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 张启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基本的要求和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让广大农村群众过上生活宽裕的日子。“人是一切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发展农村经济,同样离不开大批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随着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速,农业产业化集约园区建设加快,广大业主纷纷投身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类种植、养殖及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迅猛增加,广大农村急需的实用型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从业农民由于日趋老龄化,其难以吸收和消化农业新科技,从而难以改变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以致生产率低下,农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品质难以保障,从而缺乏市场竞争力,大部分农村专业合作社形同虚设,很难真正发挥对现代农业生产的引领作用,导致部分业主动摇信心,放异后续投入,农业产业化难以上规模、上档次,为此,特建议切实采取可行措施,着力破解实用型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难题,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为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提供智力支持。
一、进一步加强实用型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
从乡村农技人员、种养业主和农村专合组织成员中挑选一批具有一定实践经验且有较好潜力的人员,派送大专院校进行定向集训,使之更新观念,增加知识,掌握技能,精通生产经营管理业务。政府划拨专项经费,对其进行适度补助。
二、搭建平台,鼓励并选派具有一定专业技能或实践经验的机关雨干部、事业单位职工到农村专合组织挂锻炼。挂职人员指导、帮助农村专合组织科学运作,健康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同时,挂职人员在实践中进一步锻炼成长,从而为机关事业单位培养和储备农村产业化(领导或技术)干部。
三、创新机制,鼓励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带项目、带资金,带信息与种养业主农村专合组织合作,“手把手”教授种养业主、农村专合组织成员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使这些专业技术人才最大限度发挥科指导、市场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力求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经营中,可采取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专家大院”、“开心农场”等多种形式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