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隆重召开
专题导航
  • 为了四川的碧水蓝天——我省力促环境与发展和谐共振
    时间:2011-01-23 来源:四川日报

      2010年岁末,省重点工程渠江广安(四九滩—丹溪口)航运建设工程开工。施工前,根据环评要求,先用超声波将鱼类驱离施工区。
      类似这样的细节,如今在我省新建项目中都可以看到。大批上马的新项目要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环保部门如何找到平衡点?“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要‘卡’住污染,更要想方设法为发展腾出环境容量。”省环境保护厅厅长姜晓亭表示。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五大流域水质明显好转,24个城市空气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97.18%……“十一五”时期,四川环境与发展和谐共振。
      环评审批提速40%,重大项目迅速落地
      2010年11月,一个好消息从北京传来:我省石化下游重大产业项目PTA获环保部批复。
      2个月拿到批复,四川创下纪录。批复的背后凝结着鲜为人知的艰辛:省环保厅耗时数月,先后完成3个规划环评,扎实论证了项目环境风险可控,报告厚达上千页。
      秉承服务优化发展的理念,环保部门提前介入,主动作为。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大批灾后重建项目急需上马,环评审批效能如何,关系到项目能否及时落地。围绕审批提速,省环保厅向市州合理下放部分审批权限,实行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编制”、“专家技术评估”、“行政审批”三个环节“一版制”,对环境污染小、治污技术成熟的项目简化审批程序等,审批环节大大优化。
      “八一康复中心”项目仅20天就通过环评批复,投资40亿美元的某重大招商引资电子项目一周就完成环评审批……2010年省政府确定的650个重大项目中,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等60个重点项目,全部获得环评批复。
      “等量淘汰”才上新项目,四川发展不增污
      环保工作服务优化发展,并不意味着放松把关。项目洽谈之时,环保部门就同时跟进,严把准入关。
      2010年,我省某市引进一化工项目,环评部门根据“增产不增污”原则,要求项目所在地先等量淘汰落后产能,为新项目腾出环境容量。在审批后的试生产验收中,对未落实 “等量淘汰”承诺的项目,一律不予验收。
      “经济发展方式是否转变、百姓对民生是否满意、环境质量是否真改善,这是减排成效的检验标准。”姜晓亭说,必须用环境容量倒逼高污染行业转型升级,从源头上控制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确保环境不欠新账。2010年,我省35个上亿元的“两高一资”项目环评被拒,总投资达241亿元。
      不要受污染的GDP!环保责任制、问责制、一票否决制,成为约束各级政府和企业的行为准则。数亿元环保投入,为多还旧账、不欠新账提供了强有力资金支持……
      2010年,我省对减排重点工程实施月调度和旬调度,先后对9个市州启动预警调控,分3批次对部分市州主要负责人“约见谈话”。3个市州的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被预警调控,先后停止8个高二氧化硫排放的火电机组发电,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万吨以上。
      一系列环保举措,使我省经济发展显现出绿色魅力:与2005年相比,2010年我省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下降72%,单位GDP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下降59%,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强化机制建设,环保与惠民齐头并进
      2010年12月27日,崇州、简阳等17个 “四川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所在地县级政府与省环保厅签下目标责任书,明确地方政府对农村地表水质量、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等环境问题负责,农村环保走上长效之路。各个层面的部门联动,对污染企业停电、停运、停贷,对城市、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一改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全省一盘棋”的环保观深入人心。
      2008年以来,我省实施的84个农村环保“以奖促治”、“以奖代补”项目,惠及百万农民。简阳民旺村通过“以奖促治”,实现垃圾日产日清,人畜生活污水处理后还田。
      温江、双流通过国家级生态县验收,洪雅、丹棱、沐川建成省级生态县。通过开展生态省建设,部分地区生态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291个省级生态乡镇、255个省级生态村、9970户生态家园先后创建成功,示范点村容村貌根本改善,群众幸福指数节节升高。
      通过一次次对污染“亮剑”,四川环保迎来艳阳天。2010年,5个出川断面高锰酸钾指数均值比2005年下降0.85克/升;五大流域121个省控监测断面达标率83.5%,较2005年上升15.4%;长江干流、金沙江流域水质持续保持较优水平,嘉陵江、岷江、沱江水质达标率分别比2005年增加10.8、9.8、51个百分点。2010年1至11月,全省24个城市空气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7.18%,同比2005年提高17.63个百分点。
      四川水更清、天更蓝,发展将更好更快!
     

     
     
      上一篇:代表建议 垃圾分类越早越好
    下一篇:兰晓华代表:县医院不能再当“夹心层”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或IE6以上版本浏览本站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网站维护: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1021803号