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象既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同时还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的主要标志之一。乐至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针对近两年县城建设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重建轻管等问题,强化了对城管工作的监督,促进县政府及主管部门全覆盖、经常化、高水平地管理城市,使城市管理工作不断向“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迈进。 监督 切中要害 随着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乐至县城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至今,县城面积已由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几平方公里发展到20.5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的飞跃,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一度时期,因建设带来的工地乱象,建筑垃圾乱堆乱放,棚子乱搭,摊子乱摆,车子乱停等问题较为突出,脏、乱、差现象有所抬头,市民怨声载道,反响强烈。为了还市民一个优美、整洁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全面提升县城整体形象,县人大常委会于2012年10月下旬,组织了城市管理工作专题视察。在常委会主任黄廷跃的带领下,先后到陈毅广场、天池大道、天童大道、县城二环路、皂角市场等地段视察。所到之处,市民见是人大常委会在视察,便纷纷向视察组人员提意见、建议,要求加大城市管理力度,视察组人员都一一作了记录。在听取和审议了县城管局局长蒋先俊受县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城市管理工作的情况汇报》后,结合视察中发现的问题和市民的意见、建议,会议要求县政府在下步工作中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要把城市管理宣传教育纳入公民道德建设体系,利用多种媒体对市民进行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市民的道德意识和综合素质。要充分发挥社区的自治功能,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二)要完善城市管理机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模式,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断推进城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要大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网格化管理,制定和完善城市“净化、亮化、绿化、美化”管理标准体系,不断延伸城市管理触角,做到建设管理同步到位,大力整治“五乱”现象,打造精品亮点工程,努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要积极创新管理理念,充分整合和利用城市资源,不断探索和拓展城市管理的新领域、新手段,提高城市管理和经营的能力。(三)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配套。要继续加大对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投入力度,大力推进旧城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加强公厕、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合理设置绿地、便民道、广告牌、交通标识、停车位等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要强化车辆交通安全管理,确保县城道路畅通有序。要本着节约、美观、彰显城市特色的原则,合理选择树种,多栽种季节性花树和中、小乔木、灌木,同时加强公园、绿地管护,加快建设园林城市步伐。(四)要加强城管队伍建设,树立良好执法形象。要不断加强对城管队伍的教育培训,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创新执法理念,不断研究和改进执法方式,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整治 全面到位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江军迅速召集城管部门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开会,专题研究和部署城管工作。在开展的集中整治中,县政府采取了四条强有力的措施,第一,加大投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县政府多方筹措资金进行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其中城区方面:建成占地1 0亩的环卫作业用房并投入使用,新建垃圾中转站1座(在建,可望在年底投入使用)、联体式公厕垃圾库2座,升级改造民乐路、中行路等老旧公厕7处,并对县垃圾处理场垃圾渗沥液处理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延长MBR过滤膜使用期限3—4年;增添了环卫吸粪车、车厢可卸式垃圾车、清扫保洁小推车、推土机等作业设备,补充配备了摩托巡逻车、执法记录仪等必要的装备;新购置果皮箱100套,安装交通标志牌253块,施划交通标识、标线5200m2;启动天池大道二期、文峰大道绿化工程及道路照明工程建设,今年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0万m2、路灯500柱;大力实施光彩工程,春节期间,精心打造大型灯展景观4组,悬挂各种彩灯、数码灯条、LED小灯笼8000余只(组),城市美化亮化水平不断提高。