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隆重召开
专题导航
  • 基础设施建设位列十大任务之首
    时间:2011-01-19 来源:四川日报

    解读“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特点
      我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1月18日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正式亮相。为帮助代表更好审议草案,大会召开前一天,省发改委副主任雷开平专门向部分人大代表介绍了纲要草案编制特点。
      约束性指标比“十一五”增一倍
      据介绍,我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指标体系一一对应,包括27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其中有11个预期性指标,16个约束性指标。
      与我省“十一五”规划相比较,约束性指标大大增加,从8个增加到16个,主要集中在资源环境、改善民生和科技教育领域。新增的8个约束性指标主要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和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
      城乡居民收入和GDP增速一致
      纲要草案首次将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之一,提出了39%的目标,比“十一五”末34.7%有所增长,以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我省将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据介绍,此次纲要草案提出的GDP年均增长12%的目标,是历次五年规划经济增长指标中最高的一次,比“十一五”规划的GDP目标高出3个百分点。
      此外,纲要草案还明确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和GDP增速两大指标一致,都为年均增长12%,从而体现了国家强调的“十二五”期间要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地震灾区发展振兴列入十大任务
      与过去相比,此次纲要草案在民生、社会领域、文化建设方面的篇幅大量增加,并细化了民生工程方面的内容。
      在纲要草案提出的 “十二五”期间的十大任务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被摆在了最前面,而“十一五”规划纲要则是把农业农村经济摆在任务第一位。纲要草案还首次把地震灾区发展振兴作为一项任务,单独成章。此外,为了增强工业竞争力,纲要草案提出要继续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大力发展“7+3”特色优势产业,在相关章节安排中,首次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最前面。

     
     
      上一篇:“很高兴见证并参与四川发展”
    下一篇:杜绝“小金库”告别“预算外资金”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或IE6以上版本浏览本站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网站维护: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1021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