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把发展绩效放到群众利益中去经受考评——巴中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国、省、市人大代表调研视察全市“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侧记
时间:2012-06-15 来源:巴中市人大常委会 作者:王安全

代表们听取巴山新居建设点建设情况

代表们察看农业产业园内的水利设施

代表们察看农业产业园内的优质金银花苗

代表们了解规划建设中的现代乡镇

 

  发展,是一个地方能否腾飞的标志。作为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巴中,这个话题显得尤为重要。自去年以来,巴中市委作出了“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转眼一年时间过去了,这项事关地方国计民生的发展大计贯彻落实得如何,它对巴中的发展究竟有多大的引领推动作用,巴中今后的发展还需要从哪些方面来鼓劲加油。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近日,巴中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全市国、省、市人大代表,就全市“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以“巴山新居”为特色的“六大扶贫工程”,以新区、园区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以项目为抓手的招商引资、对外交流与合作,以重大基础设施推进为重点的环境改善等涉及地方发展的大计要事进行视察调研。30余名人大代表兵分两路,深入全市各县区的城市新区、重点乡镇、中心村、工业园区现场走访座谈,听取汇报,并针对视察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意见,及时为地方发展大局添计助力。

城市化不仅是把城市做大,更重要地是提升城市品位

  巴中城区由于是在巴中老县城的基础上扩建起来的,城市规划滞后,布局凌乱,交通拥堵,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城市风貌不整洁,被人们形象地喻为“农民城市”。为着力改变城市面貌的脏乱差形象,让巴中城担负起在统筹城乡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市委决定着力整治老城区,规划建设新城区。自去年以来,全市科学编制城乡发展规划,坚持“全域巴中”理念,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统筹编制完善市中心城市—县(区)城市—特色镇—中心村和聚居点的四级规划体系,大力构建“一城两翼三副五廊”空间形态,实行多轴拓展,组团式开发,以建设新城、拉大城市框架为重点,加速推进“一城两翼”扩张发展,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兴文新区是此次代表们视察调研的重点。新区处处可见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大片大片已平整好的土地上,一家家新开工企业正在加快建设,一条条宽阔的大道不断延伸……继兴文新区之后,平昌县金宝新区、通江县石牛嘴新区、南江县红塔新区,一个个充满都市感觉的现代新区相继动工建设,让代表们无不佩服市委的决策智慧。
  但一座城市的发展,不能只体现在城市框架的扩张上,重要的是城市化发展的水平要同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城市环境要美丽,城市功能要完善配套,要让居住其间的人们感觉到舒心,感觉到幸福,从而树立起城市即家园的理念。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郭红梅认为,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区开发,还是旧城改造,都要坚持严格按照规划来推进,要突出前瞻性和科学性,有效整合城市建设元素,千万杜绝想起一块建设一块,结果造成城市建设资源的巨大浪费。代表们的话题直指城市建设品位,而巴中在前期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将宜居宜业宜商作为提升城市品位的一个重要标准,着力配套城市整体服务功能,从城市公益建设配套、到产业引进和城市总体协调发展都进行了详细规划分解。自去年以来,城市建设便着力进行风貌改造,先后整治河道、美化河岸、配套城市广场和休闲公园,变化一天一个样,让人眼界不由得不新。
  谈及风貌改造,代表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城市拆迁,这也是当前推进城市建设中最棘手的热难点问题。代表们建议政府要坚持以市场为体,积极执行切合实际的城市拆迁标准,要坚决维护被拆迁群众的直接利益,加大拆迁安置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的推进速度,保证被拆迁群众能早日住上房,让其生活安定下来。  
  省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博导、教授周波结合自己的专长建议,在城市风貌打造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依山就水的地理特征,另一方面要将沿河景观打造与城区的防灾减灾结合起来,让河道亮起来,让青山绿起来,要围绕建设现代森林公园城市,真正让一座城市“显山露水”。对于一座起步较晚的城市建设,代表们也更多地关注城市人文,提出了要大力发掘巴中特色浓厚的巴人文化、历史文化和红军文化,在传承优秀的巴山民俗文化的同时,将传统特色文化更多地融入健康向上的现代元素,多角度多层次地满足和丰富城市群体的文化需求。省人大代表、南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治平认为,要让深厚的文化因子润物细无声般融入城市、融入市民中,这样既有益于丰富城市内涵、建设文化名城,也能让一座城市变得更有品位。