乡镇方面:以奖代补,加大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县25个乡镇2013年街道硬化、彩化5.6万m2。,新建排污管道5200m,安装路灯300余盏,植树2600余株,新增绿化面积2.5万余m2。至2013年底,将有574个行政村建成村级垃圾收集点,608个行政村配有村级保洁员。积极争取省专项资金300余万元,配发环卫垃圾车58辆、果皮箱310个,完成了石湍镇小型垃圾处理项目,中天镇小型污水处理厂建设正加快推进,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第二,强化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制作了《做一天城管,当一天保姆》、《依法推进城乡环境治理,大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谐城市变奏曲》等专题片,利用公园、广场4处大型LED显示滚动播出;在县广播电视台开设专栏,多角度、多侧面报道城市管理动态、经验及成效,公开曝光反面典型,不断提升市民素质;利用路灯灯杆、多功能果皮箱等设置各类公益性宣传标语,并制作“城管温馨提示”10000余幅,在餐馆、车站等张贴;以除陋习、树新风”活动为载体,积极组织开展文明劝导与志愿服务活动,劝导、教育“不文明、不卫生”行为6000余人次;积极开展“城管进社区"活动,每季度定期到社区走访1次,广泛征集社区居民意见建议80余条,并认真梳理,逐一落实。受理信访交办件81件,接待群众来信来访300余人次;开办门户网站,公布服务热线,接受市民(网民)举报监督。通过宣传,广大市民对城市管理知晓率明显提高,市民城管意识和文明意识不断提升。第三,精细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形象。一是巩固“五乱治理”成果,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县以创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为突破口,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将城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实行管理人员包片、专业技术人员包面、保洁人员包段,实现市容秩序管理全域覆盖;狠抓建筑工地规范管理,有效控制扬尘污染。以交警为执法主体,城管密切配合,加强对千业路、民乐路等重点路段车辆停放管理,车辆乱停现象明显减少;加强皂角农贸市场管理,全面规范临时市场,大力整治骑门摊、流动摊等违规经营行为。不断延伸城市管理触角,深入开展“七进”活动,组织城管、工商、水务、交通、教育等相关部门和天池镇对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老旧院落、公路、河道沿线等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治理;在“春节”、“五一”、“清明节”等重要时段开展集中治理,全面推进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二是抓特色风貌塑造,城市品味显著提升。启动了天池大道二期、文峰大道绿化工程建设,打造特色道路绿化景观带;顺利完成“市民500米休闲计划”首批1 6个公园广场建设,切实开展城区店招店牌专项治理。组织拆除民乐路、川鄂东路等六条主要街道违规、破损户外广告750余幅。按照“分步实施,一街一景”的原则,统一设计,统一规格、质材,完成民乐路、川鄂东路、乐安路、仙鹤大道路段门店招牌升级改造457块,并对城区主街临街面150余个空调外机进行包装美化;率先在帅乡大道试点打造“规范化管理示范街”,对道路绿化、路灯、环卫设施及临街店招整体包装,提升硬件环境。同时加大管理力度,环卫、园林、执法“三位一体”,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快推进场镇、村庄及公路沿线农房风貌塑造工程,今年先后完成遂资眉高速公路(乐至段)沿线1000户和成安渝高速公路(乐至段)沿线1500户农房风貌整治,高寺镇场镇“三化”(绿化、亮化、彩化)工程和劳动镇“川西仿古民居”打造,石佛场镇店招升级,高寺镇破河村、天池镇黄花园村、中天镇大楼湾村、高寺镇聚贤村、佛星镇玉金村风貌塑造,中天场镇风貌塑造正有序推进,城市面貌显著改善。三是创新管理理念,探索城市管理新手段。采用EMC(能源合同管理)模式,建设路灯自动化管理及节能系统,每年可节约电费支出近50万元;政府苗圃建设初显成效,已建成苗圃基地76亩,现有乔木约9000株,灌木55000余株。近3年,苗圃已提供银杏、刺槐、黄花槐、女贞等价值80余万元的苗木用于城区绿化,有效降低了政府绿化成本;科学经营城市,成功拍卖帅乡大道等地段路灯灯杆广告位使用权,共拍得资金80余万元,全部缴入财政专户。目前拟公开拍卖二环路、天池大道(一、二期)等四条线路路灯灯杆广告位,预计可获得广告位拍卖收益40余万元,有效降低了城市管理成本;采取BOT方式建设了多功能果皮箱和路名牌,在减少政府投入的情况下,实现了功能完善和美化城市的目标,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四是抓“民生工程”,打造“服务型”城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深入基层调研”等方式,充分听取和了解市民诉求,切实解决市民关注的热点、难点民生问题,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在背街小巷和无物管小区、院落安装路灯近100盏,解决市民夜间出行安全隐患;加大背街小巷、市场和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仲良中学巷道、县幼儿园巷道、乐安路、小学坡路等地段的占道经营进行集中整治,取缔了占道摊点和炉灶,还道于民;全面启动公交站台建设,在政府不投资的情况下,采用BOT模式,在城区设置公交站台41处,可望在年底投入使用。