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原因及建议
时间:2009-06-25 来源:巴中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作者: 

  近日,巴中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对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进行了调研,提出工作建议。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一是暴力倾向突出,管制刀具成为主要作案工具;二是团伙性、偶发性犯罪明显;三是因小事发生口角、争执引发的报复性犯罪突出;四是犯罪的未成年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多为初中文化;五是在校学生犯罪比较突出;六是未成年人犯罪以留守学生和单亲孩子居多;七是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上升趋势明显。原因:一是家庭因素。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等家庭教育缺位。二是学校因素。应试教育致使部分成绩差的学生产生厌学、厌世情绪。学校缺乏专职的法制教师,法制内容未纳入考试,学生法律意识缺乏。三是社会因素。近年网络上的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内容和低俗文化、低趣游戏腐蚀未成年人,社会不良现象使部分未成年人形成不择手段追求物质享受的虚荣心理。一些刚入社会的无业青年,游手好闲,诱逼唆使在校学生犯罪。四是自身因素。未成年人好奇心重,虚荣感强,追求刺激,辨别是非能力差。建议:一是建立未成年人与父母共同生活的法制机制,对不履行监护义务的父母要有处罚措施。二是建立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推进未成年人保护系统工程。三是建立前科消灭制度,对考验期内确属表现良好,确有悔过表现的,将其犯罪前科记录装入特别档案,不予公开,以利于成长。四是加强网吧管理。五是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的司法保护。六是实行社区矫正。对犯罪程序轻、危害不大、家庭有条件的尽量纳入社区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