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决定指出,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巴中市三届人大常委会自选举产生以来,着力把握“三个度”,推动人大工作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 把握好政治上的“度”。人大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鲜明的政治性是人大工作的特有属性。思想上的忠诚度,人大工作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坚定的政治原则和底线,是推动人大制度发展与创新的政治动能。在巴中市三届人大常委会一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一班人便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坚持“与党同向、与民同心、与时俱进”的政治导向,将保持人大工作同党委重要决策精神相一致的政治准则作为推进工作的着力点,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市委决策精神,从思想认识上与党保持高度统一,坚持政治上不走神、不偏向、不迷航;行动上的统一度,人大必须在行动上保持与党委的统一,新形势下,巴中人大主动将工作重心统一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上来,统一到省委“三大发展战略”上来,统一到巴中市委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部署上来,积极服务党委决策,适时围绕市委重大发展战略作出决定决议,及时围绕市委重要工作进行专题审议,提出监督意见,督促推进落实。同时,及时组织人大代表围绕省市委重大发展战略的推进开展集中视察和重点课题调研,坚持每季度分析经济运行形势,就巴中的交通、城镇化、民生等社会热难点问题提出建议意见,及时为市委决策提供参考建议,仅去年便有18篇调研报告得到市委采纳。有力地推动了市委决策的顺利贯彻实施,使全市发展一盘棋,统一出合力;关系上的融洽度,人大与党委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但工作上都各自具有其职能职责,不存在主次轻重之分。党委在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范围内行使执政职能,尊重人大的法律地位,给予人大履职行权更大空间,人大与党委必须协调配合,互相理解支持,增进融洽度。对此,巴中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主动向市委请示汇报制度,定期汇报人大工作,大要事先征求市委意见,主动争取市委对人大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人大鲜明的工作态度也得到了市委的肯定,市委书记在两次代会和市委人大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人大工作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牢固树立核心、中心、大局、职责、法治五种意识,敬畏人民、引领人民、造福人民,要在围绕党委中心工作,推动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维护群众利益,建设民生政府、构建和谐,推动落实,依法监督、推进依法治市,强化自身建设,增强履职能力、担当时代责任等方面有更大作为。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重视,成为人大工作的重要政治保障。 把握好法律上的“度”。“在法律规定的权限内行使监督权,按照法定程序行使监督权。”巴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延荣在人大如何紧扣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着力推动法治巴中、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时如是定调。始终坚守法律的刚度,法律一旦产生,便具有严谨的程序,和执行中的刚性。市人大常委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来履职行权,率先垂范,严格遵循法律,自觉运用法律,主动维护法律尊严权威,在法律的框架内依法行权、依法履职、依法办事,以法促法,以法维法。两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共执法检查和审议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30余部。在审议《警察法》贯彻执行情况时,陈延荣主任指出要坚持政治强警、法治强警和科技强警,着力提高人民警察在打击犯罪、保护人民,在维稳处突、维护社会和谐,在急难险重、抢险救灾,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面等做出积极贡献。在市人大法制座谈会上他更是语重心长地要求全体政法干部,要带头信守法律,将各项活动置于宪法和法律之下,绝不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坚决弘扬依法办事的正气,坚决抵制以权压法的行为,强化警民监督和问责,惩治违法犯罪,保障平等与人权,实现公平与正义,维护法律权威与秩序,并以自身公正廉洁为民示范,要规范执法、准确执法,提高司法质量,提升司法公信力。同时,协助上级人大开展立法调研,及时收集反馈立法建议百余 件,内容涉及生态保护、住房建设等焦点领域,积极推动了民主立法、开门立法、科学立法,为制定出符合人民群众利益、让人民群众发自内心拥护的法律法规作出了努力;着力维护法律的公度,公平正义是法律的基本要义。结合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相关要求,市人大常委会专题审议了创新政府管理议题,着力监督和推动政府明确行政权力边界、严格落实行政程序规定、制定行政自由裁量标准、落实政府服务规定,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法治政府、服务政府、效能政府建设,全面提高行政的法治化水平。同时,重点就发展软环境建设进行了专题督查,对存在于管理体制中,制约巴中发展的行政审批环节多、时效慢,部门人浮于事,拖拉疲沓、吃拿卡要现象严重,以及对本地企业与外来企业在发展中存在享受优惠政策不平等等问题提出了建议,政府迅速调整引资政策,给予外地和本地企业发展同等优惠待遇,为发展中创造了公平的环境。督促落实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着力监督司法机关阳光司法、廉洁司法、高效司法,促使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裁判,最大限度地保障和促进司法公正;努力拓展法律的宽度。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主与法治的并驾齐驱成为主流。但法治作为一种规范,将处在不断健全和完善的过程中,如何推进民主与法治的结合,法律与道德的结合,不断拓展法律的外延和宽度,是巴中市人大常委会在推进法治巴中进程中思考的重头戏,通过公开征集常委会工作议题,扩大公民对人大工作的建议范围,邀请公民旁听常委会议和人代会议,逐步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同时,坚持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大力宣传民主法治建设在巴中的生动实践,让法律成为人民发自内心的真诚信仰,让人民群众见证法治的进程、感受法治的力量,让法治意识、法治精神、法治信仰深入人心。开展村(居)民自治法执法检查,促进发展基层民主,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管理自身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把握好实践上的“度”。“有所为、有所不为,不给党委添乱,不给政府为难,不让人民失望。这是人大工作在实践上必须把好的度。”陈延荣主任多次同“一府两院”的同志交流谈到自己的工作观点。增强履职行权的力度,完善人大工作机制,充分尊重“一府两院”法律地位,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坚持依法监督、规范监督、科学监督,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让行政权力、司法权力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围绕公平正义来运行。改进文风会风,实行常委会会议分组审议、会中视察,加强效能建设,保持了学习创新的进取精神。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完善机关管理制度,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勤廉教育,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保持了团结和谐、风清气正的人大机关形象;提高为民办事的精度,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和“转作风、惠民生”活动,常委会领导带头深入联系村、企业和项目建设一线,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第一时间反映社情民意,第一时间推动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的解决,保持了为民务实的工作作风。去年,市人大代表联系群众3000余人,反映群众意见2000余条,提出建议500余条,办成实事近600余件,代表小组集中活动43次;拓展务求实效的深度。紧扣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回应民生关切,以监督促民生改善。把饮水、食品安全列为专题询问议题,推动监督向纵深发展。在开展安全饮水专题询问中,对群众反响强烈的水源建设、河道采砂、水源污染等10个重点事项,督促政府作出限期整改的答复承诺,推动了河道采砂、城区污水直排、备用水源建设等老大难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南江县八庙乡场镇居民的饮水难问题,仅短短3个月时间便得到了圆满解决,为3000多群众圆了“饮水梦”,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专题询问围绕“重在落实、重在整改、重在让人民满意”的总要求,通过新闻媒体深度报道、电视台全程录播,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保证了专题询问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