发展,巩固试点成果,决定今年继续维持原有补助标准。同时决定县、乡两级财政按照7:3的出资比例,全力保障中和片区开通农村客运所需的交通标识、标牌、示警桩、波形防护栏等安保设施及招呼站设置等工作经费。 在今年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主任会上,县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县政府关于发展农村客运网络建设的情况报告后,对县人民政府的大胆探索精神和“破冰”行动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县人民政府继续探索加快农村客运发展步伐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真正把惠民工程办好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