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巴中市恩阳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区人大代表对“巴山新居”建设工程进行专题视察。
“巴山新居”形成背景
“巴山新居”是巴中市在贫困地区实施统筹城乡、脱贫致富奔小康,以“新房舍、新产业、新设施、新风尚”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工程,推进工业向园区聚集,土地向规模经营聚集,引导农民向城镇和产业聚居点聚集。四川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通过:“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彝家新寨、藏区新居和巴山新居,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新农村综合体,加快改善农村面貌”。四川省委将“巴山新居”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模式推广,同时提出了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目标。建区伊始,恩阳区人大常委会便把视察“巴山新居”建设工程列为议题,切实加大监督力度。
高度关注“巴山新居”
视察组先后视察了恩阳镇高店子村、万安乡盐井村、柳林镇玉金村和钟家坝村、三河场镇碾盘村、渔溪镇升旗村、青木镇石马村“巴山新居”建设情况。听取了区人民政府实施“巴山新居”工程建设情况的汇报。 视察中,代表们肯定了“巴山新居”建设措施和取得的成绩:“党政主导、强化组织保障;科学规划、创新建设模式;功能配套、提升新居品质;产村相融、促进农民增收;真统真筹、完善推进机制”。今年1至10月,规划编制聚居点108个,建成聚居点45个、改造农村土坯房5200户,聚居农户4150户。同时也指出了“巴山新居”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规划不够科学,规划缺乏多样性、缺乏巴人文化元素的建筑 、存在有选址不科学、宣传发动不够;建设机制不够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配套;产业支撑乏力;管理机制不健全。
为新村建设建言献策
代表们建议:一是发挥主体作用。加大实施“巴山新居”工程建设的宣传、教育引导,深化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使群众真正成为建设主体、投资主体、收益主体、管理主体,积极参与新居建设。二是实现整体推进。要把新农村建设与推进扶贫开发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建设时序,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加快巴山新居建设。充分尊重民意,注重各专项规划间有机衔接、相互支撑。传承和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院落,巴山新居规划和建设保持农村特有的田园风光和生态环境,规模适度、功能配套,宜居宜业。三是完善配套设施。打捆项目资金推进“巴山新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合理布局田网、水网、路网、电网,完善学校、幼儿园、敬老院、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全面改善农村群众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四是强化产业支撑。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加快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宅基地入股和农民务工等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实现产居结合、产村相融。五是提升建管水平。大力推进农村产权、户籍、金融制度等综合配套改革,引导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巴山新居”工程建设,有效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注重新居工程建设质量,完善新居后期监管机制,加强对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的后期管理维护,推动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建设兴业、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实现村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