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食品安全防线还没有筑牢!一是食品安全宣传、监管、处罚的长效联动机制未建立;二是食品监督经验工作滞后,没有建立检验结果共享以及食品信息发布机制。”。 “县城和部分乡镇的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应该尽快解决!” “对渠县中学学生食堂和小卖部的监管仍然没有到位,对餐具洗涤企业的监管力度必须加强。” 6月21日,四川渠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五会议,围绕跟踪监督县政府《食品安全法》执行情况的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发言,争先恐后,言辞犀利。以上分别是人大常委会委员楚昌鸿、李健、唐先明的审议发言。 据悉,2010年9月,四川渠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涉及全县的《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当年11月3日,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27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报告,作出了审议意见。根据《监督法》规定,县人大常委会将该审议意见转县政府研究处理,督促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整改。 一年过去了,整改情况如何?2012年初,渠县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并审议县政府研究处理《县人大常委会关于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的报告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实质上是再次把食品安全列入人大常委会审议议题,进行跟踪监督。5月,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围绕食品安全开展调研。调研中看到,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构筑责任防线,确保责任到位。县政府与全县60个乡(镇)和相关成员单位层层签订了《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在各乡镇成立了食品安全领导机构,制定了食品安全责任由企业负首责、各级行政负责人负总责的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明确了60名食品安全协管员和500名食品安全信息员,并分别与全县各乡镇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和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二是构筑源头防线,实施专项整治。县政府积极组织农业、质检、工商、商务等相关职能部门,采取行政和经济措施,对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专项清理整治,开展严查苏丹红、问题奶粉、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仅今年已检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200余家,食品经营单位3000余家,餐饮单位500余家。封存食用酒精勾兑白酒200余公斤,处罚了一批不合格白酒小作坊。捣毁私屠滥宰点1个,查获、收缴、销毁了一批假冒伪劣和过期变质食品。同时,取缔无证无照食品经营摊点13处,对食品生产企业停产整改2家。 三是构筑监管防线,健全防控体系。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将监管人员定到乡镇、村、企业、学校等单位,从而使全县食品质量安全动态监管网络全面形成。同时,对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建立了质量电子档案,确保监管全程到位,共筑食品质量安全防线。但是,全县食品安全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在本次常委会会议听取县政府关于研究处理《县人大常委会关于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情况报告后,委员们还提出:将食品安全监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创造条件尽快执行农产品入市准入制度等意见建议。经过充分审议,会议再次作出审议意见,要求县政府及时研究处理并报告结果。 渠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邹卫在总结中强调:“食品安全,关乎生命,安全防线,必须筑牢。再次发出审议意见,表明了县人大常委会一督到底的决心。县政府和职能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打造食品安全放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