根据群众需求,自7月1日起,在城区新开通3路公交线路、方便了市民出行。第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健全乡镇环境治理队伍,今年从乡镇部门抽调干部40余名,成立场镇“五乱”治理执法中队8支,实现了镇(乡)环境治理常态化;强化教育培训,提升队伍素质,今年6月,组织城管局执法人员100余名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军训,并同步开展法律法规培训,干部职工队伍思想道德和业务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9月又在全市率先组织各乡镇治理办主任和专职干部进行为期半个月专题培训,促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持续化、常态化、规范化;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奖惩机制,制定了《乐至县城市管理局聘用人员绩效作风考核办法》和《乐至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亮化考核办法》,通过定人定岗定责,量化岗位考核指标,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日常检查与季度督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督查考核、奖惩逗硬;切实改进城管工作方式,在执法工程中提倡“换位思考”,注重有情操作,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做到教育与惩戒相结合、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相结合,队伍形象逐步改善。在今年“千人评风”活动中,县城管局和县城管执法大队的排名由倒数几名,分别上升到29名和37名。 跟踪 任重道远 县城市容、市貌的整治工作在县政府的直接领导指挥下,取得了显著成绩。2013年,乐至县城、高寺镇以及红光、踏水等10个村被省政府授予“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称号;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厂被评为一级无害化卫生填埋场;县环境卫生管理所被省市政市容协会评为“四川省环卫行业先进集体”,城区帅乡大道被评为“四川省十大最美街道”。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是刮风还是下雨,乐至县城大街小巷始终以洁净的面孔呈现在市民面前。南来北往游客等对乐至县城整洁、优美的环境赞不绝口;一些乐至籍的外地工作者返乡后都无限感概,称乐至县城环境卫生胜过国内许多城市。为巩固成果,县人大常委会于2013年11月22日,就城区亮化、绿化、乡镇风貌塑造等情况再次进行了视察。在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城市管理工作的情况汇报》后,要求县政府发扬成绩,总结经验,进一步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同时,会议向县政府提出了五点要求:(一)理顺体制,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加快实施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工作,实现城市管理由联合执法向综合执法转变;积极探索环卫清扫保洁和公共绿化日常管理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启动数字城管建设,依托现代通信技术和物流技术,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二)增加投入,完善城市功能。将绿化及路灯日常维护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加大所实施项目资金保障力度;督促相关单位严格执行环卫等基础设施“三同时”制度,加快垃圾中转站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安置房及廉租房小区绿化、环卫和照明设施,并对部分旧公厕垃圾库实施升级改造。 (三)加强宣传,营造城市管理氛围。创新宣传形式,积极开展“城管开放日”活动,大力推进城市管理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商家,实现城管队伍与市民群众的互动,提高群众对城管工作的认同度,营造良好氛围。(四)攻坚破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强化市容秩序管理,消除卫生死角,实现管理区域全覆盖;开展夜市专项治理,研究制定《乐至县夜市管理办法》,包装、改造特色烧烤夜市;强化摊点和户外广告管理;依托城市道路打造特色绿化景观带。 (五)提档升级,狠抓环境综合治理。继续强化“五乱”治理,切实加强背街小巷、边远乡镇等薄弱环节治理,积极推进“村收、镇(乡)集、县处理”模式,增强保洁力量,购置必要环卫设备设施,强化示范创建,大力实施“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巩固创建成果。 目前,县政府及主管部门正按照县人大常委会的要求狠抓落实。 通过两年来的城管工作监督实践,县人大常委会清醒地意识到,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城市管理面临的任务将越来越重,而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也任重道远、永无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