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下午3点,省人民医院第一住院大楼一楼电梯口,挤满了前来就医的病人。在12楼眼科主任办公室,记者见到了省人大代表、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樊映川。他说:“省内省外来这里看病的人太多了,要抽出时间履行好代表职责,实在是很不容易的事。” 已连任两届省人大代表的樊映川尽管工作繁忙,仍然保证了每年参加代表活动的时间,并且在每年人大会议上提出2-3件代表建议。
在去年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樊映川提出关于建立高级医疗技术人才到基层医疗站所多点执业,提高基层医疗水平的建议。此建议得到省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已纳入计划实施。“开展‘多点执业’,能够有组织地派出高级医疗技术人才轮流进入社区、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进行指导,带动大量的基层医疗人员提高医疗水平。”说到这里,樊映川“插播”了一个调查结果:去年,他走访了5家医院的100位病人,他们都到过省级医院、社区医院、基层医院看过病。樊映川向他们提出同样的一个问题:“你生病了,不管是大病还是小病,会选择到哪里看病?”结果83%的病人都说到大医院是第一选择。“很多由基层医疗机构能够解决的中小病例都挤到大医院,这也是在大医院‘看病难’的一个怪圈,主要原因是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偏低,因此,我就提出了‘多点执业’的建议。”樊映川说:“以后基层医疗机构在技术上有了实力,跑大医院的病人就少了,大医院就更能够保证疑难重症病人就医质量,就医环境也能得到大大改善。
“我去年到黑水县开展防盲社会服务,为白内障患者免费做手术。一周后用完了手术耗材,我们就准备返回。临走时,还有很多没有机会做手术的患者拉着我们的手依依不舍。一些患者从边远山区走了两天路才赶到县上。我忘不了他们的期盼。”正是这份责任,樊映川说:“在即将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我将继续呼吁要‘加大投入,完善机制,有效推进高级医疗技术人才到基层医疗站所多点执业’。继去年提出建议后,针对新形势、新情况,我将提出更符合实际的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