差距在统筹建设中逐步缩小,新居让农民从传统步入了现代

  走进巴州区水宁寺镇香炉村,一畦畦栽植着金银花的田块层层叠叠,据村民介绍,这是村里刚引资建成的千亩金银花产业园。在产业园的尽头,是正在建设中的巴山新居聚居点。一排排正在建设的红砖小洋楼整齐划一,平整的水泥路面街道,宽阔的休闲广场,无不透露出现代农村的新气象。在平昌县驷马镇创举村新居点,一幢幢白墙青瓦仿古风格的小洋楼拔地而起,彩色混凝土地砖铺筑的道路蜿蜒其间。在通江县沙溪乡王坪村,一幢幢川东北民居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公路蜿蜒至每家每户。公路两边利用风能发电的绿色能源路灯更是别具特色,阵阵轻风拂过,白色风叶也旋转着工作开来。在南江槐树村,座座粉墙黛瓦的巴山新居掩映在绿树丛中,条条通村水泥路直通农家小院,一座座蔬菜大棚点缀在山野田间,股股清澈的自来水流进农家院户……
  巴山农村发生的这些可喜变化,得益于巴中市推行的“巴山新居”工程,它是四川全省继藏区“牧民定居”和“彝家新寨”后的又一秦巴扶贫工程。代表们更是感慨不已,“每看到一处巴山新居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的质的变化,就看到了全市扶贫攻坚的新一轮希望,看到了巴山农民生活赶超城市的可喜未来。”省人大代表冯天珍是生活在巴州区水宁寺镇沙嘴村的农民,她指出,巴山新居工程建设,不仅要让老百姓住上好房子,关键还要发展与新的聚居点匹配的农村产业,为老百姓提供可以持续致富增收的新路子,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要坚持在建的同时,加强后期管理,形成一套完备的管理体制,尤其是要加强对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的后期管理和维护,要让农民的幸福走得更长远。
  农村要发展,农业是关键。作为传统农业根子深,农业附加值较低的山区,如何运用农业科技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全国人大代表、巴州区清江果树研究所所长曹家福一直思索的问题。他提出,要在推进山区农村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着力构建以市场化为导向、以销定产的现代农业体系,成立专合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产业水平;要找准引进业主公司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平衡点,最大限度为农民争取利益,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积极性。周波代表则认为,巴山新居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更要成为一项富民工程,要积极培育支柱产业,就地延长产品加工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使农民实现可持续增收。镇、村、聚居点要坚持高起点、前瞻性规划,不能搞粗放式、非专业的规划,要着力打造精品。
  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巴山新居工程建设,省、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延荣一针见血地指出,各地发展不平衡,未充分整合生产建设要素,用地、资源、人力和技术等方面重复建设浪费现象严重;工作推进机制创新能力缺乏,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产业培育缺乏大手笔,基础不牢靠。他建议,要在推进统筹城乡中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坚持走市场化的推进道路,积极搭建平台,实现新居工程建设与政策对接、与项目对接、与市场对接,向政策要支撑,向市场要结果,向开放要活力。  

筑巢引凤巧借发展之力,招商引资园区优化经济结构

  位于巴州区恩阳镇的巴中建材汽贸物流园区,是在市委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大政策下,通过招商引资而新建的一座“工业城”。园区集建材交易、汽车贸易、仓储物流、配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计划投资150亿元用3到5年时间建成川东北汽车交易中心、西南地区最大的石材加工交易中心和全国最大石材交易基地之一。而平昌县则“坚持产城一体、城园相融”规划星光工业园区,重点布局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汽摩机械制造、环保建材加工业。重庆奥狮汽摩曲配件加工、四川兆润40万辆摩托车60万台发动机生产等8个招商引资项目已经签约入园。
  以园区来招引工商企业落户巴中,从而促进巴中经济结构实现产业转型优化,是去年以来,巴中市委在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这些项目资金在巴中工业园区内的落户,代表们认为,工业园区的建设促进工业企业的集聚,在加快巴中市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新型工业化、扩大就业渠道等方面发挥窗口、吸收、辐射、示范、带动效应,必将成为巴中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新的增长极,成为推进巴中迈上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路子。   
  作为市内引进企业的四川百草中药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苟素英,现在已是巴中市第三届人大代表。她提出产业园区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和平台,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是企业选择安心入驻园区的重要考察因素,工业园区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组织,其园区管理和服务要跟上。面对招商引资,身为全国人大代表郭红梅建议,在推进产业园区发展中,要在其布局和选择上有所提升,要有市场分析和风险评估报告,让产业可持续发展。

尾声

  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作为主导一个地方如何选择发展道路的党委、人大和政府工作者,考核和衡量其工作实绩的不能只是经济指标和政绩优劣,要更加注重发展背后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是否得到了真正提高,切身利益是否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实现和维护。巴中目前的发展实际证明,我们正在为巴中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视察调研结束时的座谈会上,人大代表们这种一致共识,也为巴中的发展作出了准